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叔輒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叔輒
伯張
本名姓:
氏:子叔
名:輒
活躍時期春秋時期
知名於魯卿
父母父:叔弓

叔輒(?—前521年),字伯張,中國春秋時期魯國的大夫,他是魯文公之子叔肸的玄孫,子叔聲伯的曾孫、叔老之孫、叔弓之子[1]

前521年(魯昭公二十一年)七月初一,發生日食魯昭公問梓慎日食是什麼事,代表什麼樣的禍福。梓慎回答:「冬至夏至春分秋分(二至、二分),發生日食,不是災禍。日月運行,春分秋分之時,黃道赤道交點相同;夏至冬至之時,黃道、赤道相交點遠。其他月日食發生災禍,因陽氣不勝,所以常常發生水災。」此時叔輒因日食而號哭,叔孫昭子說:「叔輒快死了,這不是他該哭的事。」八月乙亥,叔輒卒。

參考文獻[編輯]

  • 左傳》昭公二十一年秋七月壬午朔,日有食之。公問於梓慎曰:「是何物也,禍福何為?」對曰:「,日有食之,不為災。日月之行也,分,同道也;至,相過也。其他月則為災,陽不克也,故常為水。」於是叔輒哭日食。昭子曰:「子叔將死,非所哭也。」八月,叔輒卒。
  1. ^ 杜預註:叔弓之子伯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