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討論:李婷 (1968年)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本條目頁依照頁面品質評定標準被評為小作品級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傳記專題 (獲評小作品級低重要度
這個條目屬於傳記專題的一部分,用於整理和撰寫維基百科中的人物條目。歡迎任何感興趣的參與者加入這個專題參與討論
 小作品級小作品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小作品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低重要度

李婷部分雜誌採訪/文字作品收錄(更新中)[編輯]

由於部分1990年代-2005年代的娛樂雜誌(如《大眾電影》、《大眾電視》等)並無線上可查詢的資源,收錄的演員李婷的採訪內容和文字內容難以找到鏈接指引。故以文字形式錄入討論頁中作為存檔。

01《大眾電影》-1992年6月刊-第14頁《影壇新人:星空在召喚》

本頁收錄了北京電影學院88屆表演系學生的畢業留言內容,其中與李婷相關的內容如下:

李婷(電影《清涼寺鐘聲》飾秀秀,《我心依舊》飾葉慎1,電視連續劇《外來妹》飾阿芳)

每個人都在為自己進行着辯解,為自己尋找着一片天地。我這樣告誡自己:「過去的已經過去,現在的正在進行,未來的一無所知。」

記憶是海底,沉澱着往昔。而經歷,卻是財富。在人來人往的街頭,我佇立。心仍舊追逐夕陽,風仍舊飄零,步履仍舊款款,我回眸搜尋,在得失的地平線上。

1:(此處為印刷錯誤,《我心依舊》中角色名為葉小真)



Loka-celo留言2023年12月27日 (三) 08:27 (UTC)[回覆]

02《電視月刊》-1996年10月刊-第16頁《影視圈,永遠是別人的城市》

本頁為李婷撰寫的一篇隨筆散文

「在風中,在雨中,多少個歲月匆匆……」

穿梭在任何城市的人群中,總傳來這熟悉的歌曲,卻陌生這別人的城市。

總試圖將難以喘息的生活輕描淡寫,似乎讓人確信生活的絢爛與多彩。於是,記憶便成了海底,沉澱了生活,沉澱了往昔,沉澱了每個人的心靈。

一切是屬於別人的。那是我熟悉而又熟悉的長沙亦陌生得模糊不清。於是思鄉的淚不再撲朔延綿,在呼來喚去的生活中等待着開始和結束。長沙讓我輪迴了二十個春秋,曾讓我記憶中最傷痛別離的地方,曾讓我開始人生另一個起點的城市。我把它抓進記憶的底艙,把它封嚴並留存。那拒絕忘卻的是童年,少年,祥和的父親、慈善的 母親和勤奮的弟弟及閨中的摯友。如今父母很難聽見我開門啟動鑰匙的聲音,很難聽見那休閒的日子裡拖鞋噼吧作響的情趣。摯友勞燕分飛各自尋找生存的城市。於是長沙成了聚會的城市,匆匆地歸來,驚喜的相逢。撥撥床頭的電話,把童年的記憶翻出來,再騎上一輛車奔走在呢喃的街道,在炎熱的夏季追逐着秋天的溫存。歸來的日子是詩人的日子,只有歸來,才會放鬆自己。

但這個城市又遠離了你,你把戶口簿的位置空了出來,給那些擠進這個城市裡奮鬥的外鄉人。

在雨季的一天,在這個破舊的街道派出所,我成1了單位里那年最年輕亦是最後一個落戶的上海人。

成為上海人,是國家分配的。是我畢業的學院給我唯一的選擇。在這個已屬於自己城市的地方,花的第一份錢換來的是一張上海地圖,仔細查看我們在城市的哪個位置,最關心的當然是機場、火車站、汽車站在我們周圍的哪個方向。

再開始便是強迫自己儼然裝得像上海人。商場東西總有售貨員正兒八經地給你講上好幾遍:「挑挑清楚哦,挑挑仔細哦,是不好退貨的哦。」於是我倆把巴掌大的商品翻過來倒過去看個足夠,生怕挑不出毛病,對不起售貨員的認真。等大包小包地回到自己的空間,才恍然感到快把我們自己丟失在這個城市裡了。於是,片約一來,我們便毫不猶豫地逃離這個陌生的城市。

落戶的城市,徹底是別人的城市。還記得,在學院四年,聽多了傷感,聽多了神侃,聽多了撕人裂肺的搖滾和憤怒的酒瓶迸碎的聲音,痛苦的笑和歡樂的淚在校園裡跌宕起伏。在這個人精扎堆的地方,每個人帶着各自城市的背景擠在同一城市的陽光下,用左腦寫詩右腦寫着現實。於是,故事聽多了,電影看多了,在這個難辨真假的世界裡我們亦假假真真地活着。

北京成了圈裡人奔波的城市,成敗名利只在朝夕的光陰。時常傳來各種言論於你身邊:「某某居然也能演周武政王,昨天我還看見他在地攤上買黃瓜呢。」於是,在這個執着的城市,你大腦得預備留下一個空間,萬一不小心得志,免得自己喜昏過去,不再甦醒。

於是,常告誡自己,千萬別一朝得勢,語無倫次。

兒時有一個夢想,穿着故鄉寬大的布衣漫行全世界。可在這東奔西走的世界裡,我再也找不到可以依存的城市,再也找不到這寂靜無比的陽光空間。

每當接受新的角色,我總站在記憶的窗前翻動着詩頁。我常在想,成衣商在倒賣着美麗,書攤在拍賣着知識,食品店在銷售食糧,而做為演員的我,在出售着過去的、現在的、未來的我。

於是,孤獨,便是向另外一個城市遙望,而這個城市依然屬於別人的城市。


1.原文為「找」,應為筆誤,此處修改。



Loka-celo留言2024年2月7日 (三) 04:08 (UTC)[回覆]

需補充/核實信息的李婷參演的早期電視劇/電影[編輯]

由於部分影視資源年代久遠,各平台演員檔案殘缺和錯誤較多,以下是仍待核實的作品列表。如有看到這個頁面的用戶如果恰好了解相關信息,歡迎留言或協助編輯,多謝~

電視劇《天地梟雄》(又名《奪命毒梟》)-待核實作品年份以及出演角色;

電視劇《法與情》(原名《法不容情》)-待核實作品年份,根據本劇發行的官方錄像帶封面,已確認出演;

電視劇《上海風情》-待核實作品年份、出演劇集以及出演角色;

電視劇《風雲歲月》-許多平台百科頁面均有提及的一部作品,「李婷飾演【卓凱茵】」,但疑為同名的其他演員出演。

電影《母親的年代》-待核實出演角色/是否出演。

錄像帶《夏娃俱樂部》,飾演夏青-已核實出演過本作品,錄製年份為1988年,但本人從未提及過;

錄像帶《美女的計略》-已核實出演過本作品,錄製年份為1991年,但本人從未提及過;

錄像帶作品年份均早於《清涼寺鐘聲》,但演員2009年《流金歲月》節目訪談/90年代多次雜誌採訪中均以《清涼寺鐘聲》作為本人演員生涯首部作品,故將已核實的兩部錄像帶作品放置在討論頁,未編輯入百科正文中。


--Loka-celo留言2024年1月3日 (三) 10:04 (UTC)[回覆]


湖南藝術職業學院時期[編輯]

在李婷去世後的相關文章中曾有提及「李婷1986年從湖南省地質中學畢業後曾進入湖南藝術職業學院學習話劇表演「,但受訪者身份在文章中隱去,無法查證,且缺乏官方公開渠道以查詢湖南藝術職業學院校友名單(而湖南省地質中學50周年校慶紀念冊著名校友欄有提及/校友錄有收錄地質中學86屆校友名單,可核實李婷於86年畢業於該中學文科班),故此段就讀經歷待進一步查找驗證。--Loka-celo留言2024年1月22日 (一) 03:27 (UTC)[回覆]

「湖南藝術職業學院」為湖南省藝術學校(1951年創辦)和湖南省電影學校(1979年創辦)於2002年時合併而來。--Loka-celo留言2024年1月25日 (四) 06:28 (UTC)[回覆]

關於2003年電視劇《大江東去》中蘇婷結局戲的處理[編輯]

李婷在《大江東去》中雖然戲份不多,但她卻演得認真,每個細節都仔細琢磨。「當蘇婷知道自己最後的結局就是死路一條時,她支走了陸天宇,然後選擇了自殺,劇本的原意就是這樣的。但我覺得像蘇婷這樣冷靜的女人,這樣的鏡頭並不符合她的性格,所以我就設計了一個魚缸,裡面有一條金魚,蘇婷跟陸天宇的關係就像魚和魚缸,只要有蘇婷跟陸天宇的鏡頭,都會閃一下這個魚缸。最後蘇婷自殺時,我並沒有什麼割腕、服毒這樣的鏡頭,而是讓蘇婷弄打了魚缸,弄死了金魚。其實這種比喻觀眾自然會明白,蘇婷最後的結局也如這條金魚一樣。雷導也非常同意我這麼設計,拍出來的效果非常好。」

——採訪來源未知--Loka-celo留言2024年1月26日 (五) 09:28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