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神渴了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諸神渴了》(法語:Les dieux ont soif)是法國小說家法郎士的代表作,1912年出版。背景設定在法國大革命時期。

寫作背景[編輯]

為了寫好這本書,法朗士收集了豐富的歷史資料,甚至精確地記錄了大革命時期每天的天氣情況。為了使作品顯得嚴肅和莊重,他還放棄了慣用的諷刺筆法。其寫作目的是為了「表明人類尚未完美到以道德的名義來實行裁判的程度,他們應該把寬容和仁慈作為自己的準則」。這是他對當時道德淪喪的資本主義社會長期觀察的結果,表達了他希望人類實現博愛的善良心願。法朗士認為人類「惡」的本性不可改變,書中寫法官雷諾丹利用朱麗亞的不幸來滿足自己的獸慾,加默蘭出於嫉妒把想象的情敵送上斷頭台的情節便是證明。

故事簡介[編輯]

小說刻畫了法國大革命前後動盪不安的社會生活。1793年,法國四面受敵,形勢十分危急,投機商們囤積居奇,人民生活極為困苦。青年畫家埃伐利斯特·加默蘭是個熱心的愛國者,但是為了贍養母親而不能從軍。他不時畫些小作品賣給投機商讓·勃蘭茲,逐漸和勃蘭茲的女兒艾洛蒂相愛了,然而由於社會地位的懸殊,他們只能悄悄地幽會。裡通外國的檢察官寡婦羅斯莫爾夫人對加默蘭頗有好感,為了在法庭裡安插親信,設法讓他當上了革命法庭的陪審員。加默蘭為人仁慈,崇拜馬拉,不輕易判人死刑。但在馬拉被暗殺之後,形勢急劇惡化,法庭處死的人愈來愈多,加默蘭也變得愈來愈殘酷,以至於被母親和妹妹看成「魔鬼」。他的妹夫是移民,在被當做反動分子送上法庭的時候,他冷若冰霜地拒絕了妹妹朱麗亞的求情。他甚至還堅持把一個無辜的年輕人送上斷頭台,因為他懷疑這個人是艾洛蒂的情人。他雖然「夜裡二十次被噩夢驚醒」,卻仍然認為自己是在保衛共和國的利益,因為他認定只有「神聖的斷頭台」才能「拯救祖國」。最後雅各賓派失敗,加默蘭自殺未遂,和羅伯斯比爾一起死在斷頭台上。艾洛蒂把他贈送的刻有馬拉頭像的戒指扔進火爐,投入了別人的懷抱。[1]

參考[編輯]

  1. ^ 江伙生,肖厚德著。《法國小說論》。1994。
  • 蕭甘,郝運譯。《諸神渴了》。上海譯文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