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安哥拉—巴西關係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安哥拉-巴西關係
雙方在世界的位置

安哥拉

巴西
代表機構
安哥拉駐巴西大使館巴西駐安哥拉大使館

安哥拉—巴西關係(葡萄牙語:Relações entre Angola e Brasil),是指安哥拉共和國巴西聯邦共和國之間歷史上與現代的雙邊外交關係。兩國都是葡萄牙語圈的一部分,在葡萄牙殖民帝國時期就已經有所往來。1975年安哥拉獨立後,巴西立即與安哥拉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此後雙邊關係友好順利發展,2003年盧拉成為巴西總統以來,兩國關係進一步加強。現今,巴西與安哥拉亦通過在聯合國、葡萄牙語國家共同體、77國集團等多個國際組織的合作交流加深了邦誼。

政治交流[編輯]

安哥拉總統若瑟·艾杜亞度·多斯山度士會見巴西總統盧拉

在16世紀,巴西與佛得角皆處於葡萄牙殖民帝國的統治下,當時,有一些巴西人被葡萄牙殖民政府任命為葡屬佛得角的殖民官員。法蘭西第一帝國期間,拿破崙佔領葡萄牙王國本土,葡萄牙王室流亡巴西。1815年12月16日,葡萄牙-巴西-阿爾加維聯合王國成立,巴西由殖民地升格為王國,葡屬安哥拉開始處於巴西的直接統治下[1]:136。1822年,巴西帝國脫離葡萄牙-巴西-阿爾加維聯合王國獨立,巴西皇帝佩德羅一世有意願併吞葡萄牙在非洲的殖民地,但遭到了英國與葡萄牙的聯合反對。1825年11月15日,葡萄牙王國巴西帝國簽訂《1825年里約熱內盧條約英語Treaty of Rio de Janeiro (1825)》,承認巴西的獨立。但其中第三款規定巴西帝國不得接受任何葡萄牙殖民地加入巴西[2]

隨着奴隸貿易終結,加之歐洲列強進入非洲,巴西逐漸地疏遠了與葡萄牙在非洲等地的殖民地之間的聯繫,轉而加強與其他拉丁美洲國家、歐洲國家及美國的關係。在此期間,巴西與葡屬安哥拉的交流,更多地體現為巴葡關係的延伸;20世紀60年代以前的巴西更長期支持葡萄牙在非洲的殖民統治,並提出建立非洲—巴西—葡萄牙共同體。此時,巴西與葡萄牙政府簽署了商業條約,葡萄牙也向巴西開放了葡屬安哥拉等地的海港[1]:136-137[3]。1960年以後,巴西轉而反對葡萄牙在非洲的殖民統治,安哥拉於1975年獨立後,巴西隨即給予該國及執政的安人運以承認[4]:41,巴西也因此成為第一個承認安哥拉的國家[5]。1996年,巴西、安哥拉等國更共同成立了葡萄牙語國家共同體。但在此期間,巴西仍然將美國作為外交政策的中心,兩國關係還是相對冷淡[1]:138

2003年,盧拉上台後,巴西重新加強了與安哥拉等非洲國家的聯繫[6],其本人就任伊始就出訪了安哥拉,又於第二個任期開始的2007年再度出訪該國[5],安哥拉總統若瑟·艾杜亞度·多斯山度士也在2010年回訪了巴西,期間兩國更建立「戰略夥伴關係」[7]:18[8]羅塞夫接替盧拉成為總統後,延續了盧拉的對非政策,她也在就任當年訪問了安哥拉[5]。2023年,盧拉第三度就任總統後,巴西扭轉了雅伊爾·博索納羅時期對非外交停滯不前的狀況,重新加強了與安哥拉的聯繫,當年訪問安哥拉期間,他表示願意向後者轉讓關鍵技術,並將巴西定位為後者的「理想夥伴」,還支持安哥拉等非洲國家加入金磚國家[9][10]

經貿關係[編輯]

由於兩國同是葡萄牙的前殖民地,加上跨大西洋奴隸貿易的影響,巴西和安哥拉兩國的經貿聯繫悠久。

1646年,耶穌會修士約翰·貢薩洛Gonçalo João)就曾表示「沒有安哥拉,就沒有巴西」,以指出安哥拉—巴西經濟關係的重要性[11][12]。當時的安哥拉是巴西奴隸的主要來源地之一,有三分之二的巴西奴隸來自安哥拉或剛果地區[11],而巴西是以木薯粉朗姆酒等出口產品換取安哥拉奴隸[12],故荷蘭人於17世紀初佔領安哥拉時,巴西和葡萄牙以「共同殖民者」的身份試圖奪回領土[11],1648年成功驅逐荷蘭人後,安哥拉實際上由巴西統治,而奴隸制也因此在巴西持續了兩個多世紀[12]。葡萄牙政治人物薩爾瓦多·德·沙英語Salvador de Sá亦稱「沒有了據點(即安哥拉),巴西無法生存;沒有了巴西,葡萄牙也無法生存」[11]

自1970年代開始,巴西增加了對安哥拉的進出口貿易,而巴西企業國家石油公司與奧德布勒希特公司也在安哥拉建國初期進入該國開展投資活動,1985年,巴西因外債危機導致經濟狀況欠佳,一度減少了對安哥拉的投資及貿易往來[13]:109-110。安哥拉與巴西之間的貿易關係於21世紀初重新開始增長[14],在盧拉初任總統期間,安哥拉曾是巴西在非洲主要投資對象國之一[7]:18,但雙邊經貿投資關係總體上受經濟波動的影響仍較大[13]:110-111。2021年,雙邊貿易總額達到5.77億美元,其中巴西對安哥拉出口4.08億美元,主要出口肉類、蔗糖、車輛等商品,而安哥拉對巴出口額為1.69億美元,其中石油及天然氣具有絕對優勢,約佔該國對巴出口額的99%[5]

人文交流[編輯]

作為葡萄牙的前殖民地,安哥拉和巴西兩國在文化上關係深遠,均以葡萄牙語為官方語言,也是葡萄牙語國家共同體的成員[15]。安哥拉作家佩佩特拉英語Pepetela所著的小說《光榮的家庭英語A Gloriosa Família》反映了17世紀巴西與安哥拉之間的奴隸貿易,並批判了販奴行為[11];另一安哥拉作家若瑟·艾杜亞度·阿瓜盧薩英語José Eduardo Agualusa的作品,也敘述了葡萄牙和巴西商人在跨大西洋奴隸貿易中扮演的角色[11]。17至18世紀開始,兩地的音樂舞蹈文化開始互相影響[12]。在兩國還是葡國殖民地時期,葡萄牙在教育領域對安哥拉的影響較小[11];因為當時安哥拉的精英子弟通常在里約熱內盧而不是里斯本接受教育[11]

自盧拉執政以來,巴西加強了與安哥拉的人文交流,不僅在當地開設巴西文化中心英語Brazilian Cultural Center,推廣巴西文化,也開設非洲葡語國家國際電視台英語TV Brasil Internacional,提高巴西在當地的影響力[1]:142,除此之外,巴西記錄電視網葡萄牙語Record (rede de televisão)在安哥拉亦擁有較高的收視率,該電視台的主持人羅德里戈·法羅葡萄牙語Rodrigo Faro也受到安哥拉觀眾歡迎[16]。在教育上,巴西也向安哥拉提供了大量人員培訓機會及教育合作項目[17]。2010年,巴西政府更成立葡非巴聯合聯邦大學英語University for International Integration of the Afro-Brazilian Lusophony,招收安哥拉等非洲國家的留學生[1]:146-151。此外,巴西也關注非洲社會發展,曾多次為安哥拉提供人道主義援助[7]:19-20

參考資料[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徐國慶. 巴西对非洲关系的演变及其特点. 《西亞非洲》. 2012年, (6): 135–152. ISSN 1002-7122. CNKI XYFZ201206012需註冊賬號查閱. 
  2. ^ Alan K. Manchester. The Recognition of Brazilian Independence. The Hispanic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 1951年2月, 31 (1): 80–96 [2023-02-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06) (英語). 
  3. ^ 賀雙榮. 巴西现代化进程与国际战略选择. 《拉丁美洲研究》. 2011年10月, 33 (5): 24. ISSN 1002-6649. CNKI LDMZ201105005需註冊賬號查閱. 
  4. ^ 曹升生. 巴西卢拉政府的非洲政策:动力、表现和局限. 《亞非縱橫》. 2013, (3). CNKI YFZH201303009需註冊賬號查閱. 
  5. ^ 5.0 5.1 5.2 5.3 Republic of Angola. Ministério das Relações Exteriores. 2024-01-08 [2024-06-14] (英語). 
  6. ^ BBC. Brazil's Lula pays tribute to Africa's historic role. 2010-07-04 [2023-02-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31) (英語). 
  7. ^ 7.0 7.1 7.2 吳婧. 巴西和非洲关系及对我国的启示. 《拉丁美洲研究》. 2013, 35 (03). CNKI LDMZ201303005需註冊賬號查閱. 
  8. ^ 巴西与安哥拉建立战略联盟. 新浪網新聞中心. 格拉瑪報. 2010-06-24 [2024-06-14]. 
  9. ^ Julio Adamor. Lula chega em Angola para recuperar o tempo perdido no mercado africano. Brasil de Fato. 2023-08-24 [2024-06-14] (葡萄牙語). 
  10. ^ 7x24小时财经新闻. 新浪財經. 2023-08-25 [2024-06-14]. 
  11. ^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Arenas, Fernando. Lusophone Africa: Beyond Independence. Minneapolis, MN: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2011. ISBN 978-0-8166-6983-7 (英語). 
  12. ^ 12.0 12.1 12.2 12.3 Budasz, Rogério. Black guitar-players and early African-Iberian music in Portugal and Brazil. Early Music. 2007-02, 35 (1): 3–21. doi:10.1093/em/cal117 (英語). 
  13. ^ 13.0 13.1 王濤; 崔媛媛. 巴西对非洲投资的战略、 政策及特点 (PDF). 《拉丁美洲研究》. 2021年4月, 43 (2): 108–130 [2023-02-26]. ISSN 1002-6649. NSSD LDMZYJ2021002006需註冊賬號查閱.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3-03-06). 
  14. ^ Mario de Queiroz. Portuguese - the Common Language of Trade. Inter Press Service News Agency. 2007-11-13 [2014-08-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2-20) (英語). 
  15. ^ 法蘭西斯科·何西·萊安德羅. 共同道路的繼承者——葡語國家共同體 (PDF). 聖若瑟大學. 澳門: 澳門平台. 2014-11-02 [2024-06-14]. 
  16. ^ 李宇. 巴西电视业发展现状研究(上). 《現代視聽》. 2021, (5): 79–80. CNKI STSD202105025需付費查閱. 
  17. ^ 鄧莉. 巴西加强与非洲的高等教育合作. 《世界教育信息》. 2013-06-15, (14): 74. ISSN 1672-3937. CNKI JYXI201314025需註冊賬號查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