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于瓊
淳于瓊(?—200年),字仲簡,複姓淳于,潁川人。漢朝末期政治人物。為袁紹大將,與張郃、高覽齊名。在官渡之戰時鎮守烏巢,遭到曹操的偷襲而慘敗,自己也被曹操處斬。
生平
[編輯]靈帝中平五年八月,首先於皇宮內的西園設立禁衛軍,分置八校尉來統率。淳于瓊因馭軍卓越的關係被任命為右校尉。上司是十常侍之一的蹇碩。
第二年,董卓專政,廢去漢少帝劉辯、扶立漢獻帝劉協,獨斷朝政。當時在都城任職的大小官員都告病離京,分別投靠各地有力的諸侯。淳于瓊是當中的一位;追隨袁紹奔往冀州。
興平二年冬,獻帝的御駕在曹陽被李傕的兵馬所追上,沮授知道了便勸袁紹將落難的漢獻帝迎至冀州奉戴。淳于瓊與郭圖卻認為:「漢室凌遲,為日久矣,今欲興之,不亦難乎?且英雄並起,各據州郡,連徒聚眾,動有萬計,所謂秦失其鹿,先得者王。今迎天子,動輒表聞,從之則權輕,違之則拒命,非計之善者也。」袁紹聽了淳于瓊和郭圖的話,覺得很有道理。沮授不放棄,再勸。袁紹本身沒有奉戴的意思,又因為與公孫瓚作戰分身乏術,終於沒有迎接皇帝,而是派從事中郎徐勛托曹操代為迎駕,於是曹操掌握時機,奉獻帝於許,從此挾天子而令諸侯。
建安四年,官渡之戰前夕,袁紹採納郭圖的計策,將沮授原本所專職的都督分為三,使淳于瓊統領其中的一軍。五年二月,淳于瓊與郭圖、顏良等領兵攻東郡太守劉延於白馬,顏良陣亡後,大軍撤回官渡,並於當地屯駐下來。
冬十月,袁紹遣車運送軍需,使淳于瓊等五人率領兵員萬餘人負責護送,淳于瓊等軍營在烏巢,距離袁紹的大營四十里。當軍勢陷入膠著時,袁紹的謀臣許攸因故叛投曹操,曹操用其計,領虎豹營五千人夜襲烏巢。淳于瓊一開始認為曹軍數量少,出陣迎戰,但曹操猛烈進攻,使淳于瓊退入營地。袁紹聞訊遣兵救援,但最後無法解困,淳于瓊的軍營為曹軍所破,穀物全為曹兵所燬。淳于瓊帳下督將眭元進、騎督韓莒子、呂威璜、趙叡等都在營區內喪命。
淳于瓊的鼻子在亂軍為曹軍所割,為曹將樂進所擄獲,帶到曹操面前,曹操對他說:「何為如是?」淳于瓊回答說:「勝負自天,何用為問乎!」曹操想起淳于瓊是舊識,與袁紹俱友好、從前都不滿宦官與董卓把持朝政的往事,不想處決淳于瓊。許攸進言說:「明旦鑑於鏡,此益不忘人。」意指淳于瓊第二天早上照鏡子時,會想起鼻子被曹軍割下,便會想報復。聽後,曹操同意殺淳于瓊。
淳于瓊死後,袁紹將領張郃、高覽等投身曹營,袁紹大批的兵馬缺乏軍糧支持,很快就撤退了。後來曹操在對漢獻帝報告官渡戰事時,曰「斬紹大將淳于瓊等八人首」,將淳于瓊的名字排在第一位,可知斬殺淳于瓊對曹操來說意義有多重大。
《曹瞞傳》記載淳于瓊先俘後斬,然而在《三國志·樂進傳》記載樂進「渡河攻獲嘉,還,從擊袁紹於官渡,力戰,斬紹將淳于瓊。」
評價
[編輯]- 王夫之:「與紹之恣睢河北唯意欲為而莫制者,難易之勢,相懸絕也。苟不恤其名,而唯利是圖,則淳于瓊之言,安知其不長於荀彧哉?假令衣帶詔行,曹操授首於董承、伏完、金禕之手,則授、彧之謀,豈不適為瓊笑?而非然也,出天子於棘籬飢困之中,猶得奉宗廟者二十餘年,不但以折群雄之僭,即忠義之士,懷憤欲起,而人情之去就,尚且疑且信而不決於從也。瓊之情唯利是圖,受天下之惡名而不恤,紹是之從,欲不亡也,得乎?」
藝術形象
[編輯]與正史不同的是淳于瓊是個性剛好酒的人,多受到軍人的畏懼。自二萬大軍到了烏巢後,天天與將士共飲。直到曹軍等人奇襲烏巢時,當時瓊醉臥在軍營內,一驚起就被撓鉤拉倒。戰敗後被曹操命令割下其耳鼻和手指遣返至袁軍,袁紹見狀後大怒,將其斬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