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統一資源定位符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重新導向自網址
紅圈部分為統一資源定位符(URL)

一資源定位符(英語:Uniform Resource Locator,縮寫:URL,或稱統一資源定位器定位地址URL地址[1])俗稱網頁地址,簡稱網址,是因特網上標準的資源的地址(Address),如同在網路上的門牌。它最初是由蒂姆·伯納斯-李發明用來作為萬維網的地址,現在它已經被萬維網聯盟編制為因特網標準RFC 1738

在網際網路的歷史上,統一資源定位符的發明是一個非常基礎的步驟。統一資源定位符的語法是一般的,可擴展的,它使用美國信息交換標準代碼的一部分來表示因特網的地址。統一資源定位符的開始,一般會標誌着一個計算機網絡所使用的網絡協議。

統一資源定位符的標準格式如下:

[協議類型]://[服務器地址]:[端口號]/[資源層級UNIX文件路徑][文件名]?[查詢]#[片段ID]

統一資源定位符的完整格式如下:

[協議類型]://[訪問資源需要的憑證信息]@[服務器地址]:[端口號]/[資源層級UNIX文件路徑][文件名]?[查詢]#[片段ID]

其中[訪問憑證信息]、[端口號]、[查詢]、[片段ID]都屬於選填項。

語法

[編輯]

超文本傳輸協議的統一資源定位符將從因特網獲取信息的五個基本元素包括在一個簡單的地址中:

  1. 傳送協議
  2. 層級URL標記符號(為「//」,固定不變)
  3. 訪問資源需要的憑證信息(可省略)
  4. 服務器(通常為域名,有時為IP地址
  5. 端口號(以數字方式表示,若為預設值可省略)
  6. 路徑(以「/」字元區別路徑中的每一個目錄名稱)
  7. 查詢(GET模式表單參數,以「?」字元為起點,每個參數以「&」隔開,再以「=」分開參數名稱與資料,通常以UTF-8的URL編碼,避開字元衝突的問題)
  8. 片段(以「#」字元為起點[2][3]

示例

[編輯]

以「https://zh.wikipedia.org:443/w/index.php?title=隨機頁面」爲例,其中:

  1. https,是協定;
  2. zh.wikipedia.org,是伺服器;
  3. 443,是服務器上的網絡端口號;
  4. /w/index.php,是路徑;
  5. ?title=Special:隨機頁面,是詢問。

大多數網頁瀏覽器不要求用戶輸入網頁中「https://」的部分,因為絕大多數網頁內容是超文本傳輸協議文件。同樣,「443」是超文字文件傳輸安全協定文件的常用端口號(而「80」是超文字文件傳輸協定文件的常用端口號),因此一般也不必寫明。一般來說用戶只要鍵入統一資源定位符的一部分(如「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Special:隨機頁面」)就可以了。

由於超文本傳輸協議允許服務器將瀏覽器重導向到另一個網頁地址,因此許多服務器允許用戶省略網頁地址中的部分,比如「www」。從技術上來說這樣省略後的網頁地址實際上是一個不同的網頁地址,瀏覽器本身無法決定這個新地址是否通,服務器必須完成重導向的任務。

相對Protocol URL

[編輯]

相對Protocol links (PRL,又稱為相對protocol URLs (PRURL), 是沒有指定協議的URL。例如,//example.com 將使用當前頁面的協議,通常是 HTTP 或 HTTPS。[4][5]


其它使用

[編輯]

統一資源定位符不但被用作網頁地址,JDBC 客戶端也使用統一資源定位符連接其數據庫服務器。作為對比,ODBC 的連接字符串作用相同,但並不採用 URL 格式,而是分號和等號分隔的鍵值對。

以下是一個 Oracle 數據庫的統一資源定位符:

jdbc:datadirect:oracle://myserver:1521;sid=testdb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參見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中国规范术语 - 检索结果. 中國規範術語.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21). 【所屬學科】計算機科學技術→網絡與數據通信 【漢語推薦使用規範名詞】統一資源定位地址 【簡稱】URL地址 【見載】《計算機科學技術名詞(第二版)》科學出版社,2002 
  2. ^ jihite. URL中“#” “?” &“”号的作用 - jihite - 博客园. www.cnblogs.com. 博客園. [2017-05-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5-20) (中文(中國大陸)). 
  3. ^ 阮一峰. URL的井号 - 阮一峰的网络日志. www.ruanyifeng.com. ruanyifeng.com. [2017-05-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6-08). 
  4. ^ Glaser, J. D. Secure Development for Mobile Apps: How to Design and Code Secure Mobile Applications with PHP and JavaScript 1st. CRC Press. March 10, 2014: 193 [12 October 2015]. ISBN 978-1-48220903-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02) (美國英語). 
  5. ^ Schafer, Steven M. HTML, XHTML, and CSS Bible 1st. John Wiley & Sons. 2011: 124 [12 October 2015]. ISBN 978-1-1180813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02) (美國英語).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