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僧孺
外觀
王僧孺(465年—522年),字僧孺,東海郡郯(今山東郯城)人。魏衛將軍王肅八世孫,晉左光祿大夫王雅的曾孫。祖父王准是南朝宋司徒左長史[1]。父親王延年,家道中落。
僧孺五歲時就能讀《孝經》,六歲能屬文,因家貧,常幫人抄書,所寫既畢,內容都背誦無誤。南朝齊時擔任太學博士,因善辭藻入幕於竟陵王蕭子良門下,編撰《四部要略》,與任昉有往來,與沈約、任昉並為當時三大藏書家。南朝梁初歷任南海太守、御史中丞及南康王長史,被典簽湯道愍所排斥。天監十年,轉徙至南徐州。工於書法,《南史》本傳說他「善楷、隸」。晚年患有「癲眩屢動,消溫頻增」之病。
原有集三十卷[2],散佚,明代張溥輯為《王左丞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
延伸閱讀
[編輯][在維基數據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