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元會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元會中國古代每年歲首由皇帝舉行的慶祝活動,又稱作正旦元會或者正會。雖然元會的時間理論上講都是定在歲首,但是由於歷代的曆法有變化,歲首的設置也不盡相同,所以實際情況中也有元會並不在一月一日的情況。在元會上皇帝會接見諸侯、百官與地方官員的代表,所以元會也是古時候重要的禮儀與政治活動。也有可能是指漢末曹植所作的元會詩

西漢的元會

[編輯]

先秦的禮儀制度在秦朝時大量毀失,漢朝建立後,叔孫通重新制定新的禮儀規範,雖然有參考前代的制度,但是做了大量的改動,官方儀式中就有正會禮一項。

漢初時以十月為歲首,因此元會在十月舉行。後來漢武帝時制定了太初曆,將夏曆的正月作為歲首,但是仍然遵循在十月一日舉行宴會的習慣,所遵循的禮儀便是正會之禮。

漢朝元會的規定是從歲首的前一夜晚上,夜漏未盡七刻開始,百官與各地郡守獻上禮物朝賀皇帝。獻上的禮物有等級標準:三公列侯送玉璧,中二千石、二千石送羊羔,千石、六百石送雁,四百石以下送野雞。[1]三公獻上賀禮時,先手持玉璧上殿到御座前,面向皇帝座位所在的北方。太常引贊道「皇帝為君興」,皇帝起立,接受三公伏地跪拜。皇帝坐下,三公才上前獻上玉璧。然後百官上殿向皇帝賀歲,二千石以上的官員要手舉酒杯,口稱萬歲。宴會中皇帝進食時,司徒獻上羹,大司農獻上飯,奏進食時的音樂。皇帝會在元會上賞賜群臣,並與群臣舉行宴會,宴會上會有娛樂活動。[2]

三國的元會

[編輯]

東漢末年,曹操魏國,在都城同樣像皇帝一樣舉行元會。魏國舉行元會的地點是鄴城的文昌殿,遵照漢朝的儀式流程漢儀,又增設百華燈[3] 曹魏建立之後,魏文帝禁止藩王京城來朝賀,所以元會的時候並沒有藩王上賀的儀式。曹魏的歲首定在正月,但是在冬至日的時候也會舉行接受屬國、地方和百官祝賀的小會,所用的禮儀較元會低一等。

晉朝的元會

[編輯]

西晉的元會禮儀確定於晉武帝咸寧年間,名為咸寧儀。元會過程分為晨賀晝宴兩個部分。[4]

晨賀

[編輯]

晨賀的時間從元旦的前一日晚上夜漏未盡七刻開始,到晝漏上三刻為止,主要內容是諸侯百官向皇帝進貢禮物朝賀。

準備工作提前一天就要準備妥當。夜漏未盡十刻的時候,宮中點燃火炬,群臣開始集會,向皇帝和皇后上賀,然後從雲龍東中華門進入會場,到東閣下就坐。到夜漏未盡七刻時所有前來賀歲的百官、計吏以及宮中的郎官、衛士等都已經各就各位完畢。夜漏未盡五刻時,謁者僕射大鴻臚等主持儀式的官員到位。漏盡,侍中通報,皇帝入場,鐘鼓奏樂,百官伏地跪拜。太常引導皇帝登上御坐,奏樂停止,百官起。大鴻臚跪奏「請朝賀」,諸侯百官開始獻上禮物賀歲。

獻上禮物的順序是先從藩王開始。在大鴻臚跪奏「請朝賀」後,掌管禮儀的郎官替皇帝宣佈「皇帝延王登」,大鴻臚跪着替王上賀「籓王臣某等奉白璧各一,再拜賀」。太常回復「王悉登」。於是謁者引導藩王上殿來到御座前,皇帝站起來,藩王再拜;皇帝坐下,藩王又再拜,跪着將玉璧放在御座之前,又再拜,這樣才完成了上賀的禮儀。禮儀完成之後,由謁者引導藩王下殿,回到原來的座位。

然後掌禮郎又宣佈「皇帝延太尉等」。於是公、特進匈奴單于金紫將軍在大鴻臚西面,中二千石、二千石、千石、六百石在大行令西西面,皆面向北面伏地跪拜。大鴻臚跪贊「太尉、中二千石等奉璧、皮、帛、羔、雁、雉,再拜賀」,太常替皇帝回復「皇帝延公等登」。然後掌禮郎引公以下金紫將軍以上的官員上殿,皇帝起立,官員們再拜,皇帝坐下,官員們又再拜,跪着將璧、皮、帛放在御座前,再拜。放置禮物的時候,大行令在殿下大聲贊唱。禮儀完成後,由謁者引導諸官員下殿,回到原位。中二千石以下的官員上賀也是如此。

獻上禮物的禮儀完成後,所有的禮物都會交給負責接收禮物的郎官,郎官們又將禮物中的璧帛交給謁者,而將羔、雁、雉等交給太官太樂令跪請奏樂,於是依次演奏音樂。乘黃令出馬車,皇帝乘車離開,百官於原坐中待命。

晝宴

[編輯]

晝漏上水六刻,外邦胡人等國家的賓客,依順序入內,拜兩次後入座。皇帝在離開後三刻之後再次出來,鐘鼓奏樂。

接着群臣上壽酒。謁者、僕射跪奏「請群臣上」。謁者引王侯以下,二千石以上的官員上殿,千石以下的官員留在原位。謁者引導藩王到樽前盛上賀的酒,然後跪着交給侍中,侍中跪着將酒放在御坐前。藩王又回來舀杯酒放在自己坐位前。謁者跪奏「籓王臣某等奉觴,再拜上千萬歲壽」。四廂奏樂,百官再拜,等皇帝飲玩酒,又再拜。謁者引導上殿的百官回到原本的座位,在殿下的人也各自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坐着。侍中中書令尚書令等近臣又各自在殿上向皇帝敬酒。

樂隊奏起升堂的音樂,太官奉着皇帝的御酒登上大殿的台階,跪着將酒交給侍郎,侍郎又跪放到御坐前。又為百官依次斟酒。太樂令跪着上奏:「奏登歌」,登歌要演奏三遍才停止。太官令跪着請奏上皇帝的御飯,御飯送到台階下時,群臣都起立。太官令跪着將羹交給司徒,將飯交給大司農。大司農和司徒將飯和羹以及尚食端着的食案一同交給持節,持節跪着將食物呈到御坐前。群臣回到座位上。太樂令跪上奏「奏食舉樂」。太官給大家上食物,大家開始正式吃東西。

等所有人都吃完了,太樂令跪奏「請進樂」,於是依次奏樂。鼓吹令又上前跪奏「請以次進眾妓」。接着進行歌舞表演。

於是召喚各個地方派到京城來上計的計吏上前,在殿階之下接受皇帝的鼓勵與訓誡。

宴會完後,由一名謁者跪奏「請罷退」。於是鐘鼓奏樂,群臣向北再拜,離開會場。[5]

東晉與西晉的變化

[編輯]

西晉泰始年間規定,諸侯國的王公凡是到了封地的,分成兩撥,以三年為周期輪流來京參加元會朝賀。沒有輪到的時候派國內的官員來朝賀就可以了。而東晉時王侯都不用到封地去,有些接收官職在外管理州郡的,則依照刺史二千石的禮儀,而不用依照王侯朝聘的禮儀。 東晉時考慮到安全問題,免去了晨賀的步驟。夜漏未盡十刻,晝漏上五刻,皇帝才出來受賀,到平旦時始才開殿門。

晉朝元會奏樂歌詞

[編輯]

四廂樂歌

正旦大會行禮歌

作者:成公綏

  • 穆穆天子,光臨萬國。多士盈朝,莫匪俊德。流化罔極,王猷允塞。嘉會置酒,嘉賓充庭。羽旄曜宸極,鐘鼓振泰清。百辟朝三朝,彧彧明儀形。濟濟鏘鏘,金聲玉振。
  • 禮樂具,宴嘉賓。眉壽祚聖皇,景福惟日新。群後戾止,有來雍雍。獻酬納贄,崇此禮容。豐羞萬俎,旨酒千鍾。嘉樂盡宴樂,福祿咸攸同。
  • 樂哉!天下安寧。道化行,風俗清。簫《韶》作,詠九成。年豐穰,世泰平。至治哉,樂無窮。元首聰明,股肱忠。澍豐澤,揚清風。
  • 嘉瑞出,靈應彰。麒麟見,鳳皇翔。醴泉涌,流中唐。嘉禾生,穗盈箱。降繁祉,祚聖皇。承天位,統萬國。受命應期,授聖德,四世重光。宣開洪業,景克昌,文欽明,德彌彰。肇啟晉邦,流祚無疆。
  • 泰始建元,鳳皇龍興。龍興伊何,享祚萬乘。奄有八荒,化育黎蒸。圖書既煥,金石有徵。德光大,道熙隆。被四表,格皇穹。奕奕萬嗣,明明顯融,高朗令終。保茲永祚,與天比崇。
  • 聖皇君四海,順人應天期。三葉合重光,泰始開洪基。明曜參日月,功化侔四時。宇宙清且泰,黎庶咸雍熙,善哉雍熙!
  • 翼仁惟天降命,翼仁祐聖。於穆三皇,載德彌盛。總齊璇璣,光統七政。百揆時序,化若神聖。四海同風,興至仁。濟民育物,擬陶均。擬陶均,垂惠潤。皇皇群賢,峨峨英雋。德化宣,芬芳播來胤。播來胤,垂後昆。清廟何穆穆,皇極辟四門。皇極辟四門,萬機無不綜。亹亹翼翼,樂不及荒,飢不遑食。大禮既行,樂無極。
  • 登崑崙,上層城。乘飛龍,升泰清。冠日月,佩五星。揚虹霓,建篲旌。披慶雲,廕繁榮。覽八極,游天庭。順天地,和陰陽。序四時,曜三光。張帝綱,正皇綱。播仁風,流惠康。邁洪化,振靈威。懷萬方,納九夷。朝閶闔,宴紫微。建五旗,羅鍾虡。列四懸,奏《韶》《武》。鏗金石,揚旌羽。縱八佾,《巴渝舞》。詠雅頌,和律呂。於胥樂,樂聖主。
  • 化蕩蕩,清風泄。總英雄,御俊傑。開宇宙,掃四裔。光緝熙,美聖哲。超百代,揚休烈。流景祚,顯萬世。
  • 皇皇顯祖,翼世佐時。寧濟六合,受命應期。神武鷹揚,大化咸熙。廊開皇衢,用成帝基。
  • 光光景皇,無競惟烈。匡時拯俗,休功蓋世。宇宙既康,九域有截。天命降監,啟祚明哲。
  • 穆穆烈考,克明克雋。實天生德,誕應靈運。肇建帝業,開國有晉。載德奕世,垂慶洪胤。
  • 明明聖帝,龍飛在天。與靈合契,通德幽玄。仰化青雲,俯育重川。受靈之祐,於萬斯年。


正旦大會王公上壽酒歌

作者:荀勖

  • 踐元辰,延顯融。獻羽觴,祈令終。我皇壽而隆,我皇茂而嵩。本枝奮百世,休祚鍾聖躬。


食舉樂東西廂歌

作者:荀勖

  • 煌煌七曜,重明交暢。我有嘉賓,是應是貺。邦政既圖,接以大饗。人之好我,式遵德讓。
  • 賓之初筵,藹藹濟濟。既朝乃宴,以洽百禮。頒以位敘,或庭或陛。登儐台叟,亦有兄弟。胥子陪寮,憲茲度楷。觀頤養正,降福孔偕。
  • 昔我三後,大業是維。今我聖皇,焜炔前暉。奕世重規,明照九畿。思輯用光,時罔有違。陟禹之跡,莫不來威。天被顯祿,福履是綏。
  • 赫矣太祖,克廣明德。廊開宇宙,正世立則。變化不經,民無瑕慝。創業垂統,兆我晉國。
  • 烈文伯考,時維帝景。夷險平亂,威而不猛。御衡不迷,皇塗煥景。七德咸宣,其寧惟永。
  • 猗歟盛歟!先皇聖文。則天作孚,大哉為君。慎徽五典,帝載是勤。文武發揮,茂建嘉勛。修己濟治,民用寧殷。懷遠燭幽,玄教氤氳。善世不伐,服事三分。德博化隆,道昌無垠。
  • 隆化洋洋,帝命溥將。登我晉道,越惟聖王。龍飛革運,臨燾八荒。睿哲欽明,配蹤虞唐。封建厥福,駿發其祥。三朝習吉,終然允臧。其臧維何,總彼萬方。元侯列辟,四岳籓王。時見世享,率茲有常。旅揖在庭,嘉客在堂。宋衛既臻,陳留山陽。有賓有使,觀國之光。貢賢納計,獻璧奉璋。保祐命之,申錫無疆。
  • 振鷺於飛,鴻漸其翼。京邑穆穆,四方是式。無競維人,王綱允敕。君子來朝,言觀其極。
  • 暠鄖大君,民之攸暨。信理天工,惠康不匱。將遠不仁,訓以醇粹。幽明有倫,俊乂在位。九族既睦,庶邦順比。開元布憲,四海鱗萃。協時正統,殊塗同致。厚德載物,靈心隆貴。敷奏讜言,納以無諱。樹之典象,誨之義類。上教如風,下應如卉。一人有廢,群萌以遂。我後宴喜,令問不墜。
  • 既宴既喜,翕是萬邦。禮儀卒度,物有其容。晰晰庭燎,喤々鼓鍾。笙磬詠德,萬舞象功。八音克諧,俗易化從。其和如樂,庶品時邕。
  • 時邕斌斌,六合同塵。往我祖宣,威靜殊鄰。首定荊楚,遂平燕秦。亹亹文皇,邁德流仁。爰造草昧,應乾順民。靈瑞告符,休徵響震。天地弗違,以和神人。既禽庸蜀,吳會是賓。肅慎率職,楛矢來陳。韓濊進樂,宮徵清鈞。西旅獻獒,扶南效珍。蠻裔重譯,玄齒文身。我皇撫之,景命惟新。
  • 愔愔嘉會,有聞無聲。清酤既奠,籩豆既升。禮充樂備,簫《韶》九成。愷樂飲酒,酣而不盈。率土歡豫,邦國以寧。王猷允塞,萬載無傾。[6]

參考文獻

[編輯]
  1. ^ 「中二千石、二千石、千石、六百石,四百石」等參考品秩
  2. ^ 《晉書·禮志下》:正旦,夜漏未盡七刻,鐘鳴受賀,公侯以下執贄夾庭,二千石以上升殿稱萬歲,然後作樂宴饗。」
  3. ^ 《晉書·禮志下》:魏武帝都鄴,正會文昌殿,用漢儀,又設百華燈。
  4. ^ 《晉書·禮志下》:夜漏未盡七刻謂之晨賀。晝漏上三刻更出,百官奉壽酒,謂之晝會。
  5. ^ 《晉書·禮志下》引咸寧注
  6. ^ 《晉書·樂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