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鈎須鰨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長鈎須鰨

未予評估IUCN 3.1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輻鰭魚綱 Actinopteri
目: 鰈形目 Pleuronectiformes
科: 舌鰨科 Cynoglossidae
屬: 鬚鰨屬 Paraplagusia
種:
長鈎須鰨 P. bilineata
二名法
Paraplagusia bilineata
(Bloch, 1787)[1]
異名
  • Rhinoplagusia australis
    Rendahl, 1922
  • Paraplagusia macrocephalus
    Bleeker, 1865
  • Paraplagusia formosana
    Oshima, 1927
  • Plagusia robinsoni
    Regan, 1919
  • Plagusia marmorata
    Bleeker, 1851
  • Plagusia notata
    De Vis, 1883
  • Plagusia dypterygia
    Rüppell, 1828
  • Pleuronectes bilineatus
    Bloch, 1787
  • Plagusia bilineata
    Bloch, 1787
  • Plagusia acumineata
    Castelnau, 1875

長鈎須鰨學名Paraplagusia bilineata)為舌鰨科須鰨屬魚類,俗名歪嘴、雙線副須鰨、密鱗龍利、雙線擬須鰨等。分佈於西達紅海至南非納塔爾、南達俾士麥群島以及兩廣、福建及台灣等海區等,屬於熱帶及暖水性淺海底層魚。其一般生活於泥沙底海區。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印度尼西亞及中國。[1]

深度[編輯]

水深5至120公尺。

特徵[編輯]

本魚體極側扁,似舌形,口小,兩眼同位於左側,有眼側的唇緣具一行穗狀小鬚。魚體為深褐色,無胸鰭,背鰭、臀鰭與尾鰭相連接,尾鰭尖形,體長可達30公分。

生態[編輯]

本魚主要棲息於溫帶淺海,平時大多停棲於海底,並將魚體埋藏於沙泥中,只露出兩眼觀察四周,能隨環境略為改變體色,游泳能力不佳,以波浪狀的方式上下擺動魚體來游泳,屬肉食性,以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

經濟利用[編輯]

為食用魚,適合油炸食用。

參考文獻[編輯]

  1. ^ 1.0 1.1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长钩须鳎. 《中國動物物種編目數據庫》.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擴展閱讀[編輯]

維基物種上的相關資訊:雙線鬚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