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里活標誌
荷里活標誌 | |
---|---|
The Hollywood Sign | |
概要 | |
類型 | 地標建築[*]、文化符號[*]、旅遊景點 |
所屬國家/地區 | 美國 |
地點 | 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荷里活 |
座標 | 34°8′2.77″N 118°19′18.10″W / 34.1341028°N 118.3216944°W |
起造 | 1923年 |
竣工日 | 1923年 |
翻新 | 1978年10月重建 |
拆除日 | 1978年8月 |
承建商 | 伍德魯夫和舒爾茨 |
高度 | |
高度 | 44 英尺 |
技術細節 | |
結構系統 | 木材和金屬板(1923–1978) 鋼鐵(1978年至今) |
大小 | 45英尺(14米)高,350英尺(110米)長 原標誌:50英尺(15米)高 |
設計與建造 | |
建築師 | 托馬斯·菲斯克·戈夫 |
網站 | |
http://hollywoodsign.org/ | |
地圖 | |
荷里活標誌(英語:Hollywood Sign),曾名荷里活蘭標誌(英語:Hollywoodland Sign),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是當地地標,也是美國的重要文化象徵。它位於聖莫尼卡山脈荷里活山的李山上,俯視洛杉磯的荷里活區。
「荷里活」(HOLLYWOOD)一詞由九個45英尺(14米)高的白色大寫英文字母拼寫而成[1],全長450英尺(140米)。這一地標始創於1923年,原先是當地一個地產項目的廣告,但後來地位逐漸提升[2]。荷里活標誌曾經頻繁遭遇惡作劇和毀壞,但此後經過了修繕,安裝了安全系統以抵禦這類行為。非盈利組織「荷里活標誌信託」對這一地標進行維護和推廣工作。
從地面看,山丘的地勢使荷里活標誌呈波浪式,但在一定高度觀察,這些字母事實上是基本平行的。
荷里活標誌在流行文化中頻繁出現,尤其是在電影和電視中頻繁作為荷里活地區定場鏡頭的主要對象。世界上有許多與之形態類似的標誌。
歷史
[編輯]起源
[編輯]荷里活標誌建於1923年,原先寫作「荷里活蘭」(HOLLYWOODLAND),用於推廣一個建於荷里活區山丘上的地產項目。地產大亨H.J. 惠特利在惠特利高地已經使用了一個類似的標誌以推廣他先前的一個項目,他向自己的好友,《洛杉磯時報》的所有者哈里·錢德勒建議應該在荷里活地區建造一個類似的標誌[3]。地產開發商伍德魯夫和舒爾茨將此項目稱作「荷里活蘭」,將之宣傳為「位於荷里活山的優質而廉價的居住環境」[4]。
於是他們僱用了新月標誌公司(Crescent Sign Company)在山頭搭建十三個面朝南方的字母。公司的所有者托馬斯·菲斯克·戈夫(1890–1984)親自設計了這一標誌。每一個字母寬30英尺(9.1米),高50英尺(15米),整個標誌上安裝了近4,000個燈泡,將以「HOLLY」——「WOOD」——「LAND」——全標誌的順序亮起,標誌下方還安裝了一個探照燈。支撐標誌的金屬杆由騾子馱至此地。此標誌的造價為21,000美元(2011年約換算為250,000美元)[5]。
該標誌於1923年正式落成(具體日期不詳),原先只計劃使用一年半[6],但在洛杉磯的電影產業崛起之後,這一標誌取得了世界範圍的聲望,於是便得到了保留。
衰敗
[編輯]原先只計劃擺放18個月的荷里活標誌在此後近半個世紀的時間內逐漸毀壞和衰敗。
20世紀40年代初,荷里活標誌的管理者阿爾伯特·科瑟在一宗事故中毀壞了字母「H」[7]。他酒後駕車失控,由李山山頂衝下了字母「H」背後的山崖。科瑟本人沒有受傷,但他的座駕1928年款福特A型車以及標誌上的字母都被摧毀了。
1949年,荷里活商會與洛杉磯市公園管理部合作開始維修和重建荷里活標誌。他們計劃將「LAND」刪去,只留下「HOLLYWOOD」以指代荷里活地區,而非當年的荷里活蘭地產項目[8]。公園管理部將照明的費用歸於商會名下,於是商會決定不更換燈泡。這一修繕在一定程度上使標誌得到了新生,但它的木製和金屬支架的狀況繼續惡化。至70年代,第一個字母「O」已經損壞,形似一個小寫的「u」,第三個「O」則完全倒塌,整個衰敗的標誌此時形似「HuLLYWOD」。
修復
[編輯]1978年,在《花花公子》雜誌創始人休·海夫納的推動之下,荷里活商會決定更換原先已經十分破敗的標誌。九名捐款者各捐出27,700美元(共249,300美元)以資助全新的、更加耐用的鋼製標誌(見下文捐款者)。
新的字母高45英尺(14米),寬度在31至39英尺(9.4至11.9米)不等。新的標誌於1978年11月14日,荷里活建立75周年時正式推出,超過6000萬觀眾收看了這一電視直播。
由Bay Cal Commercial Painting資助的修繕工程於2005年11月開始[9]。工人們將字母拆回原先的金屬支架狀,然後重新刷上白色油漆。
捐款者
[編輯]1978年的修復計劃中,下列九人各自捐出了27,700美元(合計249,300美元):
- H – 泰倫斯·多納利 – 《荷里活獨立報》的出版商
- O – 喬瓦尼·馬扎 – 意大利電影製片人
- L – 萊斯·凱利 – 凱利藍書創始人
- L – 吉恩·奧特里 - 演員
- Y – 休·海夫納 – 《花花公子》創始人
- W – 安迪·威廉斯 – 歌手
- O – 華納兄弟唱片公司
- O – 愛麗絲·庫珀 – 歌手,為紀念他的好友,喜劇演員格魯喬·馬克思
- D – 托馬斯·普利 — 以馬修·威廉姆斯為名捐獻
佩格·恩特維斯特的自殺
[編輯]1932年9月16日星期五,24歲的女演員佩格·恩特維斯特利用工人的梯子爬上「H」字母頂上,然後跳下來自殺身亡。[10][11]
位置
[編輯]荷里活標誌位於格里斐斯公園,李山 (加利福尼亞州)的南坡,穆赫蘭公路北側,森林草坪紀念公園公墓南側。
這一標誌坐落於崎嶇的陡坡之上,周圍有路障以阻止未許可的進入。2000年,洛杉磯警察局在此安裝了安全系統,包括移動監測和閉路電視。在此區域內的任何活動都會立刻觸發警鈴,為警局所知曉[12]。
- 34°08′02.56″N 118°19′18.00″W / 34.1340444°N 118.3216667°W
- 海拔:1,578英尺(481米)
參考資料
[編輯]- ^ Renée Montagne. The Hollywood Sign. Present at the Creation. National Public Radio Crime Library. October 28, 2002 [September 20, 20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2-11-01).
- ^ Hollywood Sign Trust. The Hollywood Sign (PDF). A Beat-by-Beat Plotline. Hollywood Sign Trust. May 19, 2005 [August 12, 2007].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07年8月9日).
- ^ The Father of Hollywood by Gaelyn Keith (2006)
- ^ Williams, Gregory. The Story of Hollywoodland. Beachwood Canyon Neighborhood Association. [April 27,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19).
- ^ Horowitz, Joy. Signs and Wonders [review of The Hollywood Sign: Fantasy and Reality of an American Icon by Leo Braudy]. Los Angeles Review of Books. May 13, 2011 [2014年1月24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年4月19日).
- ^ 1923: A Sign Is Born. The Hollywood Sign. [2014-0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31).
- ^ Long, Raphael F. Tommy Lee and the Hollywoodland Sign (PDF). Beachwood Voice. Summer 2006, 9 (2): 10–11 [April 30, 2010].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1-07-07).
- ^ The Hollywood Sign, Present at the Creation. NPR. October 28, 2002 [2014-01-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2-11-01).
- ^ Hollywood Sign Restoration Project 2005. Bay Cal Painting. [January 1, 20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1-10).
- ^ Young Actress Ends Life In Hollywood. The Lewiston Daily Sun. September 20, 1932: 11 [May 13,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6-03).
- ^ Zeruk, James, Jr. Peg Entwistle and the Hollywood Sign Suicide: A Biography. McFarland. 2013: 187. ISBN 0-786-47313-4.
- ^ Hollywood Sign. Hollywood Sign Trust. August 2, 2009 [August 2, 2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年7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