窯洞
外觀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1年8月20日) |
窯洞,也作窰洞,是中國傳統民居建築形式,是中國大陸黃土高原地區的特色建築[1]:69。
西北地區的陝北、隴東、晉中等地是窯洞建築集中地區。研究者認為,窯洞是由原始穴居中的橫穴發展演變而來。寧夏回族自治區海原縣菜園遺址(林子梁遺址)的8座窯洞式房址已有四千多年歷史。明清時,窯洞是黃土高原和黃土盆地農村的主要民居形式[1]:69—70。
主要特點是頂上覆土,內部下面方型上面拱型(應天圓地方之說)。多數後面比前面稍窄,呈喇叭形。常見的單間窯洞寬3.5米左右,高3-4米,深5-9米。前面有木結構、帶門和格子窗的外壁。內部牆面上抹泥、熟石灰或摻石灰的泥,還可以貼紙和窗花進一步裝飾。窯洞前的地面平整後,在周圍圍以土牆。
分類
[編輯]- 依建築材料
- 土窯:直接在黃土形成的崖壁上挖孔形成居室;多數在內部加蓋磚或石牆,以防止土層倒塌。
- 磚窯、石窯:在平地上用磚或石頭搭成牆壁和上部的拱,然後人工蓋上土。
- 接口土窯,也稱磚(石)面窯,是上面兩類的混合:在土洞的前方用磚、石擴建而成。
- 依建築形式[1]:70
- 靠崖窯
- 天井窯
- 覆土窯
排列形式
[編輯]一戶人家一般需要3孔以上的窯洞。正窯(一家之長居住的窯洞)向南或向東。各個窯洞可以並列,上下排列用磴道或梯子相連,或者圍成四合院形式。
優缺點
[編輯]黃土高原比較缺乏木、石等建築材料和燒磚、瓦所需的燃料,但有質地細密的黃土層。窯洞特別是土窯充分利用了這一情況。外部的土層有利於室內恆溫和隔音。下面是實地的地板可以大量承重。易燃材料不多因而火災不易傳播。而且造屋成本低。
有研究者總結窯洞五個優點:
- 因地制宜、
- 因材致用、
- 因材施構、
- 冬暖夏涼、
- 因勢利導。
[1]:70—71。
窯洞缺點則計有:
註釋
[編輯]- ^ 1.0 1.1 1.2 1.3 李崢、裴雷.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土"文化——窑洞建筑》. 武漢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湖北省武漢市: 武漢科技大學). 2000, (2000年第1期): 69—71. ISSN 1674-3644 (簡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