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部華嚴經塔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座標40°50′13″N 111°52′48″E / 40.837035°N 111.879924°E / 40.837035; 111.879924

萬部華嚴經塔
2015年的萬部華嚴經塔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
所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
分類古建築及歷史紀念建築物
時代
編號2-18
登錄1982年

萬部華嚴經塔,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賽罕區,因塔身曾通體被刷為白色而俗稱為「白塔」。該塔為八角形塔,塔身共有7層,第七層有通道通至塔頂。該塔始建於遼代,但具體時間不詳。該塔曾為豐州古城當中的重要建築物,元代末年,豐州古城毀於戰火,該塔也受到嚴重損壞,塔剎和塔頂完全損毀。1978年時,該塔得以修復,並基本恢復原貌。1982年,萬部華嚴經塔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編輯]

萬部華嚴經塔位於遼代豐州古城內,因其外表曾被整體漆為白色,故得俗名為白塔。而「萬部華嚴經塔」一名的來源,有說法稱其中確實曾藏有上萬卷的《華嚴經》,但後來這些經書全部不知所蹤[1]:146。關於該塔的建造年代,有說法稱其建於遼聖宗在位時期(983-1031年),但並無其他資料佐證[2]。也有說法認為該塔建於遼道宗在位時期(1055-1100年),因為在該時期,遼代全國範圍內大建佛寺和佛塔,並且遼道宗曾於咸雍四年(1068年)親自製定了「大方廣佛華嚴經隨品贊」[1]:146。萬部華嚴經塔在初建成時,其外表塗有一層白堊土,使塔的外觀整體呈白色並有閃爍的光芒,故被譽為「白塔聳光」,併入列為「舊呼和浩特八景」之一[3]大定二年(1162年)時,該塔曾經得到修葺[4]。元代時,該塔所在佛寺被稱為宣教寺[5]。元代末年時,古豐州城毀於戰火,萬部華嚴經塔也遭受到了嚴重的損毀,塔頂以及塔剎已經徹底毀壞[6]

結構[編輯]

1942年的萬部華嚴經塔

萬部華嚴經塔的主要建築結構均為磚砌,牆體內加築了大量的木枋結構。木枋結構所採用的木材大多為陰山山脈當中的松木,因木質堅實緊密,同時在不同的位置根據所需要的承載量而選取的木材粗細以及結構不同[註 1]。加之在塔內作為塔磚粘合材料的白灰膏可在壓力下提供維持塔身不過度變形的彈力,塔的抗地震和防崩塌能力也因而得到了加強。萬部華嚴經塔為單槽塔,直徑17.2米,其中塔壁厚約2.5米,中心有厚達10米的實心磚砌體,在磚砌體和塔壁之間留有1米寬的塔槽。塔內建有可以登上7層的樓梯。整體形制為八角形,塔高7層,共計56米,每2層塔室之間建有平座層,平座層外部建有塔檐,每層塔檐的形制均略有不同,而塔的整體則以2.3%的比例向上收分。第七層為穹廬頂的頂室,層頂有一處八角孔洞,可通過該洞到達塔頂。塔頂建有塔剎,該塔剎為1978年開始的修復當中根據遼代塔的常見式樣加建而成,剎座、仰蓮、覆體、相輪、寶珠、華蓋、寶瓶等構成,但無法確定是否與原塔的塔剎相同。塔身矗立與厚達4米的夯土層之上,在塔的下部有一個周長約為56米的基座,基座上雕刻有花紋圖案,承托塔身的部分為雕有三層蓮瓣圖案。塔的底層南門門額上刻有「萬部華嚴經塔」的六字匾額。第一層、第二層的各面均雕刻有菩薩、天王、力士的造像。第三層以上均素面。塔門在塔體四正面的當心間設置,第一、三、五、七層南北為真門、東西為雕砌假門,第二、四、六層改為東西為真門,南北為假門。假門除了第一層為權花隔扇門式外,其餘皆為刻飾門釘、鋪首的版門形制。真門均為券門形制,門外券媚雕以二龍戲珠、纏枝花飾等雕飾。塔內有自金朝大定十二年(1172年)以來各個時期的遊人撰寫的遊記,文字有漢文、蒙文、契丹文、西夏文、女真文、八思巴文等,其中可以確定為明代的題記共有14條[註 2]。第一層塔的內壁原鑲嵌有9塊石碑,現僅存6塊,其上記載了大量關於豐州城的街道和村落等信息。其餘3塊在1949年之前就已經不知所蹤[1]:146-147[6][4][8][9][5]

保護[編輯]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該塔沉降嚴重。自地面至殘頂高度僅為42米,基座的下半部有1.35米為淤土所湮埋[7]。1964年,萬部華嚴經塔被公佈為內蒙古自治區級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197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文物局撥款對塔進行了修繕,1987年該修復工程正式完成,塔也基本恢復了初建時的原貌,原毀壞的塔剎已經得到修復,塔身的高度恢復至56米[6]。198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將萬部華嚴經塔公佈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2014年10月30日,有記者發現在萬部華嚴經塔的塔身多處被人刻劃「到此一游」等字樣[10]

註釋[編輯]

  1. ^ 這裏所指的結構不同,主要指在平座、塔面、斗拱、拐角、塔頂、塔柱等不同部位的木枋結構[6]
  2. ^ 大量的題記因後來的風化或認為損壞等原因,已經無法辨認[7]

參考資料[編輯]

  1. ^ 1.0 1.1 1.2 羅哲文編著. 中国古塔. 北京: 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中國青年出版社. 1985-06-01: 322. ISBN 7-5007-3007-1. 
  2. ^ 《歸綏縣誌·古蹟·萬部華嚴經塔》:在白塔鎮西北,距舊城五十里,亦曰白塔,七級,高二十丈,周三十六步,蓮花台座,凡八面,嵌「萬部華嚴經塔」橫匾一方,篆書。塔巔有金世宗時閱經人完顏囗囗等姓名。相傳塔為遼聖宗時建,在富民縣治西北隅寺內。今城寺俱圮,惟塔獨存。民國十九年,李培基重修。距塔數武,有泉甘冽。白塔為歸綏名勝之一,曰「白塔聳光,與青冢擁黛」。
  3. ^ 李愛武,劉之遠. 万部华严经塔. 內蒙古畫報. 2007年1月: 28–31. 
  4. ^ 4.0 4.1 4.2 4.3 張漢君. 辽万部华严经塔建筑构造及结构规制初探. 內蒙古文物考古. 1994年2月: 69–74. 
  5. ^ 5.0 5.1 等待后人去破解神秘野史的万部华严经塔. 新華網內蒙古頻道. 2014-11-01 [2015-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05) (中文(中國大陸)). 
  6. ^ 6.0 6.1 6.2 6.3 巴圖爾. 万部华严经塔. 中國民族建築論文集. 2001年2月: 26–29. 
  7. ^ 7.0 7.1 李逸友. 呼和浩特市万部华严经塔的金元明各代题记. 文物. 1977年5月, S1: 55–64. 
  8. ^ 曹永年. 呼和浩特市万部华严经塔明代题记探讨. 內蒙古大學學報(歷史學專集). 1981年2月, S1: 11–27. 
  9. ^ 李逸友. 呼和浩特市万部华严经塔的金代碑铭. 考古. 1979年4月, S1: 365–370. 
  10. ^ 呼和浩特千年白塔遭刻字 “到此一游”等遍布塔基. 中國青年網江西頻道. 2014-11-01 [2015-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5-22) (中文(中國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