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裴俠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裴俠(?—559年),原名,宇文泰給他改名,字嵩和河東郡解縣(今山西省運城市臨猗縣)人,出自河東裴氏定著五房之一的中眷裴,北魏、西魏、北周官員。

生平[編輯]

裴俠的祖父裴思齊被舉薦為秀才,出任議郎。父親裴欣廣泛涉獵經書史籍,擔任北魏昌樂王府司馬、西河郡太守,死後被贈予晉州刺史[1][2]

裴俠虛歲七歲時,還不能說話,後來在洛城見到一群烏鴉從西方遮天蔽日飛過來,裴俠舉起手指着烏鴉開口說話,從此他的志向見識和聰明智慧和普通兒童不同。裴俠虛歲十三時父親裴欣去世,裴俠居喪哀痛損毀身體如同成年人。將要選擇墓地去安葬時,空中有人說:「小孩何必悲傷,將你父親葬在桑林東,你就會封為公侯。」裴俠害怕,告訴了母親。母親對他說:「這是神在說話,我聽說神賜福給善良的人,你家中不曾作惡,應該是神在告訴你吉祥的事。」當時裴俠住宅旁邊有一大片桑林,因此就把父親裴欣葬在那裡。州府徵辟裴俠擔任主簿,舉薦他做秀才[3][4]

北魏正光年間,裴俠以奉朝請起家官,略微升任員外散騎侍郎義陽郡太守。元顥攻入洛陽,裴俠拘押了他的使者,焚燒了元顥的赦書。魏孝莊帝元子攸讚賞裴俠,授予他輕車將軍東郡太守,兼任防城別將。等到魏孝武帝元修與高歡有嫌隙,調集黃河以南的軍隊防備高歡,裴俠率領部眾前往洛陽。武衛將軍王思政對裴俠說:「如今權臣擅自發號施令,皇室日漸衰微,怎麼辦?」裴俠說:「宇文泰為三軍推奉,據守山河險固之地,這正是所謂的自己手中拿着長矛大刀,怎麼可能把刀柄交給他人。雖然朝廷想要招安宇文泰,恐怕會是『用手去握荊棘』。雖然想要去投奔他,恐怕與逃避熱湯進入火中沒有區別。」王思政說:「那怎麼辦?」裴俠說:「要圖謀擊敗高歡有眼下的憂患,西遷則有將來的顧慮。暫時撤到關中,謹慎小心,慢慢的考慮適宜的對策。」王思政認為裴俠說的有理,就向魏孝武帝引薦了裴俠,魏孝武帝授予裴俠建威將軍左中郎將。不久魏孝武帝西入關中,裴俠準備追隨魏孝武帝,但是妻子兒女還在東郡。滎陽鄭偉對裴俠說:「天下才開始大亂,飛鳥不知道投向何處,你不如回去和妻子兒女一起,慢慢再擇良木而棲。」裴俠說:「忠義之道,豈能怠慢!既然吃人的俸祿,難道為了妻兒而改變意圖。」裴俠於是跟隨魏孝武帝入關,被賜予清河縣伯的爵位,擔任丞相府士曹參軍[3][5][6]

大統三年(537年),裴俠帶領鄉兵參加沙苑之戰,率先衝鋒陷陣。裴俠本名協,這時,宇文泰稱讚他英勇果敢,於是說「仁者必有勇」,於是命令他改名為裴俠。裴俠以軍功進爵為侯,食邑八百戶,擔任行台郎中。王思政鎮守玉壁,以裴俠為長史。不久玉壁為高歡進攻。高歡致書招降王思政,王思政命令裴俠草擬回信,信中言辭非常壯烈。宇文泰很讚賞,說:「即便是魯連也無法超過裴俠。」[7][8]

裴俠後擔任河北郡太守,他潔身自好節儉樸素,愛民如子,所吃的只是菽麥鹽菜等粗茶淡飯,官吏百姓懷戀他。河北郡原來規定漁夫獵人三十人供應太守的肉食。裴俠說:「為了自己的口腹之慾而役使別人,我不願意這樣做。」於是全部免除。又有丁夫三十人供太守役使。裴俠也不私自役使,而是收取他們抵勞役的調絹替官府買馬。過了一段時間,馬匹成群。裴俠離職的時候,一點財物也沒取。百姓歌謠說:「肥肉鮮魚不吃,徭役布匹不取,裴公忠貞愛民,為世人樹立規矩。」裴俠曾經與各地州郡刺史太守參見宇文泰。宇文泰讓裴俠單獨列於一邊,對其他人說:「裴俠清白謹慎奉公廉潔,為天下第一,你們之中有能和裴俠相比的,可以與他站在一起。」眾人都默然無語,沒有敢回答的。宇文泰賜給裴俠很多財物,朝廷內外對裴俠讚嘆欽佩,稱他為獨立君[9][10][11]

裴俠又撰寫九世伯祖貞侯裴潛的傳記,說河東裴氏清廉奉公,是從裴潛開始,要求後輩都要遵行,宗族中有名氣的,全部送給一本傳記。裴俠的堂弟裴伯鳳裴世彥當時都擔任丞相府佐,笑着說:「人生在仕途中進取,應當名利雙收。如果這樣清苦,那是為了什麼?」裴俠說:「清廉是做官的本分,節儉是做人的根本。何況我們河東裴氏是世家大族,世代都有美名,所以活着,有聲譽於朝廷,死去,可以青史留名。如今我有幸以平庸之才,蒙受特殊的恩遇,固然窮困,也未嘗愛好名聲。我的志向是修身自立,擔心的是有辱祖先。現在反而被你們嘲笑,我還能說什麼!」裴伯鳳等人慚愧離去[12][13]

大統九年(543年),裴俠入朝擔任大行台郎中,數年後,外任郢州刺史,加儀同三司。南梁竟陵郡太守孫暠、酇城郡太守張建一起獻出土地歸附西魏。裴俠見到後,私下對人說:「孫暠眼睛到處探視言語放肆,這是把去留看得很輕的人;張建神情慎重鎮定,應該沒有異心。」裴俠於是飛速啟奏朝廷說明情況。宇文泰說:「裴俠能識別人,他的話很在理。」於是派遣大都督苻貴鎮守竟陵郡,而酇城郡沒有派人監督。等到柳仲禮軍隊前來,孫暠又占據竟陵郡反叛西魏,最後就如同裴俠所說的一樣。裴俠很快轉任大將軍拓州刺史,又被征拜雍州別駕[14][15]

周孝閔帝宇文覺登基後,裴俠被授予司邑下大夫,加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爵位升為公爵,增加食邑總計一千六百戶,升任民部中大夫。當時有個奸猾的官吏主持倉儲事務,多年來累計隱瞞私吞達千萬,裴俠任職後,認真查處,幾旬的時間基本清除了奸盜。裴俠又轉任工部中大夫,大司空府掌管錢物的李貴於是在府中悲哀哭泣,有人詢問原因。李貴回答說:「我所掌管的官府物資,不少被耗費用掉,裴公清正嚴肅出名,我懼怕罪責,所以哭泣。」裴俠聽說後,允許李貴自首。李貴坦白隱瞞了五百萬錢非法耗用。裴俠肅清貪官污吏,都是如此[14][16]

裴俠曾經因為疾病精神不振,朋友們為他擔心,突然聽見五次擊鼓的聲音,裴俠就驚呼起身,詢問身邊人說:「要去官府嗎?」他的疾病因此痊癒。晉公宇文護聽說後說:「裴俠病重到這種程度而不忘記為國家擔憂,因為聽見鼓聲,疾病於是痊癒,這難道不是上天保佑勤勉奉公的人嗎?」大司空許國公宇文貴、小司空北海公申徽都來看望裴俠,裴俠所住的茅屋難避風霜,宇文貴等人回到朝廷,告訴了皇帝。皇帝可憐裴俠貧苦,為他修建了一座住宅,並賜給良田十頃,奴隸、耕牛和糧食全部配備齊全,官宦都以此為榮。武成元年(559年),裴俠在任內去世,朝廷贈予太子少師蒲州刺史,諡號。河北郡前功曹張回以及官吏百姓等人感念裴俠任職時的德行恩惠,於是作頌紀念他的清德[17][18]

兒子[編輯]

  • 裴祥,北周司倉下大夫
  • 裴肅,隋朝永平郡丞、胡原縣子

延伸閱讀[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周書·卷35》,出自令狐德棻周書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北史/卷038》,出自李延壽北史

參考資料[編輯]

  1. ^ 《周書·卷三十五·列傳第二十七》:裴俠字嵩和,河東解人也。祖思齊,舉秀才,拜議郎。父欣,博涉經史,魏昌樂王府司馬、西河郡守,贈晉州刺史。
  2. ^ 《北史·卷三十八·列傳第二十六》:裴俠字嵩和,河東解人也。祖思齊,舉秀才,拜議郎。父欣,西河郡守,贈晉州刺史。
  3. ^ 3.0 3.1 《周書·卷三十五·列傳第二十七》:俠幼而聰慧,有異常童。年十三,遭父憂,哀毀有若成人。州辟主簿,舉秀才。魏正光中,解巾奉朝請。稍遷員外散騎侍郎、義陽郡守。元顥入洛,俠執其使人,焚其赦書。魏孝莊嘉之,授輕車將軍、東郡太守,帶防城別將。及魏孝武與齊神武有隙,征河南兵以備之,俠率所部赴洛陽。授建威將軍,左中郎將。俄而孝武西遷,俠將行而妻子猶在東郡。滎陽鄭偉謂俠曰:「天下方亂,未知烏之所集。何如東就妻子,徐擇木焉。」俠曰:「忠義之道,庸可忽乎!吾既食人之祿,寧以妻子易圖也。」遂從入關。賜爵清河縣伯,除丞相府士曹參軍。
  4. ^ 《北史·卷三十八·列傳第二十六》:俠年七歲,猶不能言,後於洛城見群烏蔽天從西來,舉手指之而言,遂志識聰慧,有異常童。年十三,遭父憂,哀毀有若成人。將擇葬地而行,空中有人曰:「童子何悲,葬於桑東,封公侯。」俠懼,以告其母。母曰:「神也,吾聞鬼神福善,爾家未嘗有惡,當以吉祥告汝耳。」時俠宅側有大桑林,因葬焉。州辟主簿,舉秀才。
  5. ^ 《北史·卷三十八·列傳第二十六》:魏正光中,解巾奉朝請,稍遷義陽郡守。元顥入洛,俠執其使人,焚其赦書。孝莊嘉之,授東郡太守,帶防城別將。及孝武與齊神武有隙,徵兵,俠率所部赴洛陽。武衛將軍王思政謂曰:「當今權臣擅命,王室日卑,若何?」俠曰:「宇文泰為三軍所推,居百二之地,所謂己操戈矛,寧肯授人以柄,雖欲撫之,恐是『據於蒺蔾』也。」思政曰:「奈何?」俠曰:「圖歡有立至之憂,西巡有將來之慮。且至關右,日慎一日,徐思其宜耳。」思政然之,乃進俠於帝,授左中郎將。及帝西遷,俠將行而妻子猶在東郡。滎陽鄭偉謂俠曰:「天下方亂,未知烏之所集,何如東就妻子,徐擇木焉。」俠曰:「既食人祿,寧以妻子易圖也?」遂從入關。賜爵清河縣伯,除丞相府士曹參軍。
  6. ^ 《資治通鑑·卷一百五十六·梁紀十二》:時帝廣徵州郡兵,東郡太守河東裴俠帥所部詣洛陽,王思政問曰:"今權臣擅命,王室日卑,奈何?"俠曰:「宇文泰為三軍所推,居百二之地,所謂己操戈矛,寧肯授人以柄!雖欲投之,恐無異避湯入火也。」思政曰:「然則如何而可?」俠曰:「圖歡有立至之憂,西巡有將來之慮。且至關右,徐思其宜耳。」思政然之,乃進俠於帝,授左中郎將。
  7. ^ 《周書·卷三十五·列傳第二十七》:大統三年,領鄉兵從戰沙苑,先鋒陷陣。俠本名協,至是,太祖嘉其勇決,乃曰「仁者必有勇」,因命改焉。以功進爵為侯,邑八百戶,拜行台郎中。王思政鎮玉壁,以俠為長史。未幾為齊神武所攻。神武以書招思政,思政令俠草報,辭甚壯烈。太祖善之,曰:「雖魯連無以加也。」
  8. ^ 《北史·卷三十八·列傳第二十六》:大統三年,領鄉兵從戰沙苑,先鋒陷陣。俠本名協,至是周文帝嘉其勇決,乃曰:「仁者必勇。」因命名俠焉。以功進爵為侯。王思政鎮玉壁,以俠為長史。齊神武以書招思政,思政令俠草報書甚壯烈。周文善之曰:「雖魯仲連無以加也。」
  9. ^ 《周書·卷三十五·列傳第二十七》:除河北郡守。俠躬履儉素,愛民如子,所食唯菽麥鹽菜而已。吏民莫不懷之。此郡舊制,有漁獵夫三十人以供郡守。俠曰:「以口腹役人,吾所不為也。」乃悉罷之。又有丁三十人,供郡守役使。俠亦不以入私,並收庸直,為官市馬。歲月既積,馬遂成群。去職之日,一無所取。民歌之曰:「肥鮮不食,丁庸不取,裴公貞惠,為世規矩。」俠嘗與諸牧守俱謁太祖。太祖命俠別立,謂諸牧守曰:「裴俠清慎奉公,為天下之最,今眾中有如俠者,可與之俱立。」眾皆默然,無敢應者。太祖乃厚賜俠。朝野嘆服,號為獨立君。
  10. ^ 《北史·卷三十八·列傳第二十六》:除河北郡守,俠躬履儉素,愛人如子,所食唯菽麥鹽菜而已,吏人莫不懷之。此郡舊制,有漁獵夫三十人以供郡守,俠曰:「以口腹役人,吾所不為也。」乃悉罷之。又有丁三十人,供郡守役,俠亦不以入私,並收庸為市官馬。歲時既積,馬遂成群。去職之日,一無所取。人歌曰:「肥鮮不食,丁庸不取,裴公貞惠,為世規矩。」俠嘗與諸牧守俱謁周文,周文命俠別立,謂諸牧守曰:「裴俠清慎奉公,為天下之最。」令眾中有如俠者,可與之俱立。眾皆默然,無敢應者。周文乃厚賜俠,朝野服焉,號為「獨立使君」。
  11. ^ 《資治通鑑·卷一百五十八·梁紀十四》:魏諸牧守共謁丞相泰,泰命河北太守裴俠別立,謂諸牧守曰:「裴俠清慎奉公,為天下最。有如俠者,可與俱立!」眾默然,無敢應者。泰乃厚賜俠,朝野嘆服,號為「獨立君」。
  12. ^ 《周書·卷三十五·列傳第二十七》:俠又撰九世伯祖貞侯潛傳,以為裴氏清公,自此始也,欲使後生奉而行之,宗室中知名者,咸付一通。從弟伯鳳、世彥,時並為丞相府佐,笑曰:「人生仕進,須身名並裕。清苦若此,竟欲何為?」俠曰:「夫清者蒞職之本,儉者持身之基。況我大宗,世濟其美,故能:存,見稱於朝廷;沒,流芳於典策。今吾幸以凡庸,濫蒙殊遇,固其窮困,非慕名也。志在自修,懼辱先也。翻被嗤笑,知復何言。」伯鳳等慚而退。
  13. ^ 《北史·卷三十八·列傳第二十六》:又撰九世伯祖貞侯潛傳,述裴氏清公,欲使後生奉而行之,宗室中知名者,咸付一通。從弟伯鳳、世彥時並為丞相府佐,笑曰:「人生仕進,須身名並裕,清苦若此,竟欲何為?」俠曰:「夫清者蒞職之本,儉者持身之基,況我大宗,世濟其美,故能存見稱於朝廷,沒流芳於典策。今吾幸以凡庸,濫蒙殊遇,固其窮困,非慕名也,志在自修,懼辱先也,翻被嗤笑,知復何言!」伯鳳等慚而退。
  14. ^ 14.0 14.1 《周書·卷三十五·列傳第二十七》:九年,入為大行台郎中。居數載,出為郢州刺史,加儀同三司,尋轉拓州刺史,征拜雍州別駕。孝閔帝踐阼,除司邑下大夫,加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進爵為公,增邑通前一千六百戶。遷民部中大夫。時有奸吏,主守倉儲,積年隱沒至千萬者,及俠在官,勵精發摘,數旬之內,奸盜略盡。轉工部中大夫。有大司空掌錢物典李貴乃於府中悲泣。或問其故。對曰:「所掌官物,多有費用,裴公清嚴有名,懼遭罪責,所以泣耳。」俠聞之,許其自首。貴言隱費錢五百萬。俠之肅遏奸伏,皆此類也。
  15. ^ 《北史·卷三十八·列傳第二十六》:再遷郢州刺史,加儀同三司。梁竟陵守孫暠、酇城守張建並以郡來附。俠見之,密謂人曰:「暠目動言肆,輕於去就者也;建神情審定,當無異心。」乃馳啟其狀。周文曰:「裴俠有鑒,深得之矣。」遣大都督苻貴鎮竟陵,而酇城竟不遣監統。及柳仲禮軍至,暠還以郢叛,卒如俠言。尋轉大將軍、拓州刺史,征拜雍州別駕。
  16. ^ 《北史·卷三十八·列傳第二十六》:周孝閔帝踐阼,除司邑下大夫,加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進爵為公。遷戶部中大夫。時有奸吏主守倉儲,積年隱沒至千萬者,及俠在官,勵精發擿,數旬之內,奸盜略盡。轉工部中大夫。有大司空掌錢物典李貴乃於府中悲泣,或問其故,對曰:「所掌官物,多有費用,裴公清嚴有名,懼遭罪責,所以泣耳。」俠聞之,許其自首。貴自言隱費錢五百萬。
  17. ^ 《周書·卷三十五·列傳第二十七》:初,俠嘗遇疾沉頓,大司空許國公宇文貴、小司空北海公申徽並來伺候俠。俠所居第屋,不免風霜,貴等還,言之於帝。帝矜其貧苦,乃為起宅,並賜良田十頃,奴隸、耕牛、糧粟,莫不備足。搢紳咸以為榮。武成元年,卒於位。贈太子少師、蒲州刺史,諡曰貞。河北郡前功曹張回及吏民等,感俠遺愛,乃作頌紀其清德焉。
  18. ^ 《北史·卷三十八·列傳第二十六》:俠嘗遇疾沈頓,士友憂之,忽聞五鼓,便即驚起,顧左右曰「可向府耶。」所苦因此而瘳。晉公護聞之曰:「裴俠危篤若此而不廢憂公,因聞鼓聲,疾病遂愈,此豈非天祐其勤恪也?」又司空許國公宇文貴、小司空北海公申徽並來候俠疾,所居第屋,不免霜露,貴等還,言之於帝。帝矜其貧苦,乃為起宅,並賜良田十頃,奴隸耕耒糧粟莫不備足。搢紳咸以為榮。卒於位,贈太子少師、蒲州刺史,諡曰貞。河北郡前功曹張回及吏人等感俠遺愛,乃作頌紀其清德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