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猴(猴猴語:Qauqaut,臺灣話:Kâu-kâu),是臺灣宜蘭縣蘇澳鎮的一個傳統地域名稱,位於該鎮東北部。相較於今日行政區,其範圍大致為龍德里東部、頂寮里。
台灣清治末期,猴猴地區為一街庄,稱為「猴猴莊」,隸屬於利澤簡堡。該莊東臨太平洋,南與功勞埔莊、馬賽莊為鄰,西邊為隆恩莊,北邊為成興莊、下清水莊[1]。
1901年(日明治三十四年)11月,該莊隸屬於宜蘭廳,編入第十三區。1905年(明治三十八年)7月,該區改名為「利澤簡區」。1920年(大正九年),該莊改制為「猴猴」大字,隸屬於臺北州蘇澳郡蘇澳莊,大字下有「猴猴」、「頂寮」小字名[2]。1933年,蘇澳莊升格為蘇澳街。
戰後蘇澳街改制為蘇澳鎮,隸屬於臺北縣,大字亦改制為里。1950年10月,北、基、宜分治,蘇澳鎮改隸屬於宜蘭縣。
本地區發展較早的聚落有猴猴、頂寮等,在日治期初期的官方地圖上已有記載[1]。
省道台2線(蘇濱路三段)是淡水關渡大橋至蘇澳的幹道,為台灣濱海公路系統之一,其中基隆至蘇澳路段又稱為「北部濱海公路」,大致以北北東-南南西走向轉縱向經過猴猴地區中部。由該道路向北北西可前往五結東部、壯圍、頭城、貢寮、瑞芳等地,向南可前往蘇澳並止於省道台9線路口。
省道台2戊線(福德路)是五結鄉新店至聖湖的幹道,大致以北北西-南南東走向自本地區西北部入境,後轉北偏東-南偏西走向至省道台2線路口,與其共線續行至出境。由該道路向北北西可前往成興、利澤簡並止於其東北部邊界處省道台2線路口,向南偏西可前往馬賽、隘丁、糞箕湖並止於省道台9線路口。
鄉道宜30線是冬山鄉蚊子坑至五結鄉成興的道路,大致以西偏南-東偏北走向經過本地區北部邊界地帶。由該道路向西偏南可前往隆恩、奇武荖、補城地與香員宅交界地帶、冬山市區、大和、員山、鹿埔、阿里史並止於鄉道宜46線路口,向東偏北可前往下清水西南部並止於省道台2線路口。
- ^ 1.0 1.1 《臺灣堡圖》,臺灣總督府,1904年
- ^ 《新舊對照管轄便覽》,臺灣總督府
|
---|
蘇澳街 | |
---|
蕃地 | 上タンオウ社(上東澳,1913年由部分哥各朱與基諾斯建立(1938年併入下東澳)) · 下タンオウ社(下東澳/東岳,1913年由打壁罕建立) · 南澳社(1932年~1933年由庫巴博、克魯模安與各姆姆建立) · 柑子頭社(1915年由部分武塔建立) · ピヤハウ社(比亞豪/碧候) · ロッポエ社(鹿皮/金岳,1915年由部分武塔建立) · コーコツ社(哥各朱,1913年部分併入上東澳) · センダン社(基諾斯,1913年部分併入上東澳) · 旃壇社(1931年由哥各朱與基諾斯建立) · ブター社(武塔,1915年部分併入柑子頭與鹿皮) · タンオウ社(打壁罕,1913年併入下東澳) · トベラ社(塔貝賴,1912年~1913年併入寒溪與小南) · リヨヘン社(利有亨/流興,1912年~1915部分併入四方林與古魯) · ハガパリシ社(哈卡巴里斯,1915年部分併入寒溪與古魯) · ケルグーフ社(格勒亞賀,1912年~1915年併入大元與古魯) · クバボー社(庫巴博,1930年~1933年併入大濁水與南澳) · キルモアン(克魯模安,1930年~1933年併入大濁水與南澳) · キガヤン社(基嘎央) · ゴンゴ社(各姆姆,1925年~1926年由部分巴博凱凱與金洋建立(1932年~1933年併入南澳)) · キンヤン社(金洋,1926年部分併入各姆姆) · クムヤウ社(庫莫瑤,1923年併入大濁水) · バボーカイカイ社(巴博凱凱,1923年~1925年併入大濁水與各姆姆) · 大濁水社(澳花,1923年~1930年由部分庫莫瑤、巴博凱凱、克魯模安與庫巴博建立) 1922年撤銷:西帽山 · 圳尾溪 · 猴猴溪 · 烏岩角 · 東澳 · 粉鳥林 · 烏石鼻 · 浪速 · 大南澳(以上併入蘇澳莊) 1943年撤銷:シホウリン社(四方林,1912年由部分利有亨建立) · シヨウナン社(小南,1913年由部分塔貝賴建立) · カンケイ社(寒死人溪/寒溪,1912年~1915年由部分塔貝賴與哈卡巴里斯建立) · ダイゲン社(大元/新光,1912年~1914年由部分格勒亞賀建立) · コロ社(古魯/華興,1915年由部分利有亨、哈卡巴里斯與格勒亞賀建立)(以上併入羅東郡蕃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