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祠部司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祠部司禮部官署名稱。

魏晉南北朝置祠部郎曹,長官為祠部郎(祠部郎中),隸屬祠部尚書,掌管參議、制定郊祀宗廟禮儀制度。祠部曹分為祠部、儀曹二個郎曹。北齊祠部郎曹專管祠祀醫藥、死喪贈賜,祠部曹分為祠部、主客虞曹屯田、起部五個郎曹。

隋朝改為祠部司,為禮部四第二司,設祠部侍郎從五品、祠部員外郎大業三年(607年),正副官員改為祠部郎、祠部承務郎。唐朝武德三年(620年)恢復祠部郎中、祠部員外郎的舊名。祠部郎中從五品上,祠部員外郎從六品上。管理祠祀、享祭、天文、漏刻、國忌、廟諱、卜祝、醫藥、僧尼簿籍和有關事務。龍朔二年(662年)改為司禋司,正副官員改為司禋大夫、司禋員外郎。咸亨元年(670年),恢復祠部司的舊名。天寶十一載(752年)改為司禋司(職祠司),正副官員改為司禋郎中(職祠郎中)、司禋員外郎(職祠員外郎)。至德二載(757年),恢復祠部司的舊名。五代十國沿置,北宋初年,設判祠部事一員,以無職事朝官擔任,管理祠祭、國忌、休假日期、僧尼、道士、女冠、童行名籍,頒發度牒。祠部郎中為五品寄祿官,祠部員外郎為六品寄祿官。元豐改制設祠部郎中從六品、祠部員外郎正七品,管理全國祀典、道釋、祠廟、醫藥政令,兼領醫官磨勘、醫生試補。建炎三年(1129年),兼領膳部司隆興元年(1163年)祠部司省並。

明朝洪武十三年(1380年)設祠部,設祠部郎中正五品一人、祠部員外郎從五品一人,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祠部改為祠祭清吏司

參考文獻

[編輯]
  • 《中國歷史大辭典》

參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