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白土暴動遺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白土暴動遺址
龍巖東肖革命烈士紀念碑
概要
所屬國家/地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
地點福建省龍巖市新羅區東肖街道後田村
座標25°01′39.88″N 117°00′30.05″E / 25.0277444°N 117.0083472°E / 25.0277444; 117.0083472
新羅區文物保護單位
白土暴動舊址:東肖犀牛排
地址東肖鎮菜園村原文如此
分類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時代中華民國
認定時間1979年9月[註 1]
地圖
地圖

白土暴動遺址,又名白土暴動舊址,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福建省龍巖市新羅區東肖街道的後田村犀牛塘排,是1928年中共閩西特委發動「白土暴動」的活動遺蹟,今闢為烈士陵園、革命紀念地,1979年9月入選龍巖縣第一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2][3]:782

歷史

[編輯]

中國共產黨在龍巖縣的活動可追溯至民國15年(1926年)的北伐戰爭時期。民國16年(1927年),當地的中國國民黨發動清黨運動導致國共合作破裂後,龍巖縣的中共黨組織和農會轉入地下運作。同年年底,根據中共中央召開的八七會議指示,當地的中共黨組織領導人羅懷盛鄧子恢郭滴人等開始在龍巖東肖等地發動農民、鍛造武器,以準備武裝暴動[4]。民國17年(1928年)3月4日,中共龍巖臨時縣委領導人在東肖發動「後田暴動」,組建了中共在閩西的首個武裝游擊隊。[3]:469

1928年8月6日,中共黨組織在白土鄉(今遺址所在地)將龍巖縣游擊隊、上杭縣北四區暴動隊和永定文溪暴動隊等游擊隊集中起來,向龍巖縣城發動攻擊,史稱「白土暴動」。然而,游擊隊的左路進軍至西山村時遭到了來自民團的伏擊,導致左路軍隊潰散而去,右路也因兵力不足而被迫撤退[5],此次暴動最終未能攻克龍巖縣城。翌年6月,中共龍巖縣委和紅四軍最終攻克龍巖縣城,建立蘇維埃政權,隸屬於閩西蘇維埃政府[6][3]:469-470,770

民國27年(1938年)3月1日,已改編為新四軍第二支隊的中國共產黨軍隊在白土暴動遺址集結,北上皖南地區參加抗日戰爭[3]:770。1979年9月[註 1],龍巖縣革命委員會將白土暴動遺址公佈為首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3]:782。1990年,龍巖市(縣級人民政府在白土暴動發生地犀牛排建立「白土暴動舊址——東肖犀牛排」的黑色大理石碑記,1993年,當地黨委、政府出資在白土暴動遺址修建「龍巖東肖革命烈士紀念碑廣場」,又稱作「東肖紅場」,以紀念當地參加中國共產黨而犧牲的革命烈士[6][7]

建築

[編輯]

白土暴動遺址原為佔地1.2萬平方米的廣場,現存約5000平方米[6],當地黨委建設的紀念碑和廣場佔地2400平方米,廣場正中為烈士紀念碑,大理石材質,高11米,南側刻有「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第二支隊」字樣,北側刻有「中國工農紅軍龍巖縣東肖游擊隊」字樣,正中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前全國人大副委員長陳丕顯題寫的「龍巖東肖革命烈士紀念碑」字樣。碑座呈八角形,碑身呈旗狀,碑座刻有鄧子恢、張鼎丞楊成武等前中共領導人的題字[7]。廣場北側建有土木結構的戲台[6]

註釋

[編輯]
  1. ^ 1.0 1.1 另一說法為1981年6月17日。[1]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新罗区文物保护单位情况一览表. 龍巖市新羅區人民政府. 2020-07-20 [2024-11-27]. 
  2. ^ 林漢揚 (編). 龙岩市志 : 1988-2002. 北京市: 方志出版社. 2006: 1923 [2024-11-27]. ISBN 9787801929648. OCLC 956415573. 
  3. ^ 3.0 3.1 3.2 3.3 3.4 龍巖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編). 龙岩市志. 北京市: 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3. ISBN 978-7-5046-1575-6. 
  4. ^ 余雅麗; 陳良錦; 連灼森. 中央苏区第一个红色兵工厂——山塘兵工厂. 中國軍網. 2020-02-04 [2024-11-27]. 
  5. ^ 羅蘭英. 闽西秋收总暴动爆发地———西陂天后宫. 2019-03-28 [2024-11-27]. 
  6. ^ 6.0 6.1 6.2 6.3 國家文物局. 中国文物地图集 福建分册 下. 福州: 福建省地圖出版社. 2007: 662. ISBN 978-7-80516-829-6. 
  7. ^ 7.0 7.1 红色东肖映八闽. 中國福建三農網. 2023-04-27 [2024-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