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歷山大·涅夫斯基勳章
亞歷山大·涅夫斯基勳章 | |
---|---|
類型 | 軍事勳章 |
授予原因 | 為祖國的戰鬥中表現出個人的勇氣和熟練的指揮,確保了他們部隊的成功行動 |
頒發單位 | 蘇聯 俄羅斯 |
頒授資格 | 蘇軍和外國軍隊指揮官 |
狀態 | 仍在頒發 |
設立時間 | 1942年7月29日 |
首次頒發 | 1942年11月5日 |
頒發總數 | 蘇聯:42165 |
優先順序 | |
上等 | 三級波格丹·赫梅利尼茨基勳章 |
下等 | 衛國戰爭勳章 |
亞歷山大·涅夫斯基勳章(俄語:орден Александра Невского)是蘇聯在蘇德戰爭期間設立的軍事勳章,以獎勵紅軍指戰員在組織和指揮軍事行動方面的傑出貢獻以及這些行動在保衛祖國的戰鬥中取得的成功。
歷史
[編輯]勳章前身是沙俄女皇葉卡捷琳娜一世在1725年頒授的聖亞歷山大·涅夫斯基帝國勳章(俄語:орден Святого Александра Невского),用以表彰對國家有傑出政治軍事貢獻的公民。
聖亞歷山大·涅夫斯基帝國勳章在1917年被廢止。但在1942年7月29日,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頒佈法令恢復頒授[1],只是去掉了聖及帝國二字,作為獎勵紅軍指戰員的軍事勳章。勳章正面肖像為人民藝術家尼古拉·切爾卡索夫,他在電影中扮演亞歷山大·涅夫斯基。
法令最初規定只有從排到團的軍事單位的指揮官才能被授予該勳章。但根據1942年11月10日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的一項法令,師和旅的指揮官也可被授予此類勳章。匈牙利事件後,將官也可獲得此類勳章。
蘇聯解體後,該勳章保留在俄羅斯聯邦國家獎勵制度中。2010年頒佈的新法令恢復了沙俄時代的勳章設計並使該勳章成為民事勳章。
頒授
[編輯]蘇聯時期獲得本勳章者應滿足以下條件:
- 根據作戰任務主動選擇時機向敵人發起突然、果敢、迅捷的進攻,以少勝多
- 為了完成戰鬥任務,指揮部隊相互配合,殲滅所有或大部分優勢敵軍
- 指揮炮兵部隊迅速壓制敵方優勢火炮,或摧毀敵方阻礙我軍前進的火力點,或摧毀一批碉堡、碉堡,或頑強擊退大型火炮、坦克集群的進攻,對其造成嚴重破壞
- 指揮坦克分隊成功完成一次作戰行動,對敵方人力和裝備造成重大破壞,並完整繳獲其物資
- 指揮空軍部隊堅持並成功地進行了多次出擊,對敵方人員和裝備造成嚴重破壞並完好返回基地
- 迅速採取行動,主動破壞或摧毀敵方工事,確保我方部隊進攻的成功
- 系統組織各類不間斷通信並及時消除故障,保障了部隊重大軍事行動的成功
- 以我軍損失最小為代價,巧妙、迅速地實施登陸作戰,大敗敵軍,確保了全面作戰任務的成功
第一枚勳章於1942年11月5日授予第154步兵旅營長伊萬·魯班高級中尉,表彰他在1942年8月於頓河沿岸在坦克的支援下擊退了德軍整個團的進攻。他指揮部隊兵分三路,以其中一路為誘餌,伏擊一大群敵軍,然後剩下的兩路向敵人發起進攻。魯班營擊毀7輛坦克和200多名敵軍士兵。
蘇德戰爭期間有42165枚勳章被頒發給了蘇聯和其他13個國家的士兵。有5名士兵三次獲得該勳章,42名士兵兩次獲得該勳章。1740支蘇聯陸海軍部隊獲得該勳章。
本勳章應佩戴在右胸,排列在波格丹·赫梅利尼茨基勳章之後,衛國戰爭勳章之前。
樣式
[編輯]勳章由銀製成,覆蓋着紅寶石和紅色琺瑯的五角星。背景是一個十邊形,其表面有發散的拋光射線。紅星有鍍金的邊緣。在星星的中間是一個圓形的盾牌,上面有亞歷山大·涅夫斯基的浮雕肖像,周圍是銘文「亞歷山大·涅夫斯基」。盾牌鑲有鍍金月桂花環,花環的下端是一個帶有鐮刀鐵錘鍍金圖案的盾牌。在光芒的背景下,兩個交叉的戰斧交叉在後面。勳章下部鍍金的劍、矛、弓和帶箭的箭筒交叉在有盾牌後面。俄聯邦在1992年至2010年之間的勳章底部去除了鐮刀鐵錘標誌,其他設計不變。勳章銀含量為37.056±1.387g,總重量為40.8±1.7g。
蘇聯時期勳章 1943-1991 |
俄羅斯勳章 1992-2010 | ||
---|---|---|---|
勛略 | |||
參考資料
[編輯]- ^ 1942年7月29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法令. [2023年1月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10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