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福利區芬蘭語hyvinvointialue瑞典語välfärdsområde)是芬蘭馬林內閣的社會和醫療保健服務改革(sote-uudistus)中設立的獨立於市鎮和國家的公法機構,在其地區擁有自治權。芬蘭議會在2021年6月23日通過了有關社會和醫療保健服務改革的法案。根據通過的法律,2023年1月1日起,社會和醫療保健服務及救援行動的責任從市鎮轉到新成立的福利區。[1]

為了實施區域合作及建設合理的服務架構,這些福利區組合為五個合作區,每個合作區的範圍跟現今五個大學醫院的責任範圍一致。

福利區的成立[編輯]

21個福利區的範圍基於現有的行政區範圍。17個福利區的範圍跟現今行政區範圍一致。新地區由於人口眾多而分成四個福利區:東新地、中新地、西新地及萬塔-凱拉瓦,而赫爾辛基則單獨對自己境內的社會和醫療保健服務及救援任務負責。奧蘭區由於自治地位也對自治區內的服務及任務負責。

時間表[編輯]

相關法律在2021年7月1日生效。相關準備工作在2021年秋季開始。首屆福利區議會選舉英語2022 Finnish county elections在2022年1月23日舉行。福利區議會在2022年3月1日正式運作。[2]

福利區的管理[編輯]

每個福利區的最高權力機關為福利區議會。福利區議會對福利區的運作、管理及財政負責。福利區議會議員及候補議員在四年一次的福利區選舉中產生。根據福利區居民數量,福利區議員的數量為59、69、79或89名[3]

福利區議會決定福利區政府的成員及其他機構,以及福利區的區長。

福利區的必須機構包括[4]

  • 福利區議會
  • 福利區政府
  • 審計委員會
  • 國家語言委員會(在芬瑞雙語地區)
  • 薩米語委員會(拉普蘭福利區內)

福利區列表[編輯]

芬蘭福利區劃分圖

芬蘭劃分為下列福利區[5]:(註:赫爾辛基和奧蘭並非名義上的福利區,但它們需對自己轄區範圍內的服務及任務負責。)

  1. 拉普蘭福利區
  2. 北博滕福利區
  3. 凱努福利區
  4. 中博滕福利區
  5. 中芬蘭福利區
  6. 北薩沃福利區
  7. 北卡累利阿福利區
  8. 南薩沃福利區
  9. 南博滕福利區
  10. 皮爾坎馬福利區
  11. 坎塔海梅福利區
  12. 博滕福利區
  13. 薩塔昆塔福利區
  14. 芬蘭本部福利區
  15. 西新地福利區
  16. 中新地福利區
  17. 東新地福利區
  18. 派耶特海梅福利區
  19. 屈米河谷福利區
  20. 南卡累利阿福利區
  21. 萬塔-凱拉瓦福利區
  22. 赫爾辛基
  23. 奧蘭

參考文獻[編輯]

  1. ^ 2022 年芬兰地区选举通知 (PDF). vaalit.fi. [2021-01-0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12-13) (中文). 
  2. ^ Hyvinvointialueiden perustaminen. Sote-uudistus. [2021-01-08] (芬蘭語). [失效連結]
  3. ^ Aluevaltuustot. vaalit.fi. [2021-0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13) (芬蘭語). 
  4. ^ Hyvinvointialueen johtaminen. Sote-uudistus. [2021-0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30) (芬蘭語). 
  5. ^ Interaktiivinen kartta hyvinvointialueista. Sote-uudistus. [2021-0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12) (芬蘭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