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斐爾·維諾利
拉斐爾·維諾利 | |
---|---|
出生 | 烏拉圭蒙得維的亞 | 1944年6月1日
逝世 | 2023年3月2日 美國紐約市 | (78歲)
母校 | 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 |
職業 | 建築師 |
獎項 | 英國皇家建築師協會國際夥伴(2007年)、美國建築師學會紐約分部榮譽獎章(1995年)、 美國國家學院國家級院士(1994年) |
事務所 | 拉斐爾·維諾利建築事務所 |
建築 | 布魯克林兒童博物館 東京國際論壇 坎摩爾表演藝術中心 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 戴維·L·勞倫斯會議中心 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珍利亞農場研究園區 布朗克斯縣司法廳 卡拉斯科國際機場 公園大道432號 芬喬奇街20號 東羅斯福街113號 |
拉斐爾·維諾利(英語:Rafael Viñoly,1944年6月1日—2023年3月2日)是一名建築師,出生於烏拉圭,後搬至紐約[1],拉斐爾·維諾利建築事務所負責人,該事務所在紐約、帕羅奧圖、倫敦、曼徹斯特、阿布扎比和布宜諾斯艾利斯等地都設有辦公室[2]。他的成名作是1996年建成的東京國際論壇,該建築尚未建成時,現代藝術博物館就展出了一些模型和圖畫,《紐約時報》建築評論家赫伯特·穆尚在看過這些展覽後對維諾利的設計大加讚許。在東京國際論壇完工後的第二年,穆尚更盛讚這維諾利是「在美國活動的最優雅的建築師」[3]。
但維諾利的部分設計也受到一些批評,例如他設計的芬喬奇街20號就存在反光強烈[4]和會在地基處產生風洞等問題[5]。
早年生活
[編輯]維諾利生於烏拉圭的蒙得維的亞[6],他的父親是一名電影和戲劇導演,母親是一個數學老師。維諾利自幼就飽受藝術薰陶,家中的桌子上經常擺有勒·柯布西耶的建築作品、各種翻譯藝術作品、阿爾圖羅·托斯卡尼尼的指揮作品等。維諾利五歲時,他的父親受邀前往布宜諾斯艾利斯導演一部戲劇,全家遂開始在該地定居。同年維諾利報了一個鋼琴班,據他本人所述,除了如何彈鋼琴之外,他還從老師那裏學到了很多關於哲學和當代藝術的知識[7]。1962年,維諾利入讀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同年他在該校的一個木工車間設計競賽中勝出,是為他第一次贏得設計競賽。不過該車間在幾年後就隨着學校的搬遷而被拆除[3]。1968年,維諾利從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取得建築學士學位,次年又從該校的建築和城市化學院取得建築碩士學位。
職業生涯
[編輯]維諾利的職業生涯跨越四十餘年,業務範圍遍佈美國、拉美地區、歐洲、亞洲及中東等地[8]。
1964年,維諾利在阿根廷與六名朋友組成了一個建築公司[9],截至1978年,該公司已經完成116項建築業務,並逐步發展成南美洲最大的建築事務所之一。不過後來維諾利感到阿根廷的環境越來越高壓,例如他有一次從外面回家後發現自己的私人圖書館有被搜查過的痕跡,且一些外語書籍被標為「可疑」,於是決定離開阿根廷[3]。
1978年,維諾利一家搬到美國居住,在短暫擔任哈佛大學設計研究生院的客座講師之後,維諾利於1979年搬到紐約,並登記成為永久居民。1983年,維諾利在紐約創立拉斐爾·維諾利建築事務所。他在紐約接到的第一單大業務來自約翰·傑伊刑事司法學院,於1988年完成。1989年,維諾利在東京國際論壇的國際設計競賽中勝出,後者於1996年完工。除此之外,維諾利的設計團隊在世界貿易中心的設計競賽中也是決賽入圍者之一[10]。
維諾利和美國建築師學會、英國皇家建築師協會等多個建築團體都有夥伴關係,同時還是日本建築家協會和阿根廷中央建築師協會的一員[11]
聲譽
[編輯]「Metropolis」網站上一篇文章將維諾利稱為「一名誠實的實用主義者和機構設計大師」,認為學校、市政建築、展覽館等建築是維諾利作品的支柱。該文作者認為,大部分人認為「有紀念性的東西才能叫做建築」,而常常會忽略維諾利這類「供人使用」的建築的重要性[12]。《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國人新聞》(英語:UAE National News)的John Gravois撰文稱他非常讚賞維諾利「對醫院、納米系統機構、癌症研究中心等這類複雜而極具挑戰性的建築的喜愛」,他認為維諾利的建築「似乎從來就不是為了迎合航拍的需要,而是拿來給人使用和體驗的」。Gravois還指出,維諾利非常反對所謂「當代建築文化」,認為這類建築只是為了「博取名聲」[13]。
個人生活
[編輯]維諾利的妻子是一名室內設計師,名叫戴安娜·維諾利。他曾評價戴安娜的設計風格為「混雜、非正統但不至於繁瑣」,「她所挑選的物品好像會說話,設計出來的每座房子都好像具有生命」[14]。他的兒子羅曼(Román)是拉斐爾·維諾利建築事務所的總監。除羅曼以外,維諾利還有兩個過繼的兒子[15]。
維諾利曾數次搬家,居住過的地方包括紐約的翠貝卡、Water Mill以及倫敦[16][17]。他曾經感染過新型冠狀病毒病,為了避免傳染家人,他搬到一間辦公室的一個隔間內住了一段時間[7]。雖然早年就搬到了紐約,但維諾利仍然時常維持着與家鄉蒙得維的亞的聯繫。他經常會到蒙德維的亞度過夏天,也曾數次在那裏設計建築[18]。
維諾利非常喜愛鋼琴,但平常很少有時間彈奏,只能每到一個辦公室之後抽出部分時間彈奏[1]。他曾與鋼琴製造商梅恩合作設計過一款音樂會鋼琴,這款鋼琴的琴鍵被設計成曲線,以使彈奏者在能更容易地同時演奏最高和最低音符[19][20]。2022年,維諾利和梅恩合作推出了梅恩-維諾利鋼琴,這款鋼琴後來在韋爾比耶音樂節上由基里爾·格斯坦首次使用[21]。在維諾利去世幾個月後,這款鋼琴被費城管弦樂團買下[22],並於2023年11月在卡內基音樂廳上的一場音樂會上由喬納森·比斯演奏[19]。
維諾利非常欣賞建築師安德烈亞·帕拉弟奧、奧斯卡·尼邁耶、路德維希·密斯·凡德羅和路易·卡恩。而在這些建築師的作品中,他非常喜愛凡德羅的西格拉姆大廈和卡恩的索爾克研究所[7]。
維諾利曾經在1983年到過中國,並參加了三個項目。他認為中國的市長同時亦管理市內的交通運輸的政策很好,並表示當時中國不存在關於所謂「現代建築文化」的炒作[13]。
2023年3月2日,維諾利在紐約去世[23],死因為動脈瘤[24][25][6]。
評價
[編輯]《紐約》雜誌旗下網站Curbed一篇紀念文章稱維諾利為「一位典型的紐約建築師」,認為他的作品「非常獨特」、「無法複製」[26]。設計評論家伊恩·沃爾納(Ian Volner)在一篇文章中提到維諾利留下的數量「驚人」的作品時(特別是位於公園大道432號的公寓樓,該建築因1:16的寬高比而備受爭議)[27],認為「任何一個如此瘋狂多產的人都註定會在某個時候陷入公眾的輿論之中」。不過維爾納也對維諾利的芬喬奇街20號和位於拉斯維加斯的維達拉酒店提出批評,認為維諾利過於追求透明和簡約,卻忽視了其他平常的東西。但維爾納仍非常讚賞維諾利,表示他「為建造一個更加美麗的紐約做出了貢獻」。
相對於對現代主義的追求,《紐約時報》的弗雷德·A·伯恩斯坦將重點放在維諾利對個人特色的避免,並重點提及了維諾利「喜歡用玻璃圍住一個龐大的空間,以此來營造一個明亮的環境」的偏好[28]。在該報的另一篇文章中,曾數次與維諾利合作的大衛·羅克韋爾對維諾利重建世貿中心的提議作了重點評述,他回憶稱維諾利的團隊當時想將世貿中心大樓改建成一個向上盤旋的機構,「通過鋼鐵和天空的細密結合,把大樓打造成一個人民和文化中心」,並認為這一設計體現了維諾利「對美和文化的力量的熱愛和信仰」[29]。
《藝術新聞》的路易斯·傑布對維諾利坦然接受「呆子般、毫無吸引力」的建築大加讚許。他寫道:「在這個所謂『明星建築』(starchitect)紛紛追求魅力的時代,維諾利卻樂於設計實驗室、醫院、大學等建築」[30]。
烏拉圭裔美國建築師Amir Kripper認為,除了在建築方面擁有眾多成就以外,維諾利還「為從南美來到美國的建築師」鋪平了道路[31]。Kripper在一篇文章中回憶稱當一名學生給他看過維諾利的東京國際論壇之後,他就被這一設計「迷住了」[32]。Kripper曾與魯道夫·馬查多(Rodolfo Machado)和豪爾赫·西爾沃提(兩人都是維諾利的同學)合作,他表示他們之間與維諾利的共同聯繫使得團隊關係更為融洽,同時亦鼓舞了他克服文化背景、出生國家和語言等種種障礙,一心投身於工作之中。Kripper後來也成立了一間工作室,並表示這也是受維諾利的鼓舞。
批評
[編輯]英國最丑建築獎
[編輯]維諾利設計的芬喬奇街20號受到各界批評。因其外觀過於醜陋,該建築在2015年被評為英國最丑建築[33]。
作品的陽光反射問題
[編輯]維諾利設計的維達拉酒店和芬喬奇街20號都存在因外部玻璃向內凹陷而引起陽光反射過於強烈的問題。2010年,《拉斯維加斯評論報》的一篇報道指出維達拉酒店向南面反射的陽光會造成在那裏游泳的人感到不適,且會熔化照射到的塑料杯子和購物袋,這些光線也因此被酒店僱員成為「維達拉死亡射線」[34]。2013年,芬喬奇街20號反射出的陽光熔化了一輛積架汽車的部分部件,附近一家理髮店的地毯也被燒壞[35]。
公園大道432號
[編輯]由於浸水、電氣爆炸、存在晃動等種種問題,公園大道432號多次受到起訴。多名在這裏買過住房的人均表示後悔。由於高處風力過大,該棟大樓的電梯時常出現故障,居民受困事件層出不窮。另外為了促進空氣流通、降低風阻和減少壓力,大樓的12層被設置成敞開空間,部分居民反映該層噪音過大[36]。
榮譽與獎項
[編輯]- 薩爾瓦多中心設計榮譽獎,2007年
- 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國際夥伴,2006年
- 庫珀·休伊特與史密森尼設計博物館全國設計大獎賽決賽選手,2004年
- 加州州立理工大學波莫納分校環境設計學院諾伊特拉專業卓越獎章(為紀念現代主義建築師理查德·諾伊特拉而設立),2000年[37]
- 馬里蘭大學學院市分校名譽博士,1997年
- 美國建築師學會紐約分部榮譽獎章,1995年
- 國家學院博物館和學校國家級院士,1994年[38]
- 美國建築師學會合作夥伴,1993年[39]
- 科尼克斯基金會科尼克斯獎,1992年
參考資料
[編輯]腳註
- ^ 1.0 1.1 Gitschier, J. The Connection between Space and Thinking: An Interview with Rafael Viñoly. PLOS Genetics. 2011, 7 (12): e1002445. PMC 3248556 . PMID 22242010. doi:10.1371/journal.pgen.1002445 .
- ^ Rafael Vinoly Architects Locations. Vinoly Architects. [2022-04-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2-03).
- ^ 3.0 3.1 3.2 Suzanne Muchnic. High Drama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Los Angeles Times. 2003年2月24日
- ^ 國際知名建築師維諾利與世長辭 享壽78歲. Yahoo奇摩. 2023-03-04 [2022-04-23].
- ^ London's Walkie Talkie judged UK's worst building. BBC News. 2015-09-02 [2024-04-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6-20).
- ^ 6.0 6.1 Uruguayan architect Rafael Viñoly died. The LA News. 2023-03-03 [2022-04-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2-21).
- ^ 7.0 7.1 7.2 Louis Jebb (2023年3月6日), [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The Art Newspaper.
- ^ Works. Rafael Viñoly Architects. [2024-04-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3-02).
- ^ Müller, Lars. Viñoly, Rafael. Viñoly, Román. Rafael Viñoly, (Basel: Birkhäuser; New York: Princeton Architectural Press, 2002), p. 102.
- ^ Works. [2022-04-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3-02).
- ^ e-architect. Rafael Vinoly Architect : Practice Information. 2015-01-08 [2022-04-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8).
- ^ Ivolner. Q&A: Rafael Viñoly on Health-Care Design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Metropolis.2010年1月5日.
- ^ 13.0 13.1 John Gravois. A workman in the imaginary city: Rafael Vinoly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UAE National News.2010年1月20日
- ^ Andrew Barker (2007年11月2日), 'I feel at home in different place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Financial Times
- ^ Fred A. Bernstein (2023年3月5日), Rafael Viñoly, Global Architect of Landmark Buildings, Dies at 78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New York Times 172, no. 59718: page A27.
- ^ Fred A. Bernstein (2023年3月3日), Rafael Viñoly, Global Architect of Landmark Buildings, Dies at 78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New York Times.
- ^ Louis Jebb (2023年3月6日), Rafael Viñoly—museum 'starchitect' who believed in experience over aesthetics—has died, aged 78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The Art Newspaper.
- ^ Elizabeth Fazzare (2023年3月5日), [2]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Architectural Digest.
- ^ 19.0 19.1 Barron, James. A Piano With a Curved Keyboard Will Star at Carnegie Hall. The New York Times. 2023-11-28 [2024-04-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02).
- ^ The Maene-Viñoly Concert Grand Piano. Chris Maene. [2024-04-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8-20).
- ^ Predota, Georg. Maene-Viñoly Concert Grand Piano "Ergonomic Keyboard". Interlude. 2022-07-31 [2024-04-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4-12).
- ^ The Philadelphia Orchestra and Kimmel Center, Inc., to Display Maene-Viñoly Concert Grand Piano in its U.S. Debut at the Kimmel Center for the Performing Arts. The Philadelphia Orchestra. 2023-06-01 [2024-04-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2-26).
- ^ 國際知名建築師維諾利辭世 享壽78歲. [2023-03-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06).
- ^ Bernstein, Fred A. Rafael Viñoly, Global Architect of Landmark Buildings, Dies at 78. The New York Times. New York. 2023-03-03 [2022-04-23]. ISSN 1553-809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4-13).
- ^ En Uruguay estuvo detrás de obras como el icónico puente circular de la Laguna Garzón y el nuevo Aeropuerto de Carrasco.. Tele Mundo. 2023-03-03 [2022-04-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04).
- ^ Ian Volner (2023年3月6日), Rafael Viñoly, New York's Prolific and Polarizing Architect, Dies at 78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New York magazine.
- ^ Ben Flatman (2023年3月7日), Rafael Viñoly's legacy to the UK is a mixed on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Building magazine.
- ^ Fred A. Bernstein (2023年3月3日), Rafael Viñoly, Global Architect of Landmark Buildings, Dies at 78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New York Times.
- ^ David Rockwell (2023年3月7日), [3]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New York Times.
- ^ Rafael Viñoly—museum 'starchitect' who believed in experience over aesthetics—has died, aged 78. The Art Newspaper - International art news and events. 2023-03-06 [2024-04-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5-30).
- ^ Matt Hickman (2023年3月3日), [4]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Architectural Record.
- ^ Amir Kripper (2023年6月23日), [5]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The Architect's Newspaper.
- ^ London's Walkie Talkie judged UK's worst building. BBC News. 2015-09-02 [2024-04-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6-20).
- ^ Vdara visitor: 'Death ray' scorched hair. 2010-09-25 [2024-04-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9-10).
- ^ Memmott, Mark. 'Death Ray II'? London Building Reportedly Roasts Cars. NPR. 2013-09-03 [2024-04-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30).
- ^ Avery, Dan. Embattled Billionaire Skyscraper Developer Sued for Shoddy Construction. Architectural Digest. 2021-09-27 [2024-04-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02) (美國英語).
- ^ Cal Poly Pomona | Dept. Of Architecture. [2024-04-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19).
- ^ Rafael Viñoly. National Academy of Design. [2024-04-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04) (美國英語).
- ^ Rafael Viñoly Architects. Architonic. [2024-04-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2-19).
參考書目
- Hilary Lewis and Roman Viñoly, THINK New York: Ground Zero Diary ISBN 1-920744-74-6
- Rafael Viñoly, The Making of Public Space: 1997 John Dinkeloo Memorial Lecture ISBN 1-891197-00-2
外部連結
[編輯]- 拉斐爾·維諾利建築事務所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拉斐爾·維諾利在《紐約時報》上的節選新聞及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