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索予明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索予明
出生(1920-10-18)1920年10月18日
 中華民國湖南省江陵縣
逝世2022年6月19日(2022歲—06—19)(101歲)
臺灣臺北市士林區
國籍 中華民國
職業古文物研究者

索予明(1920年10月18日—2022年6月19日),湖北江陵人,國立故宮博物院人物,漆器研究專家,為1949年將故宮文物押運到臺灣的人員中最末存世的。

生平

[編輯]

入博物館工作

[編輯]

索予明為1920年生於湖北江陵[1][2],曾在當舖作學徒[1]對日抗戰期間跟隨江陵中學遷到四川省[1],考入同濟大學機械工程系[1][2][3]。1941年,中央博物院籌備處落腳四川省南溪縣李莊時,他應徵上繪圖人員[1][2]。當時他在李莊的工作是要將青銅器與漆器等畫成線繪圖[3],還曾與李濟曾昭燏等知名考古學家工作過[1]

押運文物到臺

[編輯]

1949年農曆除夕,索予明奉命押運第三批中央博物院籌備處文物到臺灣[1]。當時徐蚌會戰失利,很多海軍眷屬也搭乘軍艦要一起逃到臺灣[4]。崑崙艦靠岸後,面臨碼頭工人消極不願搬文物登艦,是他幾經協調疏通才讓文物登艙[1]。為了搬文物上船,他被迫把個人行囊丟棄,身上只留一件母親手縫的布衫和錢幣[1][2]。為增加空間還拆掉艦上餐廳,但從南京庫房來的只有1,248箱上船[5]。艦一離開南京便受炮火攻擊[1]

相較於前兩船運批分別只花5天、4天即抵臺灣,崑崙艦卻走了24天[5]。原因是艦長沈彝懋打算北航投共,但最終才由副艦長褚廉方主導[1][4]。副艦長控制艦長後,在索予明堅持下,文物前兩批一起到了台中糖廠[5]

因索予明押運文物來臺灣,文革時家庭被劃成黑五類[2]

研究古代漆器

[編輯]

1974年,索予明註釋國立故宮博物院得到的《髹飾錄》影印本[6]。索予明的《兼葭堂本髹飾錄解說》,是一本臺灣學生研究相關藝術史所需讀的書[7]。曾任職圖書文獻處的簡松村回憶,索予明特別文質彬彬,對晚輩絲毫不擺架子[7]。器物處前研究員廖寶秀表示,自己在日本第一篇論文談日本漆器,就請索予明先看過[5]。1985年10月9日,故宮博物院一甲子院慶,索予明因文物遷徙有功與工作資深,獲得資深同仁服務獎[8]

1980年代,索予明負責編輯《古典工藝菁華》此書,分別就中國陶瓷器、青銅器、玉器、漆器、織繡等雕琢技藝作解說[9]。至於索予明過去繪的線繪圖,依然典藏在故宮器物處[3]

晚年退休生涯

[編輯]

索予明於1987年以故宮研究員身分退休[5],住在緊鄰故宮的員工宿舍[10]。次年,他返回江陵老家,母親已天人永隔,親人也多失散[1]。他將母親臨別所送的藍背心保存完好,留存給後代子孫[2]

退休後,索予明仍心念國寶文物[2]。如1991年,年紀已七旬的他還參與《故宮文物寶藏新編》的執筆,讀者對象設定在國小高年級到國中學生[11]。兒子表示故宮南院展出翠玉白菜、《龍藏經》時,高齡的父親仍去一睹[2]

2015年,故宮九十周年院慶,總統馬英九頒感謝狀,表彰索予明的貢獻[5]。2019年10月18日,索予明百歲生日[1]。前故宮院長馮明珠及張臨生、何傳馨、林柏亭三位前副院長、與索予明共事在職與退休故宮同仁約百人,在故宮晶華餐廳為其賀壽[5]

2022年6月19日中午11點,索予明於家中去世。馮明珠說:「當年的文物押運人,索公是存世的最後一位,他的離去,也是一個時代的結束。」[2]

出版書籍

[編輯]
  • 索予明. 《故宮文物淺說》. 正中書局. 1959. 
  • 索予明. 《明太祖御筆釋例》. 國立故宮博物院. 1967. 
  • 索予明. 《中國古瓷的整理與硏究: 為博物院藏品编目工作提供一種方案》. 國立故宮博物院. 1969. 
  • 索予明. 《蒹葭堂本髹飾錄解說》. 國立故宮博物院. 1974. 
  • 索予明. 《中國漆工藝硏究論集》. 國立故宮博物院. 1977. 
  • 索予明. 《古典工藝菁華》.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1984. 
  • 索予明. 《文房四寶》.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1986. 
  • 索予明. 《漆藝鑑賞: 古老的精密工業》.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1987. 
  • 索予明. 《雕漆器的故事》. 景行出版社. 1995. ISBN 9789622330313. 
  • 索予明. 《漆園外摭: 故宮文物雜談》.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00. ISBN 9789575623845. 
  • 索予明. 《文具的故事》. 龍岡數位文化公司. 2009. ISBN 9789868244078. 

參考

[編輯]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李怡芸. 故宮國寶來台 全靠索予明一句話. 中國時報. 2019-10-19 [2022-07-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09) (中文(臺灣)).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李怡芸. 故宮國寶最後一位押運人 索予明辭世. 工商時報. 2022-06-19 [2022-07-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08) (中文(臺灣)). 
  3. ^ 3.0 3.1 3.2 邱瓊平. 歡慶90歲 文物流轉40年 傳奇一籮筐 故宮國寶大遷移 如神助. 聯合晚報. 2015-10-08 (中文(臺灣)). 
  4. ^ 4.0 4.1 李順德、程嘉文. 護故宮國寶來台 感懷海軍勇士 當年文物遷徙 三批船艦載運 英勇艦長官兵 如今多已凋零 八日故宮院慶 總統頒感謝狀. 聯合報. 2015-10-04 (中文(臺灣)). 
  5. ^ 5.0 5.1 5.2 5.3 5.4 5.5 5.6 袁世珮. 護送國寶來台最後活見證 索予明 慶百歲誕辰. 聯合報. 2019-10-20 (中文(臺灣)). 
  6. ^ 漆工絕作髹飾錄 故宮近獲複印本 經由專家索予明註釋. 聯合報. 1974-11-06 (中文(臺灣)). 
  7. ^ 7.0 7.1 李怡芸. 索公住山下守文物 故宮人敬佩. 中國時報. 2019-10-19 [2022-07-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10) (中文(臺灣)). 
  8. ^ 故宮博物院歡度一甲子院慶 至善園曲水流觴國樂悠揚有雅聚. 民生報. 1985-10-10 (中文(臺灣)). 
  9. ^ 文建會「文化資產叢書」 已有四種陸續出版. 民生報. 1985-05-30 (中文(臺灣)). 
  10. ^ 陳宛茜. 躲空襲 故宮文物愛住山洞. 聯合報. 2020-09-21 (中文(臺灣)). 
  11. ^ 賴素鈴. 探索文物寶藏 故事引你入門 故宮為青少年出版專書. 民生報. 1991-12-26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