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普勒39b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開普勒39b
發現
發現者François Bouchy et al.[1]
發現地上普羅旺斯[1]
發現日期發表於2011年8月3日[1]
徑向速度/凌日[1]
軌道參數
半長軸0.155 (± 0.003)[2] AU
離心率0.121 (± 0.023)[2]
軌道週期21.0874 (± 0.0002)[2] d
軌道傾角88.83 +0.59
−0.4
[2]
近astron參數98.9 +5.9
−6.8
[2]
物理特徵
平均半徑1.22 +0.12
−0.10
[1] RJ
質量18.00 +0.93
−0.91
[1] MJ
平均密度12.40 +3.4
−2.6
[1] g cm−3
溫度905 K(632 °C;1,169 °F)[1]

開普勒39b(英語:Kepler-39b,先前稱為KOI-423b)是一個已確認的太陽系外天體。由於其質量而它被認為可能是類木行星或棕矮星。該行星被發現繞F型恆星開普勒39運行。它的質量是木星的十八倍,大小約為木星的四分之五。這顆行星圍繞其主恆星運行的軌道距離約為地球與太陽平均距離的15%。歐洲天文學家使用法國上普羅旺斯天文台的設備,對開普勒39b的主星以及其他三顆恆星(包括開普勒40b的主星)進行了研究。2010年底的數據收集和分析確認了開普勒39b的存在。該發現論文於2011年6月6日發表在一份期刊上。

次巨星在夜空中的位置由赤經赤緯決定,它們相當於地球上的經度緯度。赤經是以時間(hh:mm:ss)表示的恆星沿天赤道的距離。如果赤經為正則向東。赤緯是指物體相對於天赤道的偏北或偏南距離,以度數表示。對於開普勒39,位置為19h 47m 50.00和46° 02` 04.00。

特徵[編輯]

位於上普羅旺斯的望遠鏡,用於收集開普勒39b及其主星的數據。

質量、半徑和溫度[編輯]

開普勒39b是一顆類木行星或棕矮星,其質量是木星的18倍,大小是木星的1.22倍。對於同等大小的行星,開普勒39b相對於其他膨脹行星而言具有相對較低的平衡溫度905K(632°C;1,169°F),這違背了在其發現時解釋膨脹的大多數常見模型(包括對流和恆星輻射的影響)。[1]儘管開普勒39b和柯洛3b具有相似的特徵(在主星和質量方面),但柯洛3b取決於其特徵行星的預測大小,而開普勒39b比這個模型大得多。[1]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開普勒39b的形狀可能非常扁,如果屬實,很可能是由於其快速自轉造成的。[3]它的自轉周期估計約為1.6小時,與木星和土星約10小時的自轉周期相比,算是非常快了。如此快速的自轉也為其大半徑提供了自然的解釋。[3]

主星[編輯]

開普勒39是一顆F型恆星,比太陽稍大,質量稍重(分別為1.10個太陽質量和1.39個太陽半徑),距離地球1090秒差距(3,560光年)。開普勒39的有效溫度為6260K,比太陽還要熱。開普勒39的金屬含量明顯不足,反映在其金屬豐度[Fe/H] = -0.29(太陽中鐵含量的51%)。[2]

開普勒39的視星等為14.3,因此無法用肉眼從地球上直接觀測。[2]

軌道統計[編輯]

這顆行星的軌道距離為0.155天文單位,大約相當於地球與太陽之間平均距離的15%,每21.0874天繞一圈。開普勒39b的軌道略呈橢圓形,其軌道偏心率為0.121。它的軌道傾角為88.83°,從地球上看,這顆行星幾乎完全位於其主恆星的邊緣。[2]

發現[編輯]

開普勒太空望遠鏡美國宇航局的望遠鏡,配備有光度測量設備。開普勒望遠鏡於2009年推出,可在小範圍內連續觀測156,000顆恆星。一組天文學家希望更多地了解熱木星行星和褐矮星,從開普勒輸入星表中選擇了四顆F型恆星,標記為開普勒感興趣天體(可能是行星的凌日天體)的宿主。利用開普勒數據的四分之三,科學團隊利用法國南部上普羅旺斯天文台SOPHIE階梯光柵攝譜儀英語SOPHIE échelle spectrograph進行了後續調查,觀測了開普勒40開普勒39KOI-552KOI-410恆星。其中,未能找到圍繞KOI-410運行的行星的確鑿證據,而KOI-552被發現是一顆具有M型伴星的雙星。熱木星KOI-428b是這四個中第一個得到確認的。[1]

SOPHIE在2010年7月26日至2010年9月10日期間收集了開普勒39的13次徑向速度測量結果。其中7次測量結果受到月光的影響,但所幸得到了修正。這些徑向速度測量最終消除了所觀察到的開普勒39亮度下降是由雙星運動引起的可能性,並證實了在此過程中行星開普勒39b的存在。SOPHIE的測量結果被用來推導開普勒39的光譜,而該光譜則被用來定義開普勒39b的特性。[1]

以弗朗索瓦·布希 (François Bouchy) 為主的天文學家於2011年6月16日向《天文與天體物理學報》提交了這篇發現論文。這篇論文涵蓋了對KOI-410和KOI-552的研究以及開普勒39b的發現。[1]

參考資料[編輯]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Bouchy; Bonomo; Santerne; Moutou; Deleuil; Diaz; Eggenberger; Ehrenreich; Gry. SOPHIE velocimetry of Kepler transit candidates III. KOI-423b: An 18 Mjup transiting companion around an F7IV star. Astronomy & Astrophysics. 2011, 533: A83. Bibcode:2011A&A...533A..83B. S2CID 62836749. arXiv:1106.3225可免費查閱. doi:10.1051/0004-6361/201117095.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Jean Schneider. Notes for star KOI-423. Extrasolar Planets Encyclopaedia. 2011 [14 September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5 October 2011). 
  3. ^ 3.0 3.1 Zhu, Wei; Huang, Chelsea; Zhou, George; Lin, D.N.C. Constraining the Oblateness of Kepler Planets.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2014, 796 (1): 67. Bibcode:2014ApJ...796...67Z. S2CID 119280657. arXiv:1410.0361可免費查閱. doi:10.1088/0004-637X/796/1/67. 

天球赤道座標星圖 19h 47m 50s,+46° 02′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