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朱器䵺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鄧王朱器䵺(?—1647年1月20日(隆武二年十二月丁亥)[1]),明朝宗室、南明政治人物[2]

生平

[編輯]

朱器䵺是唐端王朱碩熿的第十一子,隆武帝朱聿鍵的叔父,於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獲封德安王;崇禎十七年(1644年)六月弘光帝在位期間居住在揚州隆武元年七月初一(1645年8月20日)隆武帝繼位,晉封叔父為鄧王[3][2]

隆武親征,讓朱器䵺協助唐王朱聿𨮁福京監國;次年(1646年)二月,隆武帝前往延平,告訴他:「福京民情安定,市場不變,讓朕心感安慰。親征是為了安民,福京是國家的根本重地,鄧王需多方曉諭杜絕逃兵。朕若能早日參拜孝陵,自會有蠲免錢糧的恩詔。」又下詔:「鄧王不要私自接受官民的奏章,必需從通政司轉達,才不失藩王禮節。如若違反,輔導官方士亮何九雲可以治罪。至於訴訟就應該歸入相關官吏,通政司不許轉達。」不久邊關多次傳出警報,他告誡地方盡力實踐保甲法。福京失守,他走到廣州;廣州城陷,他和紹武帝、周王朱倫奎、惠王朱常潤、鄭王朱常澂、遼王朱術雅、益王朱慈𤆃、東會王朱肅𥄳、阜平王朱翊𨯵 、鉅野王朱壽、通山王朱蘊鉞、高密王朱弘椅、鄢陵王朱肅汭、益陽王某和南安王朱企鈺一同遇害[4][1]

引用

[編輯]
  1. ^ 1.0 1.1 錢海岳《南明史·卷三·本紀第三》:(隆武二年十二月)丁亥……廣州陷,唐王聿鐭(𨮁)、鄧王器䵺、周王倫奎、惠王常潤、鄭王常澂、遼王術雅、益王慈𤆃、東會王肅𥄳、阜平王翊𨯵 、鉅野王壽、通山王蘊鉞、高密王弘椅、鄢陵王肅汭、益陽王某、南安王企鈺等二十四王薨……
  2. ^ 2.0 2.1 錢海岳《南明史·卷二十七·列傳第三》:鄧王器䵺,端皇帝十一子,紹宗叔。萬曆四十二年封德安王。崇禎十七年六月,居揚州。隆武元年,晉鄧王。
  3. ^ 錢海岳《南明史·卷二·本紀第二》:(弘光元年六月)丁未,(唐王聿鍵)祭告天地祖宗,即皇帝位於南郊。詔曰:……其以弘光元年七月初一日為隆武元年。……封聿鐭(𨮁)唐王,器䵺鄧王。……
  4. ^ 錢海岳《南明史·卷二十七·列傳第三》:紹宗親征,命協唐王聿鐭(𨮁)監國福京。明年三月,上如延平,諭曰:「京中民情安堵,市肆不遷,朕心慰悅。親征原以安民,福京根本重地,王還多方曉諭,禁戢逃兵。朕若早覲孝陵,自有蠲免恩詔。」又敕:「毋私受官民章奏,必繇通政司封進,方不失藩王禮。違者,輔導官方士亮、何九雲治罪。至於詞訟,應歸有司,通政司不許封進。」尋以關警頻傳,敕力行保甲法。福京亡,走廣州。城陷,遇害薨。

參考文獻

[編輯]
  • 錢海岳南明史》·卷二·本紀第二
  • 錢海岳《南明史》·卷三·本紀第三
  • 錢海岳《南明史》·卷二十七·列傳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