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輝祖
徐輝祖 | |
---|---|
大明太子太傅 | |
爵位 | 魏國公 |
籍貫 | 河南江北等處行中書省安豐路濠州鍾離縣永豐鄉 |
族裔 | 漢族 |
原名 | 徐允恭 |
諡號 | 忠貞 |
出生 | 洪武元年(1368年)[1] |
逝世 | 永樂五年(1407年) 應天府 |
親屬 | 父:中山武寧王徐達 母:謝氏(或說賈氏) 子:徐欽 姊:仁孝文皇后徐氏 弟:徐增壽、徐膺緒 妹:朱桂妃、朱楹妃、徐氏 |
徐輝祖(1368年—1407年),初名允恭,明朝開國功臣徐達長子,同時也是明成祖的長國舅。母謝氏,以嫡子襲封魏國公。
生平
[編輯]早年經歷
[編輯]徐允恭身高八尺五寸,英俊瀟灑還有才氣。在明太祖時期已在左軍都督府任職。徐達去世後,允恭嗣爵,為了避皇太孫朱允炆諱,獲賜名輝祖。輝祖曾在陝西、北平、山東、河南擔當軍務。燕王府的阿魯帖木兒別有所圖,被他抓捕誅殺了,回來之後掌管中軍都督府[2]。
建文年間
[編輯]惠帝繼位後,加太子太傅[3]。建文元年四月,將逢朱元璋忌日,燕王朱棣派兒子朱高熾、朱高煦、朱高燧入京。等三人到了京城,齊泰請求建文帝把他們一併留下。黃子澄說:「不可以。懷疑他而作此準備,是有害的,不如把他們全部遣返。」徐輝祖此時秘密奏報說:「我的三個外甥中,只有高煦勇猛剽悍而且無賴。他不但不忠於陛下,也會背叛他的父親,他日一定會成為大患。」惠帝問徐輝祖弟弟徐增壽和駙馬王寧,二人都包庇他們,於是將三人遣返歸國[4]。朱高煦偷了徐輝祖的馬逃跑。徐輝祖派人去抓,沒有追上,惠帝聽說了,就把他當做親信[5]。此後不久,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在戰役期間,朱高煦作為燕軍主將出力甚多,惠帝說:「吾悔不用輝祖之言!」[6]
建文三年四月,徐輝祖奉命參加白溝河之戰,率軍成功掩護李景隆撤退。建文四年正月,朝廷命徐輝祖帶兵北上[7]。四月,與燕兵交戰於齊眉山,南軍大勝,斬燕將李斌。南軍再次獲得勝利,再加上暑熱,燕軍陷入窘境[8]。這時,朝廷訛傳燕軍已兵敗,京師不可無良將,遂召回徐輝祖[9]。淮北的中央軍因此勢孤而大敗。燕兵渡江後,徐輝祖仍引兵力戰[10]。
永樂年間
[編輯]朱棣入京後,輝祖留在父祠,因不肯迎接朱棣而下獄。朱棣親自召見詢問,徐輝祖一言不發,拒絕推戴。司法部門逼迫他招供,徐輝祖只寫下父親獲頒鐵券記錄的話:開國功臣,子孫免死而已。朱棣大怒,想要誅殺他,卻又因為是國舅的緣故而中止,最終勒令他返回私宅,革去俸祿和爵位[11][12]。永樂五年(1407年),徐輝祖去世。徐輝祖死後一個多月,朱棣以「中山王不可無後」為理由,由其長子徐欽繼承魏國公[13]。神宗時,朝廷錄建文忠臣,在南京設廟祭祀,以輝祖居首。後追贈太師,諡忠貞[14]。
參考文獻
[編輯]- ^ 《國朝獻徵錄》(卷5):「久之,公竟不屈以死,時僅四十。」
- ^ 《明史》(卷125):「輝祖,初名允恭,長八尺五寸,有才氣,以勛衛署左軍都督府事。達薨,嗣爵。以避皇太孫諱,賜今名。數出練兵陝西、北平、山東、河南。元將阿魯帖木兒隸燕府,有異志,捕誅之。還領中軍都督府。」
- ^ 《明史》(卷125):「建文初,加太子太傅。」
- ^ 《明史紀事本末》(卷16):「夏四月,太祖小祥,燕王遣世子及其弟高煦、高燧入臨。或曰:「不宜偕往。」王曰:「令朝廷勿疑也。」及至京,齊泰請並留之。黃子澄曰:「不可。疑而備之,殆也,不若遣還。」世子兄弟,皆魏國公徐輝祖甥。輝祖察高煦有異志,密奏曰:「三甥中,獨高煦勇悍無賴,非但不忠,且叛父,他日必為大患。」帝以問輝祖弟增壽及駙馬王寧,皆庇之,乃悉遣歸國。高煦陰入輝祖廄,取其馬以行,輝祖使人追之,不及。初,世子入京,燕王大憂悔,暨歸,喜曰:「吾父子復得相聚,天贊我也。」已而燕兵起,高煦戮力為多。帝曰:「吾悔不用輝祖之言!」」
- ^ 《明史》(卷125):「燕王子高煦,輝祖甥也。王將起兵,高煦方留京師,竊其善馬而逃。輝祖大驚,遣人追之,不及,乃以聞,遂見親信。」
- ^ 《明史紀事本末》(卷16):「初,世子入京,燕王大憂悔,暨歸,喜曰:「吾父子復得相聚,天贊我也。」已而燕兵起,高煦戮力為多。帝曰:「吾悔不用輝祖之言!」」
- ^ 《明通鑑》(卷13):「建文四年春正月,甲申,召故周王橚於蒙化,居之京師。命魏國公徐輝祖率京軍往援山東。」
- ^ 《明通鑑》(卷13):「而徐輝祖之援兵適至,甲戌,與燕兵大戰於齊眉山,自午至酉,南軍輒勝,斬燕驍將李斌。維時王師再捷,燕人凶懼。會淮土暑濕薰蒸,北軍疾疫。」
- ^ 《明鑑綱目》(卷2):「而帝聞訛言,謂燕兵已北,召輝祖還。福軍遂孤。」
- ^ 《明史》(卷125):「燕人大懼。俄被詔還,諸將勢孤,遂相次敗績。及燕兵渡江,輝祖猶引兵力戰。」
- ^ 《明史》(卷125):「成祖入京師,輝祖獨守父祠弗迎。於是下吏命供罪狀,惟書其父開國勛及券中免死語。成祖大怒,削爵幽之私第。
- ^ 《明史紀事本末》(卷16):下魏國公徐輝祖於獄。時武臣無一人不歸附者,惟輝祖不屈,帝親召問,輝祖不出一語始終無推戴意。法司迫取供招,輝祖默然,操筆惟書其父開國功臣,子孫免死而已。帝大怒,以元勛國舅,欲誅又輒中止,徘徊久之,竟從寬典,止勒歸私第,革其祿米而已。
- ^ 《明史》(卷125):「輝祖死逾月,成祖詔群臣:「輝祖與齊、黃輩謀危社稷。朕念中山王有大功,曲赦之。今輝祖死,中山王不可無後。」遂命輝祖長子欽嗣。」
- ^ 《明史》(卷125):「萬曆中錄建文忠臣,廟祀南都,以輝祖居首。後追贈太師,諡忠貞。」
貴族爵位和頭銜(明朝) | ||
---|---|---|
前任者: 徐達 |
魏國公 1388年–1402年 |
繼任者: 徐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