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哥拉—巴西關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安哥拉-巴西關係
雙方在世界的位置

安哥拉

巴西

安哥拉-巴西關係,是指安哥拉共和國巴西联邦共和国之間的雙邊關係,主要是建基於經貿關係。這兩國都是葡萄牙帝國的前殖民地;巴西在1822年獨立,安哥拉則在1975年獨立。

文化關係[编辑]

作為葡萄牙的前殖民地,安哥拉和巴西兩國有很多文化上的關係,包括語言(兩國的官方語言均是葡萄牙語)和宗教(兩國多數人都是羅馬天主教徒)。兩國均是葡萄牙語國家共同體的成員。

安哥拉作家撇撇特拉英语Pepetela所著的小說《光榮的家庭英语A Gloriosa Família》是著於17世紀期間,當時巴西和安哥拉有奴隸貿易,小說對形成安哥拉民族國家的基礎-重男輕女蓄奴制度作出批判[1];另一安哥拉作家若澤·愛德華多·阿古路沙英语José Eduardo Agualusa亦有作品是關於葡萄牙和巴西商人在非法跨大西洋奴隸貿易中扮演的角色[1]

17至18世紀開始,兩國的音樂舞蹈文化開始互相影響[2],因兩國共同擁有許多混合兩地傳統的音樂和舞蹈[2]

安哥拉和葡萄牙之間的經濟關係從來沒有強如安哥拉-巴西的經濟關係,而葡萄牙對安哥拉的文化影響亦不大[1];安哥拉的精英兒童通常被送到在里約熱內盧接受教育,而不是里斯本[1]。在1822年巴西獨立後,一些安哥拉人希望安哥拉從葡萄牙宣布獨立,並與巴西成為聯邦,但這個計劃最終因為來自不希望新一個南大西洋帝國成立的英國的外交壓力而失敗[1]

經貿關係[编辑]

由於兩國同是葡萄牙的前殖民地,加上跨大西洋奴隸貿易,巴西和安哥拉兩國的經貿聯繫有長期而重要的歷史。

奴隸貿易時代[编辑]

1646年,耶穌會修士若昂·貢薩洛Gonçalo João[1]表示“沒有安哥拉,就沒有巴西”,以指出安哥拉-巴西經濟關係的重要性[2]。安哥拉是巴西奴隸的主要來源之一,三分之二的巴西奴隸是來自安哥拉或剛果地區[1]。里約熱內盧是依靠於安哥拉奴隸在甘蔗種植園工作、再把甘蔗出口到布宜諾斯艾利斯換取白銀的經濟活動,而巴西是以木薯根粉朗姆酒等出口產品換取安哥拉奴隸[2]。在荷蘭人於17世紀初佔領安哥拉時,巴西和葡萄牙以“共同殖民者”的身份努力奪回領土[1];成功驅逐荷蘭人的1648年後,安哥拉基本上是由巴西統治,從而確保奴隸制在巴西持續兩個多世紀[2]。葡萄牙軍人及政客薩爾瓦多·黑沙英语Salvador de Sá曾指“沒有了據點(即安哥拉),巴西無法生存;沒有了巴西,葡萄牙也無法生存”[1]

當代經貿關係[编辑]

安哥拉和巴西之間的貿易關係於2000年開始增長;於2006年安哥拉到巴西的出口總額為460萬美元,出口產品主要為原油[3]

參考[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Arenas, Fernando. Lusophone Africa: Beyond Independence. Minneapolis, MN: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2011. ISBN 978-0-8166-6983-7. 
  2. ^ 2.0 2.1 2.2 2.3 2.4 Budasz, Rogério. Black guitar-players and early African-Iberian music in Portugal and Brazil. Early Music. February 2007, 35 (1): 3–21. doi:10.1093/em/cal117. 
  3. ^ 存档副本. [2014-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