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香爐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青瓷香爐與匙箸瓶

香爐亦稱為熏爐,是用於燃燒香料的容器。香爐的各個大小、形式和建築材料差別很大,在許多文化中和宗教都有使用。在許多文化中,燒有精神和宗教內涵,影響了香爐的設計和裝飾。

使用

[編輯]

線香香爐裝有香灰,在祭祀時將整柱線香插入香爐來燒香。[1]線香適合在大眾場域或多數人上香時使用。

而燃燒香粉、香料、束柴時,會在香爐中裝香料香粉,並另外點燃引火點使其焚燒。[2]香料會因為信眾祈求目的製成不同形狀,如元寶形、塔形、錐形。

在佛教盛行臥香,點香後平放在臥香爐內。日本佛寺也有使用臥香,平放在香爐可以燃盡,直插香灰中則會留下殘香,所以要定期清理香灰。

佛教道教法事中,有一種形式的香爐稱為「手爐」,是可以用手執持、在活動進行中使用的香爐。據釋氏要覽說:「法苑珠林云:天人黃瓊說迦葉佛香爐,略云:前有十六獅子白象,於二獸頭上別起蓮華台以為爐。後有獅子蹲踞。頂上有九龍,繞承金華。華內有金台寶子盛香。佛說法時,常執此爐。比觀今世手爐之製,小有倣法焉」。 在道教和佛教的寺廟中,香爐常置放在廟外,拜殿中及供桌上。信眾祭祀禮拜燒香時,將各柱香垂直插入香爐中。

歷史

[編輯]

中國的香爐最早源於春秋時期,到戰國時期,香爐的製作技藝就已經非常清湛,代表作有陝西寶雞市雍城遺址出土的鳳鳥銜環銅香爐。到了漢朝,香爐更為普及,此時還出現了陶香爐,有的施以彩繪,如湖南長沙市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的彩繪陶香爐西漢中期,出現了香爐的代表形制博山爐,其名字來源於傳說中的海上仙山「博山」,其代表作有河北保定市中山靖王墓出土的銅錯金博山爐唐朝,香爐的造型趨向多元化,製作更加精良,外現更為華美,此時還出現了可置放於被褥里的香囊,如陝西扶風縣法門寺地宮出土的兩個鎏金銀香囊。明朝出現了一種新形制宣德爐,當時是由明宣宗親自督辦,用真臘進貢的黃銅製作成的香爐。[3]

基督教

[編輯]

伊斯蘭世界

[編輯]

香爐在伊斯蘭世界通常被稱為香水燃燒器,並沒有特定的宗教功能,被廣泛用於房屋內。伊斯蘭世界香爐形狀通常是山貓形狀的。[4]

印度教

[編輯]

印度教徒傳統上使用一種叫做Dhunachi英語Dhunachi的土製香爐用香爐焚香,但也使用椰子殼製作的香爐,該香爐有喇叭形狀,弧形手柄和敞開的頂部。

圖集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P. Morrisroe. Transcribed by Kevin Cawley. Catholic Encyclopedia. [2018-10-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7).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2. ^ Scents of earth. www.scents-of-earth.com.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24).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3. ^ 李曼麗. 香回炉上烟 古代的熏香与熏炉. 收藏. 2015, (4): 83-91. 
  4. ^ Piotrovsky M.B. and Rogers, J.M. (eds), Heaven on Earth: Art from Islamic Lands, pp 86-87, 2004, Prestel, ISBN 3791330551
  5. ^ British Museum Collection. [2018-10-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1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