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5魚雷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YZQ-005 / Yu-5
類型重型魚雷
原產地 中華人民共和國
服役記錄
服役期間不明
使用方不明
生產歷史
研發者西安精密機械研究所
研發日期1970年代 - 1990年
衍生型ET-34/36
基本規格
長度7.8公尺

最大射程30公里/50節
彈頭量400公斤

發動機往復式外燃引擎,使用奧托燃料二英語Otto fuel II
最大深度500公尺
速度50節
制導系統中途線導
末端主動/被動聽音歸向
發射平台柴電潛艦

H/YZQ-005(舊名魚-5)型魚雷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開發的第一款柴電潛艦用線導重型反艦/反潛魚雷,[1]此型魚雷實際服役狀況不明。

簡介[編輯]

在中蘇交惡後,中共轉向採自研滿足軍事戰力的需求,在建軍初期以潛艦和快艇為主要戰鬥部隊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也迫切的需要新型魚雷。自1960年代中共研發單位已開始研發線導魚雷,但是與大部分的先進軍備研發計劃相同,文化大革命破壞了許多技術團隊人才,使得開發無以為繼。在文革結束後,線導魚雷的開發才與被動追音魚雷(魚-4型)一同進行,進度晚於魚-4,工程開發約於1980年代開始進行。

魚-5型與前幾型魚雷最為不同的是研發技術的取得途徑,此型魚雷的技術絕大部分是解析了美國Mk_46型魚雷後演化而成。

1978年10月,中國在南海作業的漁民撈到一枚未爆炸的Mk-46 mod1魚雷,返港後上交政府,中共軍方則將這枚魚雷交給了研發水下科技的705研究所(西安精密機械研究所)進行技術解析,任務代號為「109工程」。109工程的主要結晶是魚-7魚雷,但是其使用奧圖II燃料的推進科技與主動聲學追蹤技術也轉用作魚5型的開發上。

在1990年,中共宣稱成功測試了一款新式大型魚雷並進行量產,美國海軍武器專家推測即為魚-5型的研發成果。[1]不過在1990年代中共引進了基洛級潛艇及其配套武器,隨後又以Mk-48為基礎開發了更先進的魚-6魚雷,因此魚-5型是否有實際服役,至今外界未有確切證據。

外銷型[編輯]

除了以奧托燃料為動力的原始構型,中共在國際軍火市場提供了將魚-5型更換為可變換航速的電力推動魚雷,魚雷長度縮短為6.6公尺、極速降低為42節,稱為ET-34與ET-36,兩款差別在於彈頭重量,其餘結構不變。

參考資料[編輯]

  1. ^ 1.0 1.1 Norman Friedman. The Naval Institute Guide to World Naval Weapon Systems.