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東平里 (高雄市)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東平里
國家 中華民國
縣市高雄市
鄉鎮市區旗山區
區劃15鄰
政府
 • 里長石正忠
人口(2024年4月)
 • 總計2,083人
 • 戶數858
時區國家標準時間UTC+08:00

東平里中華民國高雄市旗山區轄下的行政區。根據截至2024年4月(民國113年4月)的統計[1],該里有15鄰,858戶,2083人。

歷史[編輯]

漢人約於清朝雍正、乾隆年間入墾。1742年劉良璧「重修福建台灣府志」台灣縣鳳山縣輿圖中已見「旗尾山」之名。地屬鳳山縣港西上里,與台灣縣隔着淡水溪。旗尾地區接近客籍開墾的瀰濃地區「六堆鄉團中的右堆」, 閩客關係緊繃, 旗尾東郊一帶不斷產生閩客之間的械鬥與土地爭奪。

日治初期,旗尾地區為一街庄,稱為「旗尾莊」(舊制街庄),隸屬於港西上里。該莊昔日西隔楠梓仙溪溪州莊北勢莊蕃薯藔街為界,北隔楠梓仙溪與圓潭仔莊為界,東北與月眉莊為鄰,東邊為瀰濃莊金瓜藔莊,南邊為手巾藔莊[2]

1901年9月旗尾莊有117戶、526人,崙仔頂莊8戶、42人, 匏仔湖莊5戶、15人。政府分別開闢往瀰濃與中雲、龍肚的筆直道路及經由旗尾莊西南側(今旗山糖廠)往手巾寮、阿里港的道路,1909年後改自東郊銜接(今旗屏一路)。早期的糖廠鐵路貫穿旗尾莊,火車站設於今糖廠大門一帶, 往西方鐵道位於旗尾山餘脈南側;日治末期,擴充旗尾製糖所,鐵道環繞旗尾莊郊區,車站設於今日旗屏一路,往西方鐵道則穿越旗尾山餘脈與楠梓仙溪(今旗尾國小、旗美高中北側)。

1945年中華民國接收台灣後,房屋紛紛改建成樓房,糖業逐漸沒落,旗美高中前、旗屏一路上發展出新社區。

參考資料[編輯]

  1. ^ 村里人口統計. 高雄市旗山戶政事務所. [2024-05-30]. 
  2. ^ 臺灣堡圖. 臺灣總督府. 1904年.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