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羅伯特·博世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羅伯特·博世
Robert Bosch
27歲的羅伯特·博世
出生(1861-09-23)1861年9月23日
 符騰堡王國烏爾姆
逝世1942年3月12日(1942歲—03—12)(80歲)
 納粹德國斯圖加特
國籍 納粹德國
工程簡歷
重要工程羅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簽名

羅伯特·博世Robert Bosch,1861年9月23日—1942年3月12日),德國企業家工業時代的先驅者之一,羅伯特·博世有限公司的創始人。

經歷

[編輯]

童年和事業初期

[編輯]

1861年9月23日,羅伯特·博世出生在德國烏爾姆的一個小村莊,他是父母12個子女中的第11個。父母在當地農民中屬於上層階級,父親是共濟會的成員,傾注了很大精力讓子女獲得良好的教育。1869年到1876年羅伯特·博世在烏爾姆上中學,學習機械,其後又分別在德國的不同企業、美國愛迪生手下和西門子英國的分公司工作了7年。

創立公司

[編輯]
羅伯特·博世發明的火花塞。

1886年11月15日,羅伯特·博世在德國斯圖加特創辦了「精密機械和電氣工程車間」。1887年他在這家工廠里,對道依茨機械設備公司尚沒有申請專利內燃機火花塞設備做了突破性的改進,獲得了他事業上的第一次成功。這種火花塞用來產生電火花,引燃內燃機中的混合氣體。1897年,羅伯特·博世第一次成功把這種火花塞安裝在一個汽車發動機上,就此解決了內燃機點火系統這個在當時被奔馳汽車公司創始人卡爾·本茨稱為「難題中的難題」[1]

直到1902年,羅伯特·博世的第一位工程師戈特羅布·霍諾爾德(Gottlob Honold,1876年8月26日—1923年3月17日)發明了磁發電機,其中的高壓電磁線圈所貯存的磁能在火花塞產生電火花點火系統,才真正使得快速運轉的汽油發動機成為可能,羅伯特·博世就此註冊了他最成功的專利之一。這項發明成為羅伯特·博世事業發展的里程碑,從此這家德國的小車間開始走上了向世界知名跨國企業發展的輝煌道路。這個磁電機的圖形也成為博世公司的標誌。圖形的外圓表示磁電機的永磁鐵,它與引擎曲軸同步運轉;圓圈內的圖形代表磁電機的線圈——它是固定不動的。

公司發展

[編輯]

19世紀和20世紀之交,羅伯特·博世將他的公司業務擴展到了國外,首先是1898年的英國,接着是歐洲各國,1906年在美國開設了第一家辦事處,1910年美國的第一家工廠開業,到了1913年,公司業務已遍及了美洲亞洲非洲澳大利亞,公司盈利的88%來自德國以外。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羅伯特·博世將他對汽車的革新迅速推出市場,1927年發明了柴油機噴油泵。在20世紀20年代末的全球經濟危機壓力下,羅伯特·博世在他的公司內首先發起了現代化生產流程和多種化經營,短短幾年內,公司從手工生產的汽車零件供應商發展成為國際性的電子設備集團。

回報社會

[編輯]

作為成功企業家的羅伯特·博世有很強烈的社會責任意識,從博世公司創建之初開始,他就很重視對員工的培訓,1906年他的公司成為德國第一批實行8小時工作制的企業,這也給他帶來了「紅色博世」的美譽。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羅伯特·博世未曾在軍備訂單上賺一分錢,相反卻捐獻了數百萬馬克給公眾事業。1940年他在斯圖加特又捐資建造了一所醫院,1969年改建後的該醫院以他的名字命名為「羅伯特·博世醫院」。

20世紀20年代和30年代,羅伯特·博世也參與了社會政治活動,作為一個自由企業家加入了許多經濟組織,他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和財力,致力於德國和法國之間的經濟交流,他希望藉此實現歐洲的持久和平和無關稅壁壘的歐洲貿易。

可惜德國納粹的掌權使得羅伯特·博世的努力很快化為烏有,博世公司不得不接受軍備訂單並強迫員工勞動,但同時羅伯特·博世又資助反抗希特勒的運動,並救助他的猶太人員工和其他被納粹德國追捕的人免於被放逐。

逝世

[編輯]
1910年羅伯特·博世在斯圖加特建造的別墅。
  • 1937年羅伯特·博世將它的公司改制為有限公司,即羅伯特·博世有限公司,並且立下遺囑規定公司的盈利必須回饋給公眾和慈善事業,他還在遺囑中設計和起草了公司章程。
  • 1942年3月12日,羅伯特·博世在斯圖加特去世。
  • 1964年,他的繼任者根據他的遺願,修訂和實施這部章程並一直沿用至今,同年還成立了非盈利性的博世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它在1969年改制成為「羅伯特·博世基金」。

語錄

[編輯]
  • 「努力保證產品的品質和信譽是我的原則,因為誠實守信所帶來的長遠利益遠比眼前的利潤更有價值。」(1918年)[1]
  • 「我最不能忍受的是在我的產品中發現任何瑕疵,所以我總是努力製造出在各方面都經得起最嚴格檢驗的最出色的博世產品。」(1918年)[2]
  • 「我的目標,不僅在於救助他人,更希望能讓人們在道德、體質和智力等各方面都得到提高。」(1935年)[3]
  • 「我們的產品、服務,事實上整個企業的精神理念都應該符合公眾的利益。」[4]

相關條目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 Theodor Heuss: Robert Bosch : Leben und Leistung. - Stuttgart : DVA, 2002. - ISBN 3-421-05630-7 (Buch beendet 1945, 1. Auflage: Stuttgart und Tübingen, Wunderlich Verlag, 1946).
  • Rainer Müller: Das Robert-Bosch-Haus. - Stuttgart : DVA, 1988. - ISBN 3-421-02939-3.
  • Joachim Scholtyseck: Robert Bosch und der liberale Widerstand gegen Hitler 1933 bis 1945. - München : Beck, 1999. - ISBN 3-406-45525-5.

外部連結

[編輯]

資料來源

[編輯]
  1. ^ 1.0 1.1 存档副本. [2007-03-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14). 
  2. ^ 存档副本. [2007-03-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14). 
  3. ^ 存档副本. [2007-03-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31). 
  4. ^ 存档副本. [2007-03-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