孢子體
外觀
孢子體(sporophyte,/spɔːroʊˌfaɪt/)是陸生植物與多細胞藻類世代交替過程中的多細胞二倍體階段。起始於兩個單倍體的配子融合(受精)形成單細胞的二倍體的合子。合子再經過有絲分裂後形成多細胞的孢子體。
孢子體會通過減數分裂產生單倍體的孢子。孢子再有絲分裂形成單倍體的配子體。成熟的配子體再產生配子。形成世代交替的一個循環。
蕨類與種子植物的孢子體遠遠比配子體更為顯著與功能完善,其孢子體有根、莖、葉的分化。開花植物的配子體(花粉與胚囊)甚至極端精簡到只由幾個細胞組成。
和蕨類及種子植物相反,苔蘚(苔蘚植物門, 地錢綱與角苔綱)的配子體則比孢子體更為顯著與功能完善。其成熟的孢子體依賴於配子體提供營養。[1]
陸生植物的生命循環都具有胚胎營養特性,因此被通稱為有胚植物。
大部分的藻類和苔蘚一樣具有顯著的配子體世代。但有些藻類的配子體與孢子體是同態的。至於所有的石松、木賊、蕨類、裸子植物和開花植物則都具有獨立的孢子體世代。早期的陸生植物產生相同的孢子;但裸子植物的祖先開始產生大小不同的異型孢子,對應雌雄配子體。
泥盆紀的幾個植物群獨立地進化出異型孢子,及隨後的內生孢子(endospory),因而配子體開始小型化生長於孢子壁內。外生孢子(exosporous)植物,如蕨類,孢子出芽生長並突破孢子壁釋放到外界。內生孢子植物的大配子體,如種子蕨門(一種已滅絕的古裸子植物)在母本孢子體的孢子囊中產生微型化的多細胞雌性配子體的性器官頸卵器。卵母細胞產生的卵細胞在頸卵器中受精。雄性配子體即花粉粒產生具有雙鞭毛可游泳的精子。合子(受精卵)仍然在子房內發育下一代的孢子體。
參考文獻
[編輯]- ^ Ralf Reski(1998): Development, genetics and molecular biology of mosses. In: Botanica Acta. Bd. 111, S. 1-15.
- P. Kenrick & P.R. Crane (1997) The origin and early evolution of plants on land. Nature 389, 33-39.
- T.N. Taylor, H. Kerp and H. Hass (2005) Life history biology of early land plants: Deciphering the gametophyte phase.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02, 5892-5897.
- P.R. Bell & A.R. Helmsley (2000) Green plants. Their Origin and Diversit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ISBN 0-521-646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