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化數據計劃的標誌

2019年1月,維基共享資源上線了多語言說明文字功能,這也是維基共享資源結構化數據計劃中首先上線的一部分。

結構化數據簡介

維基共享資源的結構化數據計劃啟動於2017年。受益於艾爾弗·斯隆基金的捐款,這個項目得以推進。將現有的文件描述轉化為結構化的數據,其優勢是顯而易見的。結構化的數據在使得文件信息易於整理、易於開發者和合作方的對接的同時,也讓多語言的分類、描述成為了可能,利用結構化數據生成的元數據也更加有利於文件的檢索和存取。

多語言說明文字
上傳嚮導內輸入「多語言說明文字」的欄目(編者註:「字幕」為錯譯,原文為Caption)

在維基媒體,多語言說明文字功能並不是一個全新的功能——在同樣採取結構化數據存儲的維基數據項目里,多語言說明功能已經運轉多年。但對於維基共享資源來說,以結構化數據存儲多語言文件描述,則是第一次。

多語言文字描述部分以CC0許可協議捐出的提示

用戶可以選擇在上傳文件時為文件添加簡短的多語言文字描述,也可在文件上傳完畢後為已上傳的文件添加描述。根據界面的提示,為圖片添加多語言說明文字,意味着相關文字的著作權將按照CC0許可協議捐出,類似維基數據項目中的操作。

結構化數據的未來

有朝一日,文件的結構化數據可以進一步用於存放文件的相關主題詞、著作權信息,甚至能存放許多便於志願者維護文件內容的信息,但這不意味着現有的文件信息模板就會立刻退出歷史舞台。相信這一轉變也將會對維基媒體產生深遠的影響。

參見: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Commons:Structured_data/z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