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卡爾事件
索卡爾事件(英語:Sokal affair),又稱索卡爾惡作劇(Sokal hoax),發生於1996年,由物理學家艾倫·索卡爾向後現代主義學者的著名惡作劇。索卡爾向文化研究雜誌《社會文本》投了一篇偽科學的文稿,結果成功發表。[1]
經過
[編輯]索卡爾1955年生於紐約,二十一歲獲哈佛大學學士,二十六歲(1981年)獲普林斯頓大學物理學博士。1996年,時任紐約大學教授的索卡爾向文化研究雜誌《社會文本》投稿一篇偽科學的文章,文題為《跨越界線:通往量子重力的轉換詮釋學》(Transgressing the Boundaries: Toward a Transformative Hermeneutics of Quantum Gravity)。
在《社會文本》刊出該文的同日,索卡爾在《Lingua Franca》聲明該文是惡作劇,令出版《社會文本》的杜克大學蒙羞。索卡爾自謂其文是「左翼暗號的雜燴、阿諛奉承式的參考、無關痛癢的引用、完完全全的胡扯」,說他用了學術界「在我能找到的範圍中,有關數學和物理最愚昧的語錄」。因為該篇論文的成功發表,索卡爾認為《社會文本》欠缺嚴謹的審查,斷定他們「發表一篇有關量子物理的論文,不諮詢任何了解這個學科的人,還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而《社會文本》的編輯群則說他們相信該文「是專業科學家爲他的學科的發展,尋求後現代哲學的某種認同所做出的真誠的嘗試」。《社會文本》甚至把索卡爾的文章刊在一個特別版中。
索卡爾認為重點在於期刊出版論文非基於該文的正確或合理與否,卻基於作者的頭銜:「我的目標不是為了保護科學免受文學評論者的蠻行,而是保護左翼免受它自身其中一個流行支派的影響……有過百個重要政治和經濟議題和科學和技術息息相關。科學社會學在最好時已去闡明這些主題。但輕率的社會學如同輕率的科學,無用甚至有反效果。」。在一個訪問中,索卡爾表示他是在讀過《高級迷信:學術左派及其關於科學的爭論'》(Higher Superstition: The Academic Left and Its Quarrels With Science)後,而有意進行其實驗。
影響
[編輯]1997年,索卡爾和Jean Bricmont合著了《知識的騙局》(法語:Impostures intellectuelles),在美國出版時名為《時髦的胡說:後現代知識分子對科學的糟蹋》(Fashionable Nonsense: Postmodern Intellectuals' Abuse of Science)。索卡爾和Bricmont批評了科學知識社會學中的社會建構主義的強綱領。
相對地,後現代主義者則認為「雖然他們對建設性的批評開放,但認為索卡爾欠缺了對他們的範疇的基本理解,因而其大部分反駁語無倫次,毫無用處。」科學社會學者布魯諾·拉圖爾視整件事為「茶杯裏的風波」。
參考文獻
[編輯]引用
[編輯]- ^ Bradatan, Costica. What’s behind a successful academic hoax?. New Statesman. 2022-08-25 [2022-09-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10).
書目
[編輯]- 索卡爾. “索卡尔事件”与科学大战. 當代學術稜鏡譯叢. 由蔡仲; 邢冬梅翻譯. 南京大學出版社. 2002-05. ISBN 978-7-305-03775-7.
- 李國偉. 〈都是索卡惹起的——科學與文化研究界的一次交鋒〉,《一條畫不清的界線》,pp. 92-97. 台灣:新新聞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出版,19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