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薩比爾·卡馬洛夫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薩比爾·卡馬洛夫
Сабир Камалов
烏茲別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部長會議主席
任期
1955年12月22日—1957年12月30日
前任努里金·毛希丁諾夫
繼任曼蘇爾·米爾扎艾哈邁多夫
烏茲別克共產黨第一書記
任期
1957年12月28日—1959年3月15日
前任努里金·毛希丁諾夫
繼任沙拉夫·拉希多夫
個人資料
出生1910年5月2日儒略曆4月19日]
 俄羅斯帝國錫爾河州塔什干
逝世1990年6月6日(1990歲—06—06)(80歲)
 蘇聯塔什干
國籍 蘇聯
政黨蘇聯共產黨 蘇聯共產黨
獲獎
列寧勳章 列寧勳章 列寧勳章 勞動紅旗勳章
勞動紅旗勳章 紅星勳章 榮譽勳章 榮譽勳章
榮譽勳章

薩比爾·卡馬洛維奇·卡馬洛夫(俄語:Сабир Камалович Камалов;1910年5月2日—1990年6月6日),烏茲別克族,蘇聯黨和國家領導人,曾任烏茲別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部長會議主席,烏茲別克共產黨中央第一書記。[1]

生平[編輯]

  • 1910年4月25日(格里曆:5月2日)出生於塔什干的一戶工人家庭。
  • 1925年-1929年,塔什干建築工人。1926年加入共青團。
  • 1929年10月-1930年12月,烏共(布)塔什干州十月區黨委宣傳部工作。
  • 1930年12月-1931年7月,共青團新波布哈爾斯克區委執行書記。1931年加入聯共(布)。
  • 1931年7月-1933年6月,共青團中亞地區委員會副主席,大眾經濟部副部長。
  • 1933年6月-1936年9月,共青團卡拉卡爾帕克自治共和國委員會第一書記。
  • 1936年9月-1937年11月,塔什干馬列主義學院學習。
  • 1937年11月-1938年4月,烏共(布)費爾干納州塔什拉克區委第一書記。
  • 1938年4月-8月,烏共(布)費爾干納州馬爾吉蘭區委第一書記。
  • 1938年8月-11月,費爾干納州農業廳廳長。
  • 1938年11月-1940年1月,烏共(布)費爾干納州委第二書記。
  • 1940年1月-10月,烏茲別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農業人民委員。
  • 1940年10月-1941年4月,烏茲別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人民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副主席。
  • 1941年4月-1946年10月,烏共(布)卡拉卡爾帕克蘇維埃自治共和國黨委第一書記。
  • 1946年10月-1949年9月,聯共(布)塔什干高級黨校學習。
  • 1949年9月-1950年4月,烏共(布)費爾干納州委第一書記。
  • 1950年4月-1955年12月,烏共中央委員,烏共中央書記處書記。
  • 1955年12月-1957年12月,烏茲別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部長會議主席。
  • 1957年12月-1959年3月,烏共中央第一書記。他被認為是塔什干幫的代表。
  • 1959年3月-1962年4月,費爾干納州州長。
  • 1962年4月-1965年4月,烏茲別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穀物產品總局副局長。
  • 1965年5月-1970年2月,烏茲別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穀物產品部第一副部長。
  • 1970年2月-1980年5月,烏茲別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採購部副部長。
  • 1980年5月起退休,享受聯邦養老金待遇。
  • 1990年6月6日於塔什干逝世,享年80歲。

卡馬洛夫是蘇共19-22大代表,第20-21屆中央委員,第20-21屆中央審計委員。第2,3,5屆蘇聯最高蘇維埃聯盟院代表,第4屆蘇聯最高蘇維埃民族院代表。

為政舉措[編輯]

  • 在卡馬洛夫領導下,烏茲別克開始大規模本土化,當地居民將其視為民族復興時代的開始。其中一個標誌就是遵守穆斯林的儀式:根據祖先的習俗進行割禮,恢復傳統婚喪嫁娶儀式等。烏茲別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文化部門負責人介紹了用阿拉伯字母代替西里爾烏茲別克文的問題,以供上級政黨考慮。這種「本土化」沒有得到支持,蘇斯洛夫予以譴責。
  • 1959年3月15日,卡馬洛夫被解職,原因是「任用政治不可靠的人」和「放縱民族主義情緒」。

榮譽[編輯]

參考文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