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楞嚴經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先感謝大德提供資料) 相傳此經釋迦摩尼佛於愣嚴山宣講。

現今中文的楞嚴經,據傳《楞嚴經》本藏於龍宮,因龍樹菩薩至龍宮說法,見龍藏中有此經,披閱之下,嘆為稀有,特默誦而出,以利眾生。而且錄呈《楞嚴經》的國家,亦視楞嚴經為稀有法寶,將它藏在國庫之中,珍視異常,禁止傳出國外。有一位印度僧侶般剌密諦法師,在攜帶此經闖關時被查獲。後來他將經文縮寫在絲綢上面,用蠟封好,然後割開臂膀藏在裡面,等傷口平復後,終於順利的通過關卡,航海將它傳到中國,故又稱其為《血漬經》。

般剌密諦法師於大唐中宗神龍元年 (西元705年),抵達廣東省,適與被武則天所貶的丞相房融相遇,那時房融是廣州的太守,於是他請般剌密諦法師在廣州制止寺和另二位法師--彌伽釋迦和懷迪,一同翻譯這部尊貴無上的寶典,而他自己為其潤色。經譯成後,般剌密諦速回本國,以解邊吏之亂。因他潛藏出國,國王罪責守邊官吏,故速回,願以自身承擔其罪。 後房融把這文學的巨著,獻於武則天,因為在當時有《大雲經》偽造的風波,所以武則天將此經存在宮中,沒有流通。後來神秀禪師為國師時,在宮中受供養,有一天發現此經,大師認為此經對禪宗有價值,將其流通於世。所以這時,中國才流通《楞嚴經》。

佛在《楞嚴經》中告訴阿難以及大眾說:「有一種三摩提,名〈大佛頂首楞嚴〉,這是三昧之王,若能證到楞嚴大定,即可任意入一切三昧,就像如意寶王那樣,能隨意出生一切珍寶。這〈大佛頂首楞嚴王〉,具足六度萬行,是十方如來超越生死苦海,通達涅槃的至上法門,莊嚴的正道。」

《楞嚴經》的佛教理論,內容十分豐富廣泛,極其龐大宏偉,包羅萬有,是一部體系龐博壯觀的大乘經典。在它所構築的大乘佛學的體系中,幾乎涉及到所有佛教教義的一切基本概念和範疇,這在其他大乘佛教的經典中是絕少見到的。

《楞嚴經》的內容不但極其細緻且具體,從「徵心辨妄」到「論見顯真」;從「揭示真心的實相」到「剖析世界成因與人生真諦」;從「捨妄趣真的先決條件」到「二十五位聖者的證道報告」;從「修證聖位的次第」到「眾生昇沉輪替的因緣」;把修行者如何修行和修行的步驟,以及修行中可能會產生的五十種邪悟等,一一告誡給每一位佛門學子。

而整本楞嚴經是因為阿難(佛陀十大弟子之ㄧ)被魔女迷惑,戒體將毀,佛陀為了拯救阿難,便立即宣講"愣嚴咒"交付文殊師利菩薩前去拯救阿難,之後便以此因緣,宣講"楞嚴經"

楞嚴經與楞嚴咒[編輯]

楞嚴經本身無梵文本,但是楞嚴咒可能有。楞嚴咒可能跟大白傘蓋咒,或是大佛頂經中的咒語,有同一個來源。大白傘咒有梵文本,在佛頂經中的部份咒語,也有梵文本。但是全本的楞嚴咒則沒有梵文本。以上是我收集到的資料--Alfredo ougaowen留言2012年8月22日 (三) 15:25 (UTC)[回覆]

註:此處原有評論,因為其已被認定為不合適評論,已依據討論頁指引移除,尚祈見諒。若有異議請至互助客棧或向管理員反映。原因:詳見WP:NOT

感謝參與維基百科。樂見閣下參與討論,共商齊議。惟請注意,據討論頁指引所定,討論頁乃用以商討與條目改進相關之事宜,而非作一般性討論場所。若閣下有與維基百科無關之疑問,還請移步至知識問答提問。敬請合作。--思淇敏君 2020年12月1日 (二) 14:26 (UTC)[回覆]

所謂南剛北嚴之說[編輯]

南宗,主要是慧能重視金剛經,沒有疑問。但是神秀或神秀一系重視楞嚴經的說法,並不可信。

請見: http://www.baohuasi.org/e_book2012/1009/a-006.pdf 《楞嚴經》與晚明北宗禪

「北宗與《楞嚴經》的因緣,似乎只是流於「傳說」,無信史可查考。錢謙益在討論《楞嚴經》 的流傳時對此進行了考辨:《唯愨傳》末云:一說《楞嚴經》,初是荊州度門寺神秀禪師,在內時得本。後因館陶沙門慧震,於度門寺傳出。《楞嚴經》是否從神秀開始流通,現已無法考證。僧傳採用的「本非傳信之辭」,似乎不足為據。而且,並沒有史料表明北宗禪對《楞嚴經》的興趣」。

一直要到「晚明」,北宗傳人才講《楞嚴》。但到晚明的時候楞嚴經早就普遍為禪宗各家所重視。而且遠早就在保唐宗(南宗的一支)的時候就很重視楞嚴經(http://www.chinabuddhism.com.cn/a/fxyj/199403/p-06.htm)。--千山留言2015年12月24日 (四) 18:14 (UTC)[回覆]

楞嚴經梵文本[編輯]

李學竹的文章中這樣寫:「 據介紹 , 內容為 《楞嚴經》 , 很可能是唐代梵文經的孤本 , 字體為圓形 , 系印度南方文字的一種 , 被國家定 為一級文物 , 現存彭雪楓紀念館 。如果這些情況屬實的話 , 那麼這函貝葉經不僅有很高的文物價值 , 而 且也是非常珍貴的文獻資料 , 對 《楞嚴經》 的研究具有深遠的意義 。因為從上世紀初 , 關於 《楞嚴經》 不是 譯自梵文而是中國人杜撰的問題 , 一直爭論不休 。如果這函貝葉經確實是 《楞嚴經》 的話 , 就完全可以證 明 《楞嚴經》 不是偽經 。不過 , 這有待於對此寫本深入的考察和研究 , 才能做出斷定 。」

這表示,李學竹本人完全無法確定該貝葉寫本為楞嚴經。

其次,人民報在2003年的報導 http://www.people.com.cn/BIG5/14738/14763/21874/2116314.html 表示:「該貝葉經系國家一級文物。目前,無人能破譯經文。 」

既然無人能破譯經文,又何來得知該經文是楞嚴經?

--千山留言2017年11月29日 (三) 03:59 (UTC)[回覆]

李學竹寫的:「以上這些信息都是從網上或打電話詢問所得,筆者未親見實物,因此其中有的可能不是梵文貝葉經而是巴利文或其他語種的貝葉經。據了解,清末民初從泰國、斯里蘭卡等國也傳入不少貝葉經到漢地。這些貝葉經基本上是用巴利文、泰文、僧伽羅文、緬文等文字刻寫而成,屬於小乘佛教經典,年代較新,無論是文物價值還是文獻價值都不如梵文貝葉經重要和珍貴。以上這些收藏有貝葉經的寺院或文物單位對貝葉經的管理較嚴,一般不肯輕易示人,而他們自己也不研究,只作為一種稀奇的珍寶來保存,而不問文獻的具體內容和重要性。所以筆者也無緣親睹這些貝葉經的實物。因此,希望有關單位加強對自己所保存的貝葉經進行整理研究,這樣不僅可確定自己所藏貝葉經的內容和年代,同時對我國佛教文化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意義。除了以上這些單位外,一些個人或寺院可能也收藏有梵文貝葉經,但數量不會太多。」

李學竹沒有親眼見到楞嚴經的貝葉寫本,他當然不能確定貝葉寫本是否楞嚴經。不過以前有個可靠的人看過貝葉寫本,所以有人以為它就是楞嚴經。李學竹寫的就是英文叫「survey」,希望未來有梵文學者可以研究這些貝葉寫本的來歷和內容。

關於人民報的「目前,無人能破譯經文。」的說法,可能是為了寫本的文字是古印度南方文字而不是經常看到的北方悉曇文字。或許近代沒有梵文學者仔細研究這個寫本。

Hanbud留言2017年11月30日 (四) 19:54 (UTC)Hanbud[回覆]

Re. 從以上回覆可知整段內容全部都是來自臆測,缺少可靠性。--Alfredo ougaowen留言2021年11月5日 (五) 14:54 (UTC)[回覆]

外部連結已修改[編輯]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楞嚴經中的1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器人忽略某個鏈接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有關機器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8年7月30日 (一) 17:36 (UTC)[回覆]

楞嚴經有經王稱號[編輯]

此句查無來源,先行刪除。--Alfredo ougaowen留言2021年11月21日 (日) 02:33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