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瑙隕石坑
外觀
基瑙隕石坑 | |
---|---|
坐標 | 60°45′S 14°56′E / 60.75°S 14.94°E |
直徑 | 41.9公里 |
深度 | 2.12公里 |
余經 | 日出時346° |
命名來源 | 阿道夫·戈特弗里德·基瑙 |
基瑙隕石坑(Kinau)是月球正面南半部一座古老的大撞擊坑,約形成於45.5-39.2億年前的前酒海紀[1],其名稱取自十九世紀德國新教牧師暨業餘天文學家阿道夫·戈特弗里德·基瑙(Adolph Gottfried Kinau,1814年-1888年)[2],1970年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批准接受。
描述
[編輯]該隕坑的西側緊鄰扎奇環形山、西北偏北靠近雅可比環形山、坦納烏斯隕石坑位於它的東北、東南偏東和西南分別坐落了穆圖什環形山和彭特蘭環形山[3]。該隕坑的中心月面坐標為60°45′S 14°56′E / 60.75°S 14.94°E,直徑41.9公里[4],深度2.12公里[5]。
基瑙隕石坑受長時期的撞擊而嚴重侵蝕,其東北側坑壁明顯向內凹入,西北側內外壁因一對杯狀坑的覆蓋而完全損毀,其餘部分邊緣也已磨損,沿坑壁坐落了數座小隕坑,整體外觀近似扭曲的六邊形狀。基瑙隕石坑的坑壁高出周邊地形1040米[1],內部容積約1300立方千米[1]。隕坑內側壁相對較低,坡壁較為平整,坑底表面大致平坦,除散佈有一些細小的隕坑外,幾乎沒有其它特徵。中心點附近是一處連接了西北撞擊坑的隆起地形 [6]。
衛星隕石坑
[編輯]按慣例,最靠近基瑙隕石坑的衛星坑將在月圖上以字母標註在它的中心點旁邊[7]。
基瑙 | 緯度 | 經度 | 直徑 |
---|---|---|---|
A | 62.1° S | 20.0° E | 35 公里 |
B | 61.6° S | 19.2° E | 8 公里 |
C | 60.6° S | 20.5° E | 30 公里 |
D | 60.6° S | 18.5° E | 27 公里 |
E | 60.1° S | 20.0° E | 7 公里 |
F | 62.1° S | 13.5° E | 10 公里 |
G | 61.5° S | 12.7° E | 25 公里 |
H | 59.8° S | 19.7° E | 6 公里 |
J | 59.6° S | 16.0° E | 5 公里 |
K | 58.6° S | 18.1° E | 10 公里 |
L | 59.3° S | 18.8° E | 11 公里 |
M | 60.4° S | 14.3° E | 12 公里 |
N | 61.4° S | 15.5° E | 7 公里 |
P | 61.4° S | 17.4° E | 5 公里 |
Q | 62.4° S | 21.1° E | 11 公里 |
R | 59.9° S | 11.6° E | 61 公里 |
備註
[編輯]參引資料
[編輯]- ^ 1.0 1.1 1.2 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
- ^ 2.0 2.1 R.A. Garfinkle and B. Pfeiffer: Discovery of the real person behind the name of the lunar crater Kinau, Journal of the British Astronomical Association 117 (2007) 81
- ^ Crater Kinau on LAC-127 map. (PDF). [2016-10-15].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12-13).
- ^ Directory of the 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
- ^ John E. Westfall's Atlas of the Lunar Terminator, Cambridge Univ. Press (2000). [2016-1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2-18).
- ^ Rükl, Antonín. Atlas of the Moon. Kalmbach Books. 1990. ISBN 0-913135-17-8.
- ^ Bussey, B.; Spudis, P. The Clementine Atlas of the Moon.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4. ISBN 0-521-815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