鮣
外觀
鮣 | |
---|---|
科學分類 | |
界: |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綱: | 條鰭魚綱 Actinopteri |
目: | 鰺形目 Carangiformes |
科: | 鮣魚科 Echeneidae |
屬: | 鮣屬 Echeneis |
種: | 鮣 E. naucrates
|
二名法 | |
Echeneis naucrates Linnaeus, 1758
| |
異名 | |
|
分布和棲息地
[編輯]該物種被認為是環熱帶魚類,因為它分布在除了東太平洋以外的所有熱帶和暖溫帶水域。該物種可在海岸附近以及最大深度為50米的近海發現。[2]
鮣魚能利用其背鰭暫時型吸附在各種物體或寄主上。鮣魚的寄主包括鯊魚、鰩魚、大型硬骨魚、海龜、鯨魚、海豚、船隻,甚至是潛水員。[3]
特徵
[編輯]本魚體延長,胸鰭尖銳,背吸盤有21至28對鰭瓣,體長為盤長之3.5至4.35倍,尾部較吻短以致肛門為長。尾柄圓柱狀,胸鰭內緣有不足1/3部分連結於腹面。吻平扁,前端略尖。口大,口裂寬,不可伸縮,下頜前突;上下頜、鋤骨、齶骨及舌上均具齒。體被小圓鱗,除頭部及吸盤無鱗外,全身均被鱗。背鰭兩個,第一背鰭變形而成吸盤,第二背鰭和臀鰭相對;腹鰭胸位,小形;胸鰭尖圓;尾鰭尖長。體色棕黃或黑色,體側經常有一暗色水平狹帶,較眼徑為寬,由下頜端經眼達尾鰭基底。體長可達110厘米。
生態
[編輯]為沿岸晝行性魚類,身上有吸盤會附著在鯊魚、翻車魚、海龜甚至小船,往往以撿大魚吃剩的食物為食、體外寄生蟲為食,或者自行捕捉淺海的無脊椎動物。本魚和寄主關係並不密切,經常離開寄主獨自游動。
經濟利用
[編輯]為食用魚,小尾的可供觀賞及製成中藥。
參考文獻
[編輯]- 台灣魚類資料庫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長印魚 Echeneis naucrates Linnaeus, 1758. 臺灣物種名錄. 臺灣: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2013-01-24]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