跳至內容

晉攻戎狄之戰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晉攻戎狄之戰
日期前805年-前453年[註 1]
地點
中國陝西省及甘肅省東部
結果 晉國勝利,吞併戎狄各邦
參戰方
晉國 東山狄
白狄
潞氏
無終氏
甲氏
指揮官與領導者
晉獻公
晉文公
晉景公
晉平公
郤缺
荀吳
潞酆舒
無終嘉父
傷亡與損失
不詳 不詳

晉攻戎狄之戰,是指晉國受封以來[註 2],與戎狄[註 3][註 4]潞國、廧咎如等各部所發生的一系列戰爭。

概述[編輯]

晉穆侯七年(前805年),晉穆侯隨周宣王伐條戎、奔戎並最終獲勝。

晉穆侯十年(前802年),晉國伐千畝之戎,取得勝利。

晉獻公五年(前672年),獻公滅驪戎,出兵前占卜得出「齒牙為禍」,戰後獻公得到驪姬及驪姬之妹少姬[參 1]。晉獻公十七年(前660年),晉國太子申生攻滅東山狄[參 1]。晉獻公二十五年(前652年)春,晉獻公派里克率師攻狄,於採桑大敗狄軍。至夏季,狄人為報復採桑之戰,發兵伐晉[參 2]

晉惠公七年(公元前644年)秋,狄人乘去年晉國敗於秦國之機,出兵侵晉,攻克狐廚、受鐸二邑,兵鋒南抵汾河,又攻占汾河南岸的昆都[參 3]

晉文公七年(公元前632年),晉國於上中下三軍之外又設立三軍,用來防備狄人。晉文公十年(公元前629年),晉國於清原舉行閱兵,並設五軍防備狄人。晉文公十二年(公元前627年),狄人侵晉,文公率師還擊,6月26日[參 4],晉師於箕擊敗狄人,先軫戰死,郤缺俘獲白狄首領[參 5]

晉成公五年(公元前602年)秋,赤狄侵晉,至向陰,割取當地禾物而還。

晉景公二年(公元前598年)秋,郤缺遣使與狄人講和,狄人各部因為受到潞氏的壓力,於是向晉國臣服,晉景公與狄人首領在欑函會盟[參 6]。晉景公四年(公元前596年)秋,赤狄侵晉,至清邑。同年冬,先縠勾結赤狄事發,被追究翟人攻打晉國和邲地失敗的責任,先縠及其族人全部被處死。

晉景公六年(公元前594年),赤狄潞氏的權臣酆舒專政,潞子嬰兒的夫人(晉景公的姊姊)被殺,景公不滿,令荀林父率師攻潞,5月20日,晉軍於曲梁之戰大敗狄人,5月28日,晉軍消滅潞國並俘獲其國君「嬰兒」。酆舒逃往衛國,然被衛國送往晉國,後被殺。6月28日,晉景公駐軍於稷,繼續吞併更多的狄人地區[參 7][參 4]

晉景公七年(公元前593年)正月,隨會出兵消滅赤狄的甲氏、留吁兩部[參 8]

晉景公十二年(公元前588年)秋,晉景公派郤克與衛國聯手攻滅赤狄餘眾廧咎如[參 9]

晉厲公二年(公元前579年)秋,狄人乘宋國舉辦弭兵之會時入侵晉國,晉軍出擊,於交剛打敗狄軍。

晉悼公四年(公元前569年)冬,無終氏國君嘉父遣使孟樂來晉。同年,晉悼公在魏絳的建議下,施行和戎政策,派遣魏絳與無終氏會盟。

晉平公十三年(公元前545年)夏,基於去年第二次弭兵之會的規定:「晉的僕從國要朝貢楚國,而楚的僕從國要朝貢晉國」,白狄與齊、陳、蔡、北燕、杞、胡、沈諸國國君朝貢晉國。晉平公十七年(公元前541年)六月,荀吳率領晉軍於太原與無終氏及群狄交戰,魏舒向荀吳建議將戰車兵改為步兵,荀吳採納了他的建議,結果大敗狄軍[參 10]

晉昭公二年(公元前530年),晉國卿大夫荀吳假扮會同齊國軍隊,借道鮮虞進入鼓國都城昔陽(今河北省晉縣西),但並沒有滅掉鼓國。同年八月,晉軍消滅了肥國(在今河北省藁城縣一帶),俘虜其君綿皋,肥國地域歸屬晉國。

晉昭公五年(公元前527年)秋,荀吳再率晉軍攻打鼓國,俘虜國君鳶鞮,使鼓國成為晉國的屬國。

晉定公十六年(公元前496年),析成鮒、小王桃甲乘晉國中行氏之亂,率狄師侵晉,大戰絳中,兵敗而退,析成鮒逃奔周王畿,小王桃甲逃入中行氏控制下的朝歌。

備註[編輯]

  1. ^ 三家滅智氏後,再沒有相關戰爭的記載
  2. ^ 白光琦《晉之始封歲在大火解說》,該文指出唐叔受封於公元前1027年,同時認為武王滅商發生於公元前1044年
  3. ^ 《農業類型的演變與戎狄族群的興起》指出「晚商以前北方地區皆為華夏族群的活動地域,所謂『戎狄』族群應當是下一歷史階段里從華夏族群中分裂出去的一部分,因此,華夏與戎狄在血緣上本亦同源」
  4. ^ 林沄《戎狄非胡論》指出先秦時期的戎狄各部與後世匈奴、鮮卑、突厥、蒙古等草原民族並沒有任何關係

參考資料[編輯]

  1. ^ 1.0 1.1 《史記·晉世家第九》
  2. ^ 《古本竹書紀年》
  3. ^ 《左傳·僖公十六年》
  4. ^ 4.0 4.1 格里曆月日據《新編中國三千年歷日檢索表》
  5. ^ 《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6. ^ 《左傳·宣公十一年》
  7. ^ 《左傳·宣公十五年》
  8. ^ 《左傳·宣公十六年》
  9. ^ 《左傳·成公三年》
  10. ^ 《左傳·昭公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