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熱靴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佳能 EOS 350D 上的熱靴
柯尼卡美能達Dynax 5D 的 i-ISO 熱靴

熱靴Hot Shoe)是位於照相機頂部的用於連接閃光燈單元的結構,亦可用於安裝其他附件,如額外的取景器等。熱靴名稱中的「熱」字代表此結構可讓電流通過,進而使配件能夠使用相機本體之電源,而不需自行配置、或使用外部設備供電[1]

設計

[編輯]

熱靴的形狀有點像一個倒置的方形「U」形金屬,在「U」形的中心是一個金屬觸點。安裝閃光燈時,閃光燈底部相匹配的部分從相機背面插進,並由閃光燈底部的一緊固螺絲進行固定。U形金屬觸點與熱靴金屬通常情況下是斷開,當其接通時,則觸發閃光燈動作。

「標準」熱靴接口的物理尺寸標準由國際標準化組織的ISO 518:2006 確定[2]。但不同品牌的閃光燈可能在中心觸點之外加入其他觸點以豐富功能,如與機身交換諸如閃光功率,發光色溫,同步方式等信息。

歷史與發展

[編輯]
美能達 SRT 101上的 冷靴

1913年,徠卡Leitz Fodis測距儀上有一個與今日熱靴的物理結構一致的接口,不過僅僅是用於安裝可拆卸的取景器使用。

事實上,在20世紀70年代之前,許多照相機都有這樣一個「附件靴」(accessory shoe)或稱作「冷靴」(cold shoe),僅僅是提供機械結構上的支持與固定,而且主要用於安裝額外的測光計,特殊的取景器,或者測距儀;如果要安裝閃光燈,則是通過額外的PC接口(Prontor/Compur)來進行信號的連接。這些早期的附件靴為現今熱靴的演化提供了一個物理結構的模板。

現時,佳能尼康奧林巴斯索尼以及賓得等相機製造商使用帶有額外功能的標準化熱靴結構。而美能達公司在1988年提出了專有的iISO連接設計,在此之後的Minolta AF系統機身,包括2012年之前的Sony α系統都沿用此設計。

參考文獻

[編輯]
  1. ^ 攝影冷知識:熱靴與冷靴,你用哪一種?. 2015-05-06 [2016-06-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5). 
  2. ^ 518:2006 - 摄影 - 照相机用于闪光灯或电子闪光单元,带及不带有电子触点的附件靴 - 规范. 國際標準化組織. 2006年5月12日 [2010年9月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年10月18日). 

參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