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 (納博科夫小說)
《眼睛》 | |
---|---|
原名 | Соглядатай (Sogliadatai) |
作者 | 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 |
譯者 | 德米特里·納博科夫 |
類型 | 文學作品[*] |
語言 | 俄語 |
故事背景地點 | 柏林 |
發行資訊 | |
出版機構 | Phaedra[1] |
出版時間 | 1930 |
出版地點 | 美國 |
系列作品 | |
前作 | 防守 (小說) |
續作 | 榮耀 (小說) |
《眼睛》(俄語:Соглядатай, Sogliadatai, literally 'voyeur' or 'peeper',英文:The Eye)寫於1930年,是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的第四部小說。1965年,作者的兒子德米特里·納博科夫將其翻譯成英文。。
《眼睛》只有100多頁,是納博科夫最短的小說。納博科夫本人稱它為「小小說」,它是一部介於擴展短篇小說和中篇小說之間的作品。在1927-1930年間,他創作了一批短篇小說,使他成為日益成功的小說家[2]。這時創作了這部作品。
與納博科夫的許多早期作品一樣,這些人物大部分是移居歐洲的俄羅斯流亡分子,特別是柏林。在這種情況下,小說被設定在兩棟房子,年輕的俄羅斯導師,斯穆羅夫,在此租房和膳宿。
摘要
[編輯]小說的行動主要開始於主人公的自殺未遂(也許成功)。這發生在他遭受戴綠帽的丈夫毆打之後(主人公一直與一個叫瑪蒂爾達的女人有外遇)[3] 在他死後,假設他周圍的一切都是他剩餘想像力的體現,他的"眼睛"觀察了一群俄羅斯流亡者,他試圖確定他們對斯穆羅夫的看法,周圍有很多不確定性和懷疑。
主題
[編輯]這部小說主要涉及身份認同和身份的社會建構,在他人的反應和意見中的的不確定位置。在各種人物的眼睛中,斯穆羅夫分別是騙子、貴族、流氓、「性冒險家」、小偷和間諜。從某種意義上說,斯穆羅夫類似於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地下室手記》中的敘述者。當主人公仔細收集這些觀察時,他試圖建立對斯穆羅夫的穩定視角 — 我們才遲遲才發現他就是敘述者本人。結果是對主觀性和客觀性之間關係的思考。
這是納博科夫作品中第一部使用第一人稱敘述的作品,具體來說,這個人是把他的幻想世界強加給現實世界。這個結構,在後來的作品中進一步發展,如《絕望》(Despair,1934年)、《微暗的火》(Pale Fire,1962年)和他的最後一部小說,《看那些小丑!》(Look at the Harlequins!1974年)。在1967年接受阿爾弗雷德·阿佩爾採訪時,納博科夫回顧性地暗示,這部作品可能是他在這方面職業生涯的轉折點[4]。
參考
[編輯]- ^ 存档副本. [2020-03-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14).
- ^ 16 – The Eye. Mantex. [2014-06-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1-10).
- ^ Johnson, D. Barton. The Books Reflected in Nabokov's Eye. The Slavic and East European Journal. Winter 1985, 29 (4): 393–404. JSTOR 307461. doi:10.2307/307461.
- ^ Johnson, D. Barton. The Garland Companion to Vladimir Nabokov edited by Vladimir E. Alexandrov. Routledge. 1995: 134 [2014-06-20]. ISBN 978-0-8153-03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