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彼得·馮·柯內留斯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柯內留斯的肖像
愚蠢的和睿智的處女(1813年)

彼得·馮·柯內留斯(德語:Peter von Cornelius,1784年9月23日—1867年3月6日)是德國著名畫家,出生於杜塞爾多夫。他的父親是一位杜塞爾多夫畫廊的巡視員,他15歲時父親就去世,做為長子,為了幫助維持家境只得放棄繼續學習繪畫。但他一直沒有放棄繪畫。

柯內留斯26歲時的第一件重要作品是為教堂進行裝飾。1811年,他去羅馬訪問,很快和一群德國年輕的畫家融合到一起,組成以宗教畫為主的拿撒勒畫派(拿撒勒是耶穌的家鄉)。

在羅馬,他和其他畫家一起合作一些作品,回國後受聘主持杜塞爾多夫學院的重建工作,當時慕尼黑的巴伐利亞王儲,後來的路易一世邀請他主持為收藏古希臘羅馬藝術品的格里陶德博物館的裝飾設計工作,他發現這個工作任務量非常大,只好辭去杜塞爾多夫學院的工作,全力以赴地在慕尼黑工作。1825年,他成為慕尼黑學院的院長。

他在慕尼黑為許多建築繪製壁畫,為路德維希教堂所作的壁畫可能是世界現存最大的壁畫。教堂神殿中畫的《最後審判》高達20米,寬12米,其他的畫如造物主、耶穌誕生、上十字架等也非常巨大。大約在1839年,柯內留斯離開慕尼黑到了柏林,受威廉四世的委託,為皇家墓室裝飾,他著名的素描《啟示錄四騎士》就是為墓室壁畫作的草稿。這可能是他最後的作品了。

素描:啟示錄四騎士

作為一個油畫家,柯內留斯的技巧並不高,對色彩的運用也不高明,即使他的壁畫的繪畫技巧也並不高超,他的繪畫風格遵循着意大利畫家的精神,但受丟勒風格的影響,畫面安排比較滿,人物纖細,裸體輪廓不清晰,衣物褶皺有明顯的哥特風格,這些在他的《最後審判》中都表現得很明顯。

柯內留斯雖然對顏色不敏感,但他有一種設計的氣勢和自信心,他的這種精神成為以後主導德國畫家風格的主流,他的座右銘是「德意志具有一切」,充分體現他的愛國主義熱忱。

在19世紀時,德國並沒有自己的畫派,在造型藝術上當時德國落後於同時代的歐洲其他國家,柯內留斯開創了德國自己的畫派,令歐洲開始矚目慕尼黑,1841年,英國西敏寺舉辦了一次素描比賽,柯內留斯也受邀訪問英國。

柯內留斯個子不高,但有一雙鷹般銳利的眼和濃眉,渾身充滿力量和氣勢,吸引了尋多年輕的藝術家在他的周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