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莫·博代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雷莫·博代
出生1938年8月3日 編輯維基數據
卡利亞里 編輯維基數據
逝世2019年11月7日 編輯維基數據 (81歲)
比薩 編輯維基數據
學位博士 編輯維基數據
就讀學校
  • 比薩大學
  • Scuola Normale Superiore. Classe di Lettere e Filosofia
  • Scuola Normale Superiore. Classe di Lettere e Filosofia 編輯維基數據
職業哲學家、哲學史家、大學教員 編輯維基數據
僱主
配偶Gabriella Bodei Giglioni 編輯維基數據
獎項意大利共和國功績大軍官勳章 編輯維基數據

雷莫·博代(意大利語:Remo Bodei,1938年8月3日—2019年11月7日),意大利哲學家,出生於撒丁島卡利亞里。曾在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比薩大學比薩高等師範學院任教。

思想領域[編輯]

博代最初的興趣是德國觀念論,在將約翰-卡爾-弗里德里希-羅森克朗茨(Johann Karl Friedrich Rosenkranz)的重要作品《黑格爾的生活》(Hegels Leben)翻譯成意大利文後,他又以基本專著《黑格爾的體系與時代》(Sistema ed epoca in Hegel)首次亮相。作為荷爾德林詩歌的狂熱信徒,他將相當有意義的文章獻給了《海伯利安》的作者。通過《激情的幾何》一書,他還將自己的沉思擴展到了現代哲學的主角,如笛卡爾霍布斯,特別是斯賓諾莎

博代研究20世紀烏托邦思想家,特別是恩斯特·布洛赫的異端馬克思主義。西奧多·阿多諾瓦爾特·本雅明等法蘭克福學派作家。他介入了意大利政治哲學的討論,特別是與諾貝托·博比奧、米開朗基羅·博韋羅、薩爾瓦托·維卡和尼古拉·巴達羅尼進行了對抗和對話。

在關於美學的研究中,他編輯了約翰·卡爾·弗里德里希·羅森克朗茨的《醜陋美學》,並分析了一些核心概念,如美麗和悲劇的範疇。他不斷關注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和精神分析的發展,關注譫妄的邏輯,關注看似日常但令人震驚的現象,如似曾相識的體驗。作為一個世俗理性的哲學家,在《基督教中的無神論》的作者恩斯特·布洛赫之後,他也試圖從「強迫內部」的理論家,希波的奧古斯丁(Augustine of Hippo)那裡提煉出「愛的命令」的可能路線,能夠保證我們的身份,正如教父所希望的,我們將完全成為自己:Die septimus, nos ipsi erimus(在第七天我們將成為自己)。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