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胎記 (小說)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胎記」,The Pioneer,1843 年 3 月

胎記》是美國作家納撒尼爾·霍桑短篇小說,探討對人類完美的痴迷。胎記首次發表於《The Pioneer》1843 年 3 月號 ,後來收錄於 1846 年出版的霍桑短篇小說集《Mosses from an Old Manse英語Mosses from an Old Manse》中。

劇情概要

[編輯]

艾爾默是一位才華橫溢、公認的科學家和哲學家,他將注意力從事業上轉移到了與美麗的喬治亞娜結婚的實驗中(她身體完美,除了臉頰上有一個手形的小紅色胎記)。

隨着故事的進展,艾爾默變得不自然地痴迷於喬治亞娜臉頰上的胎記。一天晚上,他夢見從妻子的臉頰上切下胎記(像刮蘋果皮一樣去除),然後意識到胎記更深,一直延伸到她的心臟。他不記得這個夢,直到喬治亞娜問起他的夢話是什麼意思。當艾爾默回憶起他夢中的細節時,喬治亞娜宣稱,她寧願冒着生命危險去除臉頰上的胎記,也不願繼續忍受艾爾默看到她時的恐懼和痛苦。

第二天,艾爾默深思熟慮,然後決定帶喬治亞娜去他開設實驗室的公寓。他瞥了喬治亞娜一眼,想要安慰她,但看到她的不完美,不禁劇烈地顫抖起來;艾爾默的反應讓她暈倒。當她醒來時,他熱情地對待她,並用他的一些科學混合物安慰她,但當他試圖給她拍照時,圖像變得模糊,除了她的胎記透露出他對它的厭惡。

他進行了更多實驗並向她描述了一些成功之處,但當他質疑她的感受時,喬治亞娜開始懷疑艾爾默一直在她不知情和同意的情況下對她進行實驗。一天,她跟着他走進他的實驗室,在那裡看到她時,艾爾默指責她不信任他,並說在房間裡留下她的胎記會挫敗他的努力。她表示完全信任他,但要求他將自己的實驗告訴她。他同意並透露他目前的實驗是他最後一次去除胎記的嘗試,喬治亞娜發誓要服用魔藥,不管它對她構成任何危險。

不久之後,艾爾默給她帶來了藥水,他通過滴幾滴使患病植物恢復活力來證明這種藥水是有效的。喬治亞娜抗議她不需要證據來信任她的丈夫,她喝了這種混合物,很快就睡着了。艾爾默看着胎記一點一點地消退,並欣喜若狂。一旦它幾乎消失,喬治亞娜醒來看到鏡子裡的她的形象,胎記幾乎完全褪色。她微笑着告訴艾爾默她快死了。一旦胎記完全消失,喬治亞娜就會死去。

出版歷史

[編輯]

「胎記」首次發表在波士頓雜誌《The Pioneer》1843 年 3 月號上,[1]同月發表於紐約《The Pathfinder》上,並於 1846 年收入於短篇小說集《Mosses from an Old Manse英語Mosses from an Old Manse》中。 [2]

分析

[編輯]

如同霍桑在 The Old Manse英語The Old Manse 生活期間寫的許多故事一樣,「胎記」討論了性關係中的心理影響。[3]直到結婚後,胎記才成為艾爾默的問題,他突然將其視為性行為:「一下模糊地出現,一下消失,一下又偷偷摸摸的出現,隨着情緒的每次波動影現」。[4]這篇故事著於霍桑與索菲亞·霍桑英語Sophia Hawthorne(Sophia Peabody) 結婚後不久,強調只在乎美容的丈夫在性方面的罪惡感。 [5]

艾爾默對完美的追求既是悲劇又是寓言。艾爾默的痴迷和追求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他是一個「有著輝煌成功的事蹟但總是失敗」的人。他沒有執着於糾正他的失敗,而且很快就把它們忘記了。同樣地,他並沒有沉迷於喬治亞娜的美貌,而且很快就喪失了。一個屢次失敗的人試圖使別人完美,既具有諷刺意味又具有寓意。這種類型的故事類似聖經中耶穌的「登山寶訓」。馬太福音 7:3 引用基督的話:「為什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艾爾默不屈不撓地想要消除喬治亞娜身上的一個「缺陷」,可見他的良心已喪失。在艾爾默試圖切掉胎記的夢中已預言喬治亞娜的死,他發現胎記與她的心臟相連。為了去除胎記,他選擇同時切掉她的心臟。

其他批評家,如斯蒂芬尤拉,認為,對艾爾默來說,胎記代表了人類內部的缺陷——包括「原罪」,「女人把男人投入其中」——因此,選擇它作為他妻子「對罪、悲傷、腐朽和死亡的責任」。 [6]其他人建議將這個故事視為「一個失敗的故事,而不是它真正的成功故事——展示如何謀殺你的妻子並逃脫懲罰」。 [7]

霍桑可能一直在批評他所處的改革時代,並特別稱改革嘗試無效,改革者是危險的。 [8] [9]這個故事經常被比作愛倫·坡的「橢圓畫像」。 [10]

性格分析

[編輯]

艾爾默是喬治亞娜的科學家和丈夫。羅伯特·B·海爾曼 (Robert B. Heilman) 表示,艾爾默將科學視為自己的信仰,而艾爾默對「地球所能提供的最好的事物」的看法「不足」。 [11]海爾曼進一步說,「艾爾默犯的錯誤」是故事的「關鍵問題」,因為他擁有「神聖的科學」。[11]

喬治亞娜是艾爾默的妻子,正如莎拉·伯德·賴特 (Sarah Bird Wright) 所說,她是故事中「註定失敗的女主角」。 [12]喬治亞娜同意讓艾爾默在她身上做實驗,試圖去除她的胎記——結果證明這是一個致命的決定。賴特引用了米利森特·貝爾對喬治亞娜最後一句話的看法,說它們「表明霍桑與浪漫主義的鬥爭......他渴望描繪被發現的生活」。 [12]

艾爾默的實驗室助理阿米納達布被描述為身材矮小、身材魁梧、外表蓬鬆;艾爾默稱他為「人類機器」和「粘土人」。賴特提到了南希邦吉的觀察,「因為阿米納達布擁有巨大的體力和'樸實',他承擔了執行不愉快的任務,以試驗艾爾默「偉大夢想」。 [12] Judith Fetterley 認為「艾爾默象徵着與 Aylmer 分離的塵世的、肉體的、色情的自我」。 [7]評論家埃文·朗·潘迪亞 (Evan Lang Pandya) 爭辯說,艾爾默的性格模仿希臘神赫菲斯托斯 ,代表了清教徒新英格蘭文化中的異教元素。 [13]

延伸創作

[編輯]

這個故事於 1980 至 1982 年間被 Jean Eichelbarger Ivey 改編成單幕歌劇。[14]

參考文獻

[編輯]
  1. ^ Brown, Nina E. A Bibliography of Nathaniel Hawthorne. Boston and New York: Houghton, Mifflin and Company, 1905: 52.
  2. ^ Wright, 34
  3. ^ Wineapple 2001,第26頁.
  4. ^ Miller 1991,第250頁.
  5. ^ Wineapple 2001,第24頁.
  6. ^ Youra 1986.
  7. ^ 7.0 7.1 Fetterley 1991.
  8. ^ Yellin 2001,第148頁.
  9. ^ Marsh 2016.
  10. ^ Quinn 1998,第331頁.
  11. ^ 11.0 11.1 Heilman 1987.
  12. ^ 12.0 12.1 12.2 Wright 2007.
  13. ^ Pandya 2002.
  14. ^ Randel, Don Michael. The Harvar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Music.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October 13, 1996 [2022-03-19]. ISBN 978067437299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19). 

參考書目

[編輯]
  • Campbell, Donna, Literary Movements, Puritanism in New England (Ohio University Press), 4 July 2013 [21 February 2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22) .
  • Fetterley, Judith, Women Beware Science: "The Birthmark", Frank, Albert J. von (編), Critical Essays on Hawthorne's Short Stories, Boston: G. K. Hall & Co.: 164–173, 1991 .
  • Miller, Edwin Haviland, "Salem Is My Dwelling Place": A Life of Nathaniel Hawthorne, Iowa City: University of Iowa Press, 1991, ISBN 0-87745-332-2 .
  • Heilman, Robert B., Hawthorne's "The Birthmark": Science as Religion, James McIntosh (編), Nathaniel Hawthorne's Tales, New York: Norton: 421–427, 1987 .
  • Pandya, Evan Lang, Hawthorne and Walter Benjamin's Gestures of Memory, Lloyd, Jeffrey Williams (編), Hawthorne in Context, Bloomington, I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133–156, 2002 .
  • Quinn, Arthur Hobson, Edgar Allan Poe: A Critical Biography, Baltimore: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98, ISBN 0-8018-5730-9 .
  • Wineapple, Brenda, Nathaniel Hawthorne 1804-1864: A Brief Biography, Larry J. Reynolds (編), A Historical Guide to Nathaniel Hawthorne,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3–45, 2001, ISBN 0-19-512414-6 .
  • Wright, Sarah Bird, Critical Companion to Nathaniel Hawthorne: A Literary Reference to His Life and Work, New York: Facts on File, 2007 .
  • Yellin, Jean Fagan, Hawthorne and the Slavery Question, Larry J. Reynolds (編), A Historical Guide to Nathaniel Hawthorne,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35–164, 2001, ISBN 0-19-512414-6 .
  • Youra, Steven, "The Fatal Hand": A Sign of Confusion in Hawthorne's "The Birth-Mark", American Transcendental Quarterly, 1986, 60: 43–51  Rpt. in Rachelle Mucha; Thomas J. Schoenberg (編), Short Story Criticism 89, Detroit: Gale, 2006 .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