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查科戰爭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查科戰爭
Chaco War
兩次世界大戰間戰爭的一部分的一部分

雙方在大查科的兵力部署和攻勢
日期1932年9月9日– 1935年6月12日
(2年9個月又3天)
地點
結果  巴拉圭獲勝
領土變更 大部分大查科成為巴拉圭領土
參戰方
 玻利維亞
支援:
 智利
 巴拉圭
支援:
 阿根廷[1][2][3]
指揮官與領導者
兵力

 玻利維亞陸軍:
250,000人

武裝援助:

 巴拉圭陸軍:
120,000人

武裝援助:
傷亡與損失
死亡約50,000–80,000人[4][5] 死亡約35,000–50,000人[6][7]

查科戰爭(西班牙語:Guerra del Chaco),又譯為大查科戰爭大廈谷戰爭,1932年-1935年玻利維亞巴拉圭兩國為爭奪大查科北部而進行的戰爭。

大查科位於巴拉圭河以西、安第斯山脈以東、亞馬孫盆地以南,潘帕斯草原以北,面積約65萬平方公里,但人煙稀少、缺乏物產。玻利維亞和巴拉圭對大查科北部約26萬平方公里土地的歸屬一直存在爭執。20世紀20年代,在該地發現了石油後,兩國為爭奪石油資源紛爭愈加激烈,從1928年起,兩國之間頻頻發生武裝衝突。而世界主要石油巨頭以及鄰近國家也捲入其中,美孚石油公司智利支持玻利維亞,英荷殼牌石油公司阿根廷支持巴拉圭。

玻利維亞在得到了美孚石油公司的巨額貸款,並向英美等國購買了包括坦克飛機在內的大批新式武器後,軍事實力大大超過巴拉圭。玻利維亞於是在1932年6月15日出兵占領了北查科荒漠中的亞基薩卡鹹水湖地區,以這一次小規模邊界衝突為藉口向巴拉圭正式宣戰,查科戰爭全面爆發。

查科戰爭地圖

起源

[編輯]

戰爭的起源通常歸因於長期的領土爭端和安第斯山脈東部發現的石油礦藏。1929 年《利馬條約》終結了玻利維亞政府收復通往太平洋的陸地走廊的希望,而這被認為是進一步發展和貿易的必要條件。玻利維亞和巴拉圭都是內陸國家。面積 600,000 平方公里查科地區人口稀少,但控制流經該地區的巴拉圭河將提供通往大西洋的通道。 這對玻利維亞尤為重要,該國在 1879 年將其太平洋海岸拱手讓給了智利。在 1864 年至 1870 年的巴拉圭戰爭中,巴拉圭將幾乎一半的領土輸給了巴西和阿根廷,並且不準備放棄其經濟生存能力。[8]

在國際仲裁中,玻利維亞辯稱該地區是原西班牙殖民省莫克索斯和奇基托斯的一部分,玻利維亞是該省的繼承人。與此同時,巴拉圭以占領土地為由提起訴訟。事實上,巴拉圭和阿根廷的種植園主已經在該地區飼養牛並開採白堅木林,而瓜拉尼語部落的小型游牧土著人口與巴拉圭自己的瓜拉尼遺產有關。截至 1919 年,阿根廷銀行在查科東部擁有 40 萬公頃土地,而阿根廷寡頭集團的強大組成部分卡薩多家族則擁有 141,000 公頃土地。[9]

石油公司之間爭奪勘探和鑽探權的衝突加劇了戰爭的動力,殼牌公司支持巴拉圭,標準石油公司支持玻利維亞。在安第斯山麓發現石油引發了人們的猜測,即查科可能是豐富的石油資源石油公司和外國石油公司參與了勘探。標準石油公司已經在玻利維亞東部蒙特斯別墅周圍高山的油井中生產石油。 然而,不確定戰爭是否僅僅由這些公司的利益引起,而不是阿根廷從該國進口石油的目的。為了反對戰爭起源的「依附論」,英國歷史學家馬修·休斯反駁了玻利維亞和巴拉圭政府分別是標準石油公司和殼牌公司「傀儡」的論點,他寫道:「事實上, ,公司和政府檔案中幾乎沒有確鑿的證據來支持石油公司與引發戰爭或在戰爭期間幫助一方或另一方有任何關係的理論。」另一方面,歷史學家布雷特·古斯塔夫森 (Bret Gustafson) ,認為「銀行和石油工業之間的模糊界限表明,標準石油公司確實為玻利維亞的建設提供了資金,即使煽動戰爭的事情是由玻利維亞將軍們決定的。」[10]

戰爭期間

[編輯]

戰爭初期,巴拉圭由於戰爭準備不足且裝備陳舊,缺少武器,甚至有的士兵沒有槍支而使用彎刀作武器。巴軍因而明顯處於下風。8月初,巴拉圭進行了全國總動員,1933年5月10日,巴拉圭向玻利維亞宣戰。雙方戰至1933年10月,受到阿根廷的軍事支援與通訊協助,巴軍在何塞·費利克斯·埃斯蒂加里維亞中校指揮下扭轉了戰局,12月由於玻利維亞的德國軍事顧問漢斯·孔特英語Hans Kundt將軍指揮失誤,並且不諳地形,加上氣候乾燥導致玻軍士兵缺水並且大量死亡,且由於玻軍重型裝備不習於在熱帶雨林的泥濘地型移動,因此拖延軍機使玻軍遭到慘敗,隨後,佩尼亞蘭達將軍接替了孔特的指揮權。1934年,雙方又經過一年的戰爭均遭受了巨大的損失,此時巴方已占領了有爭議的北查科的絕大部分地區,並將戰線推進到玻利維亞境內。1935年2月玻軍在比亞蒙特斯打退了巴軍的進攻,此時雙方都損失慘重,無力再戰。

結果

[編輯]

1935年6月在阿根廷、美國及其他南美國家的調解下,玻、巴雙方達成停火,7月21日,雙方簽訂《布宜諾斯艾利斯和約》,巴拉圭獲得北查科地區約18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並稱之為「廈谷地區」(Chaco);玻利維亞獲得約8萬平方公里,並得到經巴拉圭河進入大西洋的航行權。阿根廷外長卡洛斯·薩維德拉·拉馬斯也因成功調解這次戰爭而獲得1936年諾貝爾和平獎

3年的戰爭,雙方共死亡10萬餘人,其中玻方約6萬人,巴方約4萬人,使玻利維亞這本不發達的南美國家被拖到了崩潰的邊緣。對於戰敗玻利維亞的損失更加慘重,加上1883年硝石戰爭的失敗,玻利維亞自獨立後已經喪失了50%的土地。

參考資料

[編輯]
  1. ^ La ayuda argentina al Paraguay en la guerra del Chaco, Todo es Historia magazine, n° 206. julio de 1984, pág. 84 (西班牙文)
  2. ^ Atkins, G. Pope (1997) Encyclopedia of the Inter-American System. 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 p. 71. ISBN 0313286000
  3. ^ Mora, Frank o. and Cooney, Jerry Wilson (2007) Paraguay and the United States: Distant Allies. University of Georgia Press, p. 84. ISBN 0820324671
  4. ^ Bruce Farcau, The Chaco War (1991)
  5. ^ Singer, Joel David, The Wages of War. 1816-1965 (1972)
  6. ^ Marley, David, Wars of the Americas (1998)
  7. ^ Dictionary of Twentieth Century World History, by Jan Palmowski(Oxford, 1997)
  8. ^ Woolsey, L. H. The Bolivia-Paraguay Dispute. Americ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 1929-01, 23 (1). ISSN 0002-9300. doi:10.2307/2190239 (英語). 
  9. ^ (PDF) https://bura.brunel.ac.uk/bitstream/2438/1251/3/Chaco%2BWar%2B-%2Brevised%2Bversion%2B1.pdf.  缺少或|title=為空 (幫助)
  10. ^ Bolivia in the age of gas | WorldCat.org. search.worldcat.org. [2024-10-03] (英語). 

外部連結

[編輯]
巴拉圭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