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渤海貞孝公主墓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渤海貞孝公主墓渤海國貞孝公主夫婦合葬墓,葬於今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和龍市東北約25公里龍水鄉龍海屯村西龍頭山古墓群的西側200米處。該墓發現於1980年10月。

1980年10月至12月,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博物館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文物管理委員會對此墓進行了清理和發掘。

在墓甬道內發現該墓碑,陰刻漢字楷書,計七百二十八字,志文是一篇典型的駢體文,記敘了公主出身、賢慧、出嫁、守節、嬪葬和哀悼一生行狀。志石系花崗岩質,墓誌保存完好,志文全部可識,從墓誌志文與貞惠公主墓誌大多雷同,形制、大小、內容格式幾乎一致,可互相參照以補貞惠公主墓誌之缺文。墓誌現藏延邊州博物館。墓室用磚和石板修築,東西北三面壁上刻有十二彩繪人物壁畫。內容、書法、畫風皆仿制,該墓室壁畫為渤海畫的首次發現。甬道左右各畫門衛一人,面面相對,護衛公主的陵寢。室內東西二壁各繪四人,北壁繪二人。東西兩壁南數第一人均為侍衛,面龐豐滿,紅帕束髻,着圓領緊袖捲袖袍服。

地理環境

[編輯]

龍頭山是一個由南向北伸展而下的漫崗,南高北低,全場約十五華里。在山崗中部有一條由西向東延伸的小山岔。渤海貞孝公主墓位於該山岔尾部南坡、被人工剷平的小平台中部。小平台面積約2000多平方米,地勢高敞,目的面積約100平方米,高出周圍地面約0.5米,上面和附近散存有大量碎磚。墓東一里地處有一條河名叫福洞河,向北注入海蘭江。河兩岸為峽谷盆地,居民點星羅棋佈,有延福公路南北穿過。墓南十華里處為綿延起伏的山巒。[1]

在貞孝公主墓的東部以及東南山坡,坐落有十餘座渤海墓葬,形成墓群,名為「龍頭山古墓群」。在龍頭山墓群周圍幾十華里內,遍佈渤海時期的遺址和墓葬,其中重要的有渤海中京顯德府遺址、河南屯古城獐項古城、北大渤海古墓群和福洞古墓群等。

墓葬形制

[編輯]

渤海貞孝公主墓呈南北向,方向170°,用轉和石板修築,由墓道、墓門、甬道、墓室和塔五個部分組成。塔身已倒毀不存,只剩塔基。墓南北長約15米,東西寬約7米。早年被盜,結構遭到輕微的破壞,但基本完整。

墓道

[編輯]

墓道設在南部,水平距離為7.10米,從南往北逐漸收縮,南高北低,呈階梯式,分兩次修築。第一次修築在地表之下,墓道頂部水平水平距離為7.10米,南端寬5.75米,北端寬3.30米。墓道東西兩壁夯築,在外面上抹一層草拌泥,厚約一厘米。墓道東西兩壁畫,從下往上逐漸向外微傾斜。墓道路面南淺北深,南闊北窄,南寬5.75米,北端寬2.80米。在墓道路面南端,東西向鋪列一行碎磚,中間斷條,西側長1.20米,東側長1.00米。墓道路面從南端往北5.50米處,做階梯式,用黏土夯築,共五階,階高0.20米~0.32米、寬0.80~1.30米不等。墓道階梯的上面和側面皆塗抹草拌泥,厚約0.5厘米。往北至墓道北端既是墓門做斜坡式,長1.60米,上抹一層白灰。第二次築在第一次修築的墓道兩壁表層和路面上。南端遭輕微破壞。頂部水平距離殘長5.80米,南寬2.60米,北寬2.25米。兩壁用夾有白灰渣的五花土,貼築於第一次修築的壁表上,從下往上微微向外傾斜,經拍打加固。路面南高北低,做階梯式,部分階梯遭到破壞,尚存八級,階高0.12~0.22米,寬0.34~0.53米不等。路面兩側為夯築,略高於中部,路面中部無夯築痕跡。墓道使用大塊河光石填充,越過墓門,上鋪五花土與地表齊平。在墓道北端回填層上發現一盜坑。

墓門

[編輯]

墓道後接墓門,墓門以甬道東、西壁充當門柱,在頂部蓋石,邊上塗抹白灰作為門額,門額微微凸起,呈長方形,高0.30米,寬2.80米。門洞呈長方形,上寬1.25米,下寬1.60米,通高1.70米。門額上用方磚錯縫平砌額牆,額牆中部被盜墓人拆除了一部分。

墓門額牆呈U形,額牆長5.80米、寬0.37米、殘高1.30米。額牆微微向南傾斜。在額牆東西兩端處,用方磚和長方形轉砌築翼牆各一,西側翼牆已被破壞,東側翼牆保存較好,南北長0.30米,東西寬0.34米,殘高0.78米。門額、額牆和翼牆皆塗抹白灰,現已大部分脫落。墓門用長方磚鉗砌在甬道口內,外築磚牆封堵。封門磚牆殘高1.20米,厚約0.90米,上部被盜墓賊拆除約0.50米。

參考文獻

[編輯]
  1. ^ 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博物館. “渤海贞孝公主墓发掘清理简报”. 《社會科學戰線》 (長春市斯大林大街(時稱)102號: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82年, (1982年第1期(總第17期)): 第17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