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篤祿攻唐之戰
骨篤祿攻唐之戰,唐高宗永淳元年(682年)至唐睿宗永昌元年(689年)後突厥骨篤祿可汗率兵攻掠唐朝北方諸州(包括塞內和漠北),唐軍在各地進行抵抗的戰爭。
唐高宗後期,皇后武則天操縱朝政,弘道元年(683年)十二月,高宗駕崩,武后專政。繼續剪除異己,激起徐敬業起兵,宗室諸王李沖、李貞等舉兵反武,武則天派大軍將其平定。當時吐蕃、西突厥餘部進攻西北,青海(今青海湖)、安西(都護府治所碎葉鎮,今中亞托克馬克)地區告急。東突厥復興為後突厥,首領阿史那伏念、阿史德溫傅等連續發兵攻掠北方邊地。唐朝多面作戰,疲於奔命。
伏念、溫傅戰敗之後,阿史那骨篤祿召集餘眾,自稱可汗,再次起兵反唐。熟知唐朝邊疆虛實的原單于府檢校降戶部落官員阿史德元珍統帥東突厥兵馬,自682年起,不斷攻掠唐朝北方邊地各州。682年,骨篤祿、元珍率軍進犯并州(治晉陽,今太原市西南)、單于都護府(治今內蒙古和林格爾西北)北境。六月,殺嵐州刺史王德茂。唐朝派右領軍衛將軍薛仁貴率軍進擊,在雲州(治雲中,今山西省大同市)大破元珍,殺萬餘人,俘虜二萬餘人。683年二月,突厥攻打定州(治安喜縣,今河北省定州市),被刺史霍王李元軌擊退,再攻媯州(治今北京市懷柔區東南)。三月,又進攻單于都護府,俘殺司馬張行師。唐高宗以勝州都督王本立、夏州都督李崇義率軍分道救援。五月,攻掠蔚州(治靈丘,今山西蔚縣),殺刺史李思儉。豐州都督崔智辯率軍在朝那山(今內蒙古五原縣地境)北攻打突厥,戰敗被俘殺。朝廷一度想要放棄豐州,因豐州司馬唐休璟堅持不廢,而被停止。六月,東突厥部攻掠嵐州(治今山西嵐縣北),被偏將楊玄基部擊走。十一月,唐朝以右武衛將軍程務挺為單于道安撫大使,招討骨篤祿等。
684年七月,骨篤祿等率軍攻掠朔州(治善陽,今山西朔州市),殺掠官民,被程務挺擊敗,九月,武則天以左武威衛大將軍程務挺為單于道安撫大使,防備突厥。685年二月,骨篤祿等多次攻擾北邊,武則天命左玉鈐衛中郎將淳于處平為陽曲道行軍總管率兵抗擊。四月,淳于處平引率軍救援代州(治雁門,今山西代縣),在忻州(治今山西忻州市)為突厥所敗。686年九月,骨篤祿等率軍攻掠北邊,左鷹揚衛大將軍黑齒常之率命領兵抗擊,在兩井之戰擊破突厥。687年二月、七月,骨篤祿攻擾昌平(今北京市昌平區西南)、朔州。武則天命黑齒常之為燕然道大總管,左鷹揚衛大將軍李多祚為副大總管,率軍進擊在黃花堆地區(今山西山陰縣東北)大破突厥。十月,右監門衛中郎將爨寶璧表請窮追突厥,武則天令他與黑齒常之商議,作為聲援。爨寶璧想要獨佔軍功,不等黑齒常之同意,擅自率領精兵一萬三千人先行,出二千餘里,進襲突厥。既至,又派人告知,使其嚴加防備,結果被突厥擊敗,全軍覆沒沒。武則天殺死寶爨寶璧,改骨篤祿之名為不卒祿,689年五月,武則天命僧人薛懷義為新平軍大總管率軍北伐突厥。走到紫河(今內蒙古和林格爾縣南、清水河縣西北之渾河/舊作紅河,為黃河支流),不見突厥兵而回。九月,武則天又派薛懷義率軍二十萬,討伐骨篤祿。690年正月,骨篤祿去世。
骨篤祿等趁武則天專權,政局動盪不安,唐軍分軍作戰,無力大規模有效反擊,抓住戰爭主動權,以騎兵快速機動,多次攻掠北方各地。唐朝有黑齒常之等抗作戰勝利,但敗多勝少,不能改變戰略上被動挨打之勢。
參考文獻
[編輯]- 司馬光:《資治通鑑》卷203、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