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化熙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陸化熙(?—1631年),字羽明南直隸蘇州府常熟縣人。

生平[編輯]

穎異鷙發,平生無他好,惟以鈎貫古今,穿穴經史為事。治毛氏詩,所著《詩通》四卷,業詩者人挾一編以為法守。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丙午科應天府鄉試舉人,四十一年(1613年)癸丑科進士,授刑部主事,晉工部郎中,管器皿廠,值光熹二宗婚喪相繼,厘弊責實,省金錢五萬。明慶陵之役,清核定陵喪畢,黠戶有溢支帑金者,竟以前喪所餘為後喪費,所裁四千餘金。天啓元年(1621年),差提督夏陽鎮河道[1],鎮為漕渠要地,初治漕者避河開泇,泇固待浚,糧船復當就河,嘆曰:奈何以數武之阻復涉二百里驚濤乎!乃開滿家壩,由湖抵韓莊以入如泇,而彭口之浮沙、土岡之緯道,疏土貼石,其功畢舉。天啓壬戌(1622年)五月,鄆城聞香賊之變,鄒滕一夕連陷,化熙視工台莊,羽書狎至,或勸移家赴台莊,化熙唾之曰:我奉命治河,以護漕也,我去而鎮事危矣。鎮危,漕安得獨完?誓修守備,以待淮徐之援,計決矣!於是乞援兵,塞隘口,編夫守望,居民日有首獲,賊始恫疑不敢逼,而淮徐發兵才四百,陳總兵檄兵亦不任用。適葛守備率江淮募兵至,願留共功,然皆手無寸鐵,因捐俸得精鐵數百斤,及貸民器以授之,民心稍固。而賊不得逞於攻兗州,聲雲先破鎮以絕糧船。化熙乃遣淮兵營戚城、徐兵營東關,六月賊首劉翠華悉騎壓淮兵,互有殺傷,徐兵望而卻走,賊遂突入東關,化熙單騎抵徐,益請兵授計,陳百戶乘夜疾馳,逾垣入,襲賊於朱公祠,退保戚城。會李總兵檄焦游擊來會,合兵進剿,賊敗走。七月復分道來犯,我兵劃河為守,防設甚嚴。會滕民擒劉翠華,眾賊遂散。九月,糧艘盡過鎮,化熙本理河工,初無疆守之寄,而有捍禦之功於百餘日間,可雲偉矣。然竟以謗去[2]。既而追錄前功,天啓六年補升湖廣布政司右參議[3],備兵武漢。黃昔三王之國,咸取道於黃,供億日千餘金,一運夫至二萬,州縣紛然。化熙定議去江近者出夫,遠者出值,其事始集。瑞王典寶以責富池,驛夫幾與興國、蘄兩州結難,出景王之國例折之,乃解。遷廣西提學副使[4],考成為衡文最,慶賀歸里。遷湖廣布政司左參政[5],未赴卒。有論序碑記志狀若干卷藏於家[6]

家族[編輯]

陸化淳

參考文獻[編輯]

  1. ^ 《明熹宗哲皇帝實錄卷之十三》:天啓元年八月,差工部屯田司郎中陸化熙管夏鎮閘。
  2. ^ 《明熹宗哲皇帝實錄卷之三十一》:天啓三年二月,糾拾庶官,原任行人魏光國、順天府通判虞大復、工部都水司郎中陸化熙、胡士相、戶部山西司郎中楊文口、兵部員外郎楊掄俱降一級調外任。
  3. ^ 《明熹宗哲皇帝實錄卷之六十九》:天啓六年三月,補原任山西副使吳光龍於廣西,升工部郎中陸化熙為湖廣右參議。
  4. ^ 《明熹宗哲皇帝實錄卷之八十六》:天啓七年七月,升廣東右參議陸化熙為廣西提學副使。
  5. ^ 《崇禎長編卷之四十六》:崇禎四年五月癸巳,陞山東按察使馮任為湖廣右布政使,廣西副使陸化熙為湖廣左參政。
  6. ^ 《常熟縣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