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張格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張格(9世紀—927年6月10日),承之,又字或小字義師中國五代十國時期政權前蜀政治家,兩度官拜宰相。在說服前蜀開國皇帝王建立最幼子王衍王宗衍)為儲一事中起到作用。

唐朝年間

[編輯]

張格生年不詳。父張濬唐僖宗唐昭宗年間宰相。張格為張濬次子,[1]年輕時有才,長相俊邁,狡猾有父風。[2]官至太學博士,直弘文館。[3]

天祐元年(904年)初,唐昭宗被弒,繼位的其子唐哀帝處在權勢軍閥宣武軍節度使朱溫朱全忠)的人身控制下。時張濬已致仕,居於長水縣。朱溫準備篡位,擔心張濬可能鼓動其他軍閥聯合對抗他,命控制洛陽地區的下屬佑國軍節度使張全義害之。張全義派牙將楊麟率健卒裝作盜賊,去長水屠殺張濬一家。永寧縣吏葉彥素日得張濬厚待,聞訊跑去告訴張格:「相公不可免禍,郎君應該自己做打算。」張格與張濬相擁抱而哭泣,張濬說:「你留下則和我們一起死,你離開則我家還有後裔,你不要被我連累。」張格哭拜而去,葉彥率義士三十人送他渡漢江而回,張格改換姓名,由荊江上峽進入西川軍軍部成都。同時,楊麟圍張濬家,殺其全家。[4]張格的弟弟張播先前被唐昭宗賜國姓賜名李儼,時任江、淮宣諭使出使淮南節度使楊行密,因而也躲過此劫。[1][5][6][7]

前蜀年間

[編輯]

王建年間

[編輯]

天祐四年(907年),朱全忠迫唐哀帝禪位於他,代唐稱帝,建立後梁,他就是後梁太祖皇帝。西川節度使王建和其他幾位地方軍閥拒絕認可新皇帝,但當王建與淮南節度使楊渥聯合傳檄卻未能引發後梁封臣大規模起事後,王建決定自己稱帝,九月,建立新政權蜀,史稱前蜀。他尊敬逃到本國的原唐朝官員,待張格尤其有恩禮,登基當月即提拔為翰林學士[2][8]武成元年(908年)正月,有僧人挖出一隻眼睛獻上,王建命給一萬僧人的飯食作為報答。張格反對:「小人無故自殘,赦其罪已是幸事,不宜再獎賞敗壞風俗。」王建同意了。二月,以戶部侍郎中書侍郎,加宰相銜同平章事[5]王建說:「不恃權、不行私,只有至公才能守宰相之事。」張格為相,多迎合王建之意;若有人勝過自己,都設計排擠。[9][10]冗雜官舍人庾傳昌謁見張格,不得見,庾傳昌怒,回家起草啟事約數千字,投於謁者而去。後來張格對朝士說:「庾舍人見示長牋,不可多得,然而我曾聽聞他起草《角觝牒》詞,動乃數幅。」意在譏諷其無體要之用。[11]張格生母在張濬遇害時躲在民間,落髮為,流浪於函、洛一帶。王建聞之,秘密派人迎她入蜀,賜紫衣,加號慈福大師。[1]

永平二年(912年)二月,蜀正與北面鄰國交戰,後梁太祖朱溫趁機派出以光祿卿盧玭為首的一組使者來蜀尋求交好,在書信中稱王建為兄。[12]但信上有一印章,寫着「大梁入蜀之印」,張格指出這是待蜀如夷狄封臣的稱呼形式。王建因而想殺了使團,張格指出這是梁草詔官員的錯,不可壞了兩國關係。幾個月後,朱溫死了,王建刻了一枚「大蜀入梁之印」蓋在弔喪的書信上,反將一軍。[8]從此王建愈發信任張格。[2]三月,詔命張格編開國以來實錄。[9][13]

三年(913年)七月,蜀皇太子王元膺捲入與樞密使唐道襲的權力鬥爭,在武裝對抗中殺死唐道襲,但不久自己也被部下衛士殺死。王建起初很為此哀慟,懷疑養子集王王宗翰未經他首肯就殺了王元膺,其左右也擔心王建要大規模報復。張格呈上自己寫的慰諭軍民榜,讀到「不行斧鉞之誅,將誤社稷之計」,王建認識到自己縱然愛王元膺,也不可以為此損害國家根基,於是下詔廢王元膺為庶人。除手刃王元膺的人伏誅、王元膺的一些左右伏誅、流放外,沒有產生對王元膺之死的報復。[12]

十月,內樞密使潘炕屢次請求王建立新太子。王建因雅王王宗輅像自己,信王王宗傑最有才,想從中擇一人而立。但其寵妃徐賢妃想讓兒子鄭王王宗衍為太子,派飛龍使唐文扆說服張格上表請立王宗衍。張格受唐文扆帶來的徐賢妃所贈金百鎰,心動,認為可以用計得逞。他作表稱「衍才器英武,實堪社稷之託。」[14]並在夜間給功臣王建養子城內外都指揮使兼中書令王宗侃等看表文,詐稱受了密旨要功臣們公開支持王宗衍,功臣們信以為真,都署名。王建得表,雖然懷疑王宗衍年幼懦弱無能,仍以為是眾官員的意思,於是立王宗衍為太子。[8][12]唐文扆掌權,得張格依附,與司徒毛文錫等爭權。天漢元年(917年)七月,因唐文扆陷害,毛文錫被貶。光天元年(918年)正月,王建已意識到張格在王宗衍被立為太子一事中扮演的角色,又見王宗衍與諸王鬥雞擊球浪費時間,厭惡張格,但因徐賢妃保護,王建沒有罷其相位。[15]

五月,王建病重垂死,將王宗衍託付給以養子馬步都指揮使王宗弼為首的官員們。但唐文扆想掌權,因而在王建病勢加重時,派所統領的禁兵守宮門不讓官員們入見。但他的部下內皇城使潘在迎出賣了他,使得王宗弼等官員破門而入,向王建告狀。唐文扆被貶,並在六月王建死後不久被殺。一說王建對之前王宗傑暴死生疑,於是徐賢妃和張格私下派尚食給王建送雞肉燒餅,王建中毒而崩。[16]王宗衍繼位。[9][15]不久,王宗衍改名王衍。[8]

王衍年間

[編輯]

王衍初登基,張格仍以太傅門下侍郎、同平章事為宰相,但因長期依附唐文扆而不安。蜀人以他為王建山陵使,他面有難色。有人勸他稱病辭職,但被其黨羽禮部尚書楊玢以有援立大功不需要擔憂為由勸止。[2]但很快張格與楊玢都被貶。張格被貶為茂州刺史,詔書責之曰:「送喪辭命,不忠;喪母匿喪,不孝。」[1]吏部侍郎許寂、戶部侍郎潘嶠都因黨附張格被貶;張格再貶維州司戶。因內樞密使庾凝績劾奏,張格又被罷官流放合水鎮。庾凝績又令茂州刺史顧承郾尋張格罪過。王宗侃妻張氏因和張格同姓,欲保全他,對顧母說:「警告你兒子,不要替他人報仇,他日他人將歸罪於你。」顧承郾從之。庾凝績怒,在公事中尋隙歸罪顧承郾,而張格的性命得以保全。[15]

乾德六年(924年)十二月,張格又在右僕射任上被任為兼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再度拜相[1]張格最初獲罪時,中書吏王魯柔落井下石,張格於是趁機報復,尋事杖殺了他。時任中書侍郎、同平章事的許寂對他人說:「張公才高而識淺,殺了一個王魯柔,讓他人擔心自己的安危了!這是取禍之端。」但實際上,王魯柔之死並未引起反響。[17]張格受封趙國公[18]在相位,無所作為。[2]

後唐年間

[編輯]

後唐莊宗滅梁兼併其地後,蜀於咸康元年(925年)被莊宗子魏王李繼岌樞密使郭崇韜統領的軍隊所滅。[19]很多蜀官員被迫遷到唐都城洛陽。[8]同光四年(926年)正月,[20]李繼岌遣鳳翔節度使李繼曮、客省使李嚴部送王衍、前蜀宗族及宰相王鍇、張格、庾傳素、許寂、翰林學士李昊等及將佐家族數千人向東到都城洛陽。三月,到長安。莊宗正要東征平定兵變,擔心王氏族黨生變,遣中使向延嗣帶詔書前去殺王衍,詔書稱「王衍一行,並從殺戮。」詔書已蓋玉璽,樞密使張居翰將「行」字改為「家」字,前蜀百官才倖免於難。[21]天成元年(926年)六月他們到洛陽時,莊宗已死於兵變,養兄後唐明宗繼位。[22]張格在這些官員之中。他感念葉彥救命之恩,尋訪,葉彥已死,於是給葉家送去大禮。[1][2][5]

唐明宗宣原蜀官員宰相王鍇、張格、庾傳素及御史中丞牛希濟,各賜一韻,讓他們試作蜀主降唐詩五十六字,王鍇等都言及王衍僭號、荒淫、失國,只有牛希濟不謗故主。[11]明宗起初授張格太子賓客榮銜,當時並無皇太子。宰相任圜愛其才,奏為自己的副手三司副使,[18]二年(927年)五月,張格卒於位,[1]朝廷為之廢朝。[23]

張格有文章,明於吏事,時人很稱讚他。[1]

作品

[編輯]

張格詞殘句為董康本《宋朝事實類苑》所錄。現存一首《寄禪月大師》:

龍華咫尺斷來音,日夕空馳詠德心。
禪月字清師號別,壽春詩古帝恩深。
畫成羅漢驚三界,書似張顛直萬金。
莫倚名高忘故舊,曉晴閒步一相尋。

評價

[編輯]
  • 《十國春秋》論曰:張格援立寵嗣,深結宮闈,於大臣有慙德焉。……嗚呼!擇相顧可不慎邪!

註釋及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舊五代史》卷七十一
  2. ^ 2.0 2.1 2.2 2.3 2.4 2.5 《十國春秋》卷四十一
  3. ^ 《新唐書》卷七十二
  4. ^ 《資治通鑑》卷二百六十四
  5. ^ 5.0 5.1 5.2 《舊唐書》卷一百七十九
  6. ^ 《新唐書》卷一百八十五
  7. ^ 《資治通鑑》卷二百六十三
  8. ^ 8.0 8.1 8.2 8.3 8.4 《新五代史》卷六十三
  9. ^ 9.0 9.1 9.2 《十國春秋》卷三十六
  10. ^ 《資治通鑑》卷二百六十六
  11. ^ 11.0 11.1 《十國春秋》卷四十四
  12. ^ 12.0 12.1 12.2 《資治通鑑》卷二百六十八
  13. ^ s:命編開國已來實錄詔
  14. ^ 蜀檮杌
  15. ^ 15.0 15.1 15.2 《資治通鑑》卷二百七十
  16. ^ 孫光憲北夢瑣言》載王宗弼親吏曹處琪言稱王建疑王宗傑暴卒事,唐文扆與徐賢妃、張格指使尚食給王建送雞燒餅,下毒。劉恕根據《舊五代史》考證,唐文扆被貶後二十七日王建才駕崩,孫光憲之言疑誤。
  17. ^ 《資治通鑑》卷二百七十三
  18. ^ 18.0 18.1 《舊五代史》卷三十七
  19. ^ 《資治通鑑》卷二百七十四
  20. ^ 《十國春秋》卷三十七誤作同光三年(925年)事。
  21. ^ 《十國春秋》卷三十七
  22. ^ 《資治通鑑》卷二百七十五
  23. ^ 《舊五代史》卷三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