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丸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雷丸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真菌界 Fungi
門: 擔子菌門 Basidiomycota
綱: 傘菌綱 Agaricomycetes
目: 多孔菌目 Polyporales
科: 多孔菌科 Polyporaceae
屬: 麻蓋菌屬 Laccocephalum
種:
雷丸 L. mylittae
二名法
Laccocephalum mylittae
(Cooke & Massee) Núñez & Ryvarden (1995)

雷丸Laccocephalum mylittae)是麻蓋菌屬的可食真菌,在中國作為內服驅蟲藥物使用,同時也是澳洲原住民的食物之一。

命名[編輯]

學名:Laccocephalum mylittae (Cooke & Massee) Núñez & Ryvarden, 1995。根據其形態特徵,Núñez及Ryvarden將其從多孔菌屬Polyporus)移至麻蓋菌屬Laccocephalum, λάκκος麻點+κεφαή頭,源於其帶麻點的菌蓋)。雷丸有地下菌核,為褐腐型木林腐朽菌,分佈於新西蘭澳大利亞南部,及中國。在澳大利亞俗稱為「天然麵包」(Native Bread)是原住民的食物之一。[1]

同物異名:Omphalia lapidescens (Horan) Cohn & Schroet., 1891;Polyporus mylittae Cooke & Massee, 1892;Polyporus mylittae Sacc., 1893。

醫學價值[編輯]

雷丸可用於驅殺多種寄生蟲,如蛔蟲絛蟲鈎蟲等。其有效成分為一種中性蛋白酶,在腸道環境中能有效分解寄生蟲的蛋白質(如絛蟲頭節)並致其死亡[2]。《神農本草經》中記載:「雷丸,味苦寒。主殺三蟲,逐毒氣、胃中熱。利丈夫,不利女子。作摩膏,除小兒百病。生山谷。」《本草綱目》:「雷斧、雷楔,皆霹靂擊物精氣所化。此物生土中,無苗葉而殺蟲逐邪,猶雷之丸也。」均認為其有殺蟲功效。

別名:雷實、雷矢(《名醫別錄》)、竹苓(《本草綱目》:「竹之餘氣所結,故曰竹苓。苓亦屎也,古者屎、苓字通用。」)

參考文獻[編輯]

  1. ^ 存档副本. [2011-06-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9). 
  2. ^ Wang WJ, Zhu XY. The,Yao Xue Xue Bao,1989 24(2):151-4. Chinese.

延伸閱讀[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草木典·雷丸部》,出自陳夢雷古今圖書集成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