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丁謐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丁謐(?—249年),彥靖沛國[1]東漢典軍校尉丁斐之子,三國曹魏官員,大將軍曹爽的黨羽。

生平

[編輯]

丁謐年輕時不肯出外遊歷,但自己博覽群書,為人沉毅而頗有才略。太和年間(227年-233年),魏明帝因聽聞丁謐有其父丁斐的作風,任命為度支郎中。當時任武衛將軍的曹爽因為與丁謐交好,多次在明帝面前稱讚丁謐,建議明帝重用。景初三年(239年),明帝逝世,曹爽成為兩位輔政大臣之一,於是提拔丁謐為散騎侍郎,轉尚書

丁謐為了讓曹爽專權,出謀要曹爽向曹芳建議尊另一輔政大臣,太尉司馬懿太傅,卻削去本太尉錄尚書事的權力。當時曹爽仍然會詢問司馬懿對政事的意見,但丁謐認為司馬懿既有大志又得民心,不可信任[2],勸曹爽日後大小事項都不要詢問司馬懿;司馬懿在這形勢中已無法掌握權力,又怕在朝會再受逼害,因而在正始八年(247年)開始稱病迴避。丁謐當時在尚書省,經常彈劾和駁斥官員和政令,尚書省因而不能正常運作。而同時能制約他的曹爽卻對他十分敬重,丁謐所言都會聽從。當時有人謗說:「臺中有三狗,二狗崖柴不可當,一狗憑默作疽囊。」意思是說尚書台有三隻狗(指丁謐、何晏鄧颺)要咬人,其中丁謐恃著曹爽而最為兇惡:「三狗皆欲嚙人,而謐尤甚也。」丁謐於時名小於何晏,但又刻意與何晏爭衡。

丁謐和曹爽在架空司馬懿後專權,愈見腐化,但司馬懿卻暗地裏伺機奪權。正始十年(249年),發生高平陵之變,司馬懿乘曹爽兄弟陪同曹芳拜謁魏明帝高平陵時,發動政變,封閉洛陽城並佔據曹爽和曹羲的軍營。曹爽最終向司馬懿投降,交出權力。其後曹爽被控以謀反之罪,丁謐等人亦都被指控與曹爽共謀,一同被捕,其後被處死夷三族

評價

[編輯]
  • 魚豢魏略》:「謐為人外似疏略,而內多忌。又其意輕貴,多所忽略,雖與何晏、鄧颺等同位,而皆少之,唯以勢屈於爽。」「台中有三狗,二狗崖柴不可當,一狗憑默作疽囊。三狗,謂何、鄧、丁也。默者,爽小字也。其意言三狗皆欲齧人,而謐尤甚也。」(《三國志·魏書九》)
  • 王廣:「曹爽以驕奢失民,何平叔虛華不治,丁、畢、桓、鄧雖並有宿望,皆專競於世。」(《資治通鑑·卷七十五》)

藝術形象

[編輯]

影視

[編輯]

註釋

[編輯]
  1. ^ 《三國志》僅稱丁謐為沛國人,魏略中寫其父丁斐為曹操鄉里,未知是否同為譙縣人
  2. ^ 丁謐、畢軌等既進用,數言於爽曰:「宣王有大志而甚得民心,不可以推誠委之。」

參考資料

[編輯]
  • 《三國志·魏書·曹爽傳》及裴注《魏略》
  • 《資治通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