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陳楚楠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陳楚楠(英語:Tan Chor Lam,1884年—1971年9月21日),原名連才、連材,別號思明洲之少年,祖籍中國福建廈門(今中華人民共和國福建廈門),是著名南洋華僑。其於1884年生於新加坡,1971年於南洋去世。少時與兄合營橡膠產業,並且成為早期新加陂、馬來亞橡膠種植業的名人。

生平

[編輯]

青年

[編輯]

1898年,清末資產階級維新派發起維新運動,陳楚楠作為一名樸素的愛國青年,也支持維新派所引導的「保皇派」。陳楚楠也與新加坡的維新派領袖邱菽園交往密切,閱讀閩《清議報》、《新民叢報》、《開智報》等刊物,深受其影響,曾參加林文慶、邱菽園組織的「好學會」,聲援維新派的立憲活動。孫中山先生創立近代第一個革命團體興中會後,亦在海外華僑聚居區建立分會。

1901年,尤列受中山先生指令前往新加坡,設立名為「中和堂」的革命機關,宣傳「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創立聯合政府」,召喚華僑轉向中山先生的革命旗幟下。後陳楚楠通過閱讀《蘇報》、《革命軍》、《黃帝魂》等革命書刊,思想逐漸傾向革命,放棄保皇立場,轉而追隨孫中山先生投身反清革命。他常以「思明州之少年」的筆名在新加坡《天南新報》及香港《中國日報》上發表文章,抨擊清政府,略抒其憤懣。之後,陳楚楠在尤列的支持下,與志同道合的僑胞張永福林義順等,建起了「小桃園俱樂部」,商議何以建立民主共和之中國。

追隨孫中山

[編輯]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夏,上海發生「蘇報案」,陳楚楠與張永福等人以「小桃源俱樂部」名義致電英國駐滬領事,請援保護國事犯條例,勿將章炳麟鄒容引渡給清廷,以重人權。不久,陳楚楠等人又集資翻印鄒容的《革命軍》5000冊,改名《圖存篇》,由黃乃裳攜帶回國,到粵東、福建一帶散發。

光緒三十年(1904年)初,陳楚楠與張永福合資創辦《圖南日報》。陳楚楠親任報社經理,陳詩仲為主編,聘請革命黨人尤列為名譽編輯。尤列在發刊辭中鼓吹反清革命,該報成為南洋華僑最早的革命喉舌。孫中山大為讚賞,表示願意與陳楚楠等人相會。同年六月,孫中山由歐洲取道新加坡赴日本,致電尤列,約《圖南日報》主持人相見。輪船停泊新加坡時,尤列便介紹陳楚楠、張永福、林義順等人登船見面。經陳楚楠等人到警廳擔保,孫中山得以上岸到小桃源俱樂部聚會,商談組織革命團體事宜。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六月,孫中山再次來到新加坡,於「晚晴園」召開大會,成立中國同盟會新加坡分會,陳楚楠被選為會長。起草了相關章程後,舉行入會儀式。遵照中山先生言傳身教,逐一宣誓成會員。陳楚楠首先起立,舉起右手,以莊嚴神態、口氣宣誓:「聯盟人,陳楚楠,當天發誓,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矢信矢忠,有始自卒,如或渝此,任眾處罰。」

同盟會新加坡分會就此宣告成立,陳楚楠任會長,會址就設在晚晴園。東南亞華人社會之有革命黨的正式組織,即從此時始。

《圖南日報》出版不到2年因經費不足而停刊。兩個月後,陳楚楠再度聯合張永福合股創辦《南洋總匯報》,由於招股時審查不嚴,致使報社股東內部產生矛盾。在拆股時,陳楚楠失去繼承權,《南洋總匯報》淪為保皇黨的機關報。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七月十二日,陳楚楠與張永福林義順等人重新籌辦《中興日報》在新加坡出版,由田桐王斧任編輯。不久,即與保皇黨控制的《南洋總匯報》展開革命與君主立憲的大論戰。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三月以後,《中興日報》發行量猛增4000多份,同盟會的革命主張在華僑中廣泛傳播。

自光緒三十三年至三十四年(1907~1908年),同盟會在廣東、廣西和雲南3省多次發動武裝起義。陳楚楠均積極籌款助餉。黃岡起義首領余既成敗退香港九龍,被清吏誣告入獄。陳楚楠等籌集訴訟費用幾百元,在新加坡聘請大律師兜安氏前往辯護,後獲勝出獄。雲南河口之役失敗,義軍將士韋公卿等900多人被越南政府遣送出境,新加坡政府不准他們登岸,後由陳楚楠等出面擔保,才得以入境。陳楚楠又在郊區蔡厝港開設「中興石山」(採石場)予以安置,另有不少人被介紹到檳榔嶼吉隆坡吡叻各埠的工廠、農場、礦山就業。

宣統二年(1910年),陳楚楠聯合一批同盟會會員,創立同德書報社,宣傳革命思想。次年福建光復後,省庫空虛,地方不靖,民心不安。福建籌餉局總辦黃乃裳通電南洋華僑要求援助。陳楚楠以新加坡同盟會老會長身份,與福建會館共同召開大會,成立以陳嘉庚為會長的福建保安會,在1個月內募得新加坡幣20多萬元,匯回福建,安定危局。

民國年間

[編輯]

1912年(民國元年)3月,上海成立華僑聯合會,副會長吳世榮欲赴南洋組織華僑公會,遂推舉陳楚楠為代理副會長,主持日常工作。陳楚楠上任後,開設華僑公寓,代辦華僑所需事務,並在《國民新聞》辟專欄報道海外華僑動態,增進國內民眾對海外僑胞的了解。

陳楚楠一直不忘孫中山先生所提出的振興女子教育一事,並於1917年(民國6年),同張永福(Teo Eng Hock)、莊希泉等人發起創辦「新加坡公立南洋女子中學」,即今天的「新加坡南洋女子中學校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並擔任第一任董事會主席。同年,到廣州謁見孫中山,受聘為軍政府參議。自1921年起,陳楚楠在福建任職,除擔任省政府委員外,一度兼任實業廳長,計劃創辦銀行,開發礦產和水產資源。由於當時日本帝國主義將福建劃為其勢力範圍,處處加以掣肘,加上軍閥混戰,政局動盪,無法施展其抱負,遂於1933年返回新加坡。此後息影家園,不聞外事,不再參與政治活動。

1939年,吉隆坡華僑陳占梅新加坡,認為「晚晴園」是南洋華僑革命策源地,具有歷史意義,就與陳楚楠商議,買回重新修葺,陳楚楠大力促成,於民國29年元旦落成開幕。陳楚楠發表《晚晴園與革命史略》一文,傳誦一時,成為南洋同盟會的重要文獻之一。

汪精衛政權在南京成立,張永福出任國府委員和中央監察委員,企圖羅致陳楚楠去南京任職,被拒絕。

1971年9月21日,陳楚楠在新加坡逝世。

藝術形象

[編輯]

影視劇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