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重威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張重威(1901年—1975年5月),本名張垕昌重威,以字行,號潛園默園江蘇揚州儀徵人,金融家、收藏家、文史家,曾任中南銀行天津分行經理、上海總行副總經理等職。張重威喜愛藏書,藏書多時超4萬餘冊。

生平[編輯]

張重威,原名張垕昌,號潛園、默園,「重威」時其表字,取自《論語》「君子不重則不威」。父親張允臻辛亥革命前曾留學日本,曾任京師警察廳總務處長兼巡官警長訓練所總辦,38歲病逝於任上,張重威時年15歲。張重威20歲時,母親也去世。張重威在少年時,曾接受十九年的舊式私塾教育,曾隨沈兆奎劉師培等學習[1]:5[2]

1924年起,張重威歷任揚州美漢中學崇德女子中學的高中國文教員兩年。後奉岳父殷錚命進京,於1927年進入中南銀行北平分行任練習生[2],深受總經理胡筆江器重。1932年,張重威任天津分行襄理。1938年,升任天津分行經理,併兼管北平分行。在任期間,張重威創立中南銀行平津行外匯部[2],獲利甚厚。1948年,張重威被任命為中南銀行上海總行副總經理,但因道路不通,於1949年春,攜家人繞道香港,因戰事獨自赴任。張重威還曾兼任上海誠孚公司總經理、新裕紗廠總經理、國際飯店總經理等職。1949年上海解放後,張重威協助新任總經理黃欽書管理中南銀行國內資產,期間身體健康情況惡化。1952年,張重威辭去上海職務,退出中國民主建國會,應天津市人民政府委員、天津恆源紗廠董事長邊潔清的邀請返回天津,任恆源紗廠常務董事,主持工廠事務[1]:5

1953年,「三反五反」期間,中南銀行一筆陳年爛賬被揭露,因經手人推諉,最終由張重威承擔賠償責任。張重威變賣房屋進行賠償。同年(1953年)秋,張重威被診斷為胃癌晚期。儘管醫生主張保守治療,但在張重威妻子的苦求下,金顯宅於9月15日主刀為其手術,割除五分之四的胃。大病手術後,張重威放棄一切工作,潛心於古籍研究[3],重點集中於《大清實錄》、《水經注》和版本目錄學三方面。1954年,張重威一家搬入睦南道住宅,稱「默園」。張重威的古籍的研究心得在其日記中多有記述,其1954年元旦至1966年8月23日間共以毛筆工楷手寫《默園日記》三十三冊[2][1]:5

文化大革命初,張重威收藏的4萬餘冊珍品圖書被抄[4],其中多明版、清初精刻本及叢書、文集,僅剩綫裝《毛澤東選集》一部。萬幸的是,其藏書並未被焚毀,均被運至天津人民圖書館。1971年後,陸續歸還張家。張重威後應天津市副市長周叔弢聘請,擔任天津藝術博物館鑒定委員會委員[1]:5

1975年5月,張重威因白血病去世[2],終年74歲[4],安葬於北京西山福田公墓[1]:5

天津舊居[編輯]

住宅
位置天津市和平區
建成時間1920年
評定時間2005年8月31日
參考編碼0130105
等級一般保護

張重威到天津時曾在睦南道昆明路交口以西自建洋樓一棟。1940年代初,張重威遷居河北路疙瘩樓。後購買雲南路與成都道交口住宅,1953年為償還債務售給軍事管制委員會。1954年,張重威購得該睦南道112號住宅,被稱為「張重威舊居」[3]

張重威舊居,即今天津市睦南道112號住宅,建於1920年[a],磚混結構二層別墅式樓房,原房主王世明是為一個木材商,也是歌唱家李光羲的岳父。該建築的建築面積為490平方米,主體兩層,入口為弧形。外牆缸磚清水牆,屋頂為平頂陽台,設有女兒牆。門口有石階,門楣上築弧狀門樓。左側(南側)中部呈半圓形,上承陽台。樓房前後均有院子,院內築噴水池[3]

文化大革命後不久,張重威舉家遷出,該院被改為天津市革命委員會副主任、六十六軍軍長劉政的官邸。1971年底,因政策原因,張家得以遷回被整修一新的睦南道112號[1]:5。1976年,該樓在唐山大地震時並未受損,王德元醫生、楊固之、張叔誠等親友均曾到該樓避難。1984年,張家將此房出售[3]

2005年8月31日,該處民宅被公佈為首批天津市歷史風貌建築,其時屬天津立達集團所有[5]

著作[編輯]

張重威生前曾出版過著作《談馬》一書,但影響不大[6][2]。1963年,張重威自費出版沈兆奎遺集《無夢盦遺稿》[1]:5

去世後,其1954年1月1日至1966年8月23日間日記於2021年被鳳凰出版社出版為《默園日記》,其中除日常生活,還記述有古籍校勘、學術掌故、課子讀書、書畫收藏鑑別等涉及經史百家的內容[1]:1

家庭[編輯]

張重威的原配妻子殷敬諼出身江蘇江都名門,因病早逝,育一子二女:長子家琥,長女亞男、原名家瓔,次女貴男,原名家琬。繼配妻子殷秀陵,原名殷愛諼,是殷敬諼的堂妹,育三子一女:三子家璩、四子家璈、五子家瑄,三女家玲。殷秀陵是曾任內政部職方司司長、湖北省煙酒公賣局局長的殷錚的長女[1]:5

張重威胞弟張頤昌,字養吾,曾任上海法醫研究所、公安部刑事科學技術研究所副所長兼上海第二醫學院華東政法學院法醫學教授[1]:5

備註[編輯]

  1. ^ 一說建於1940年代[3]

參考[編輯]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張重威. 默园日记. 鳳凰出版社. 2021-05-01. ISBN 9787550633971. 
  2. ^ 2.0 2.1 2.2 2.3 2.4 2.5 释马(张重威述·建国初影印本·线装一册全). 布衣書局. [2023-09-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9-02). 
  3. ^ 3.0 3.1 3.2 3.3 3.4 张重威在天津. 今晚報新媒體. [2023-09-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9-02) –透過搜狐網. 
  4. ^ 4.0 4.1 1966-1976逝世的名人(1975-1976年). 文革死亡檔案. [2023-09-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30). 
  5. ^ 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首批历史风貌建筑名单. 天津市歷史風貌建築保護委員會辦公室. 2005-8-31 [2023-09-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1-16). 
  6. ^ 楊麗娟. 周叔弢张重威日记对读合璧举隅. 文匯網. 2019-08-02 [2023-08-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